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创新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而智力最重要的品质是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创新智能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思想。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宽主动构建知识经验的能力空间,拓宽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渠道。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培养了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呢?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路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学中,我力图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教材为载体,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维,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个体思考、分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究,感知课本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我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把抽象的东西变的真实可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每个学生都充满兴趣的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对所学知识获得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的,用概念自身的魅力及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让概念学习也有一定的开放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时,就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选一选、分一分,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操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 表示的意义,再通过比较一个图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一个整体和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一些群体,认识和理解单位“1”,教师让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同时去区别单位“1”与自然数的1的不同,从而教师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教学中教师突出了单位“1”的动态变化、分数与所对应的量之间的联系、“平均分”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分数基本性质的渗透。又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整体吗?”“可以表示那一个分数?”既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思维
  
  生疑是引发创新思维的前提。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导入处引导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很重要。
  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生疑发现问题,实际操作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在讲《分桃子》一课时,我就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演示),然后教师讲述:有一天,猴妈妈上山摘桃子,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猴妈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它想,这回我的两个小宝宝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了。猴妈妈摘了满满的一筐桃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可是筐里只剩下8个桃子,猴妈妈为难了,回到家里不知道怎么分,你们能帮助她吗?你们愿意帮助猴妈妈想办法来分一分吗?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的献计献策,愉快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在讲《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剪图形,再请他们观察一下,看一看,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给剪下来的图形分类。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同。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然后再请他们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拼成固定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轻松学习,寓教于乐。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是学生学习活动成功的关键。
  
  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
  
  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必然会使课堂到处都有思维的流动,到处都充满活力与生机。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敢于质疑、敢于与教师探讨,敢于与同学辩论,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民主的课堂也构建了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个体与个体互动的多向互动网,形成了一个到处有积极的思维流动,时时有创新火花生成的课堂。它避免了教师无效讲解,最大限度给予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激发了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兴趣。
  当然,民主的课堂不可控制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控课堂的即兴生成,随机进入教学,顺学而教,顺势而导。教师顺学而教,顺势而导,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探究,发现新知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驾驭课堂生成,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可多一些并联式的教学步骤,多一些充分准备的“紧急预案”,少一些串联型的线性设计,避免由于东拉西扯而“覆水难收”,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有把握好生成性课堂,才能让民主的课堂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另外,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说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求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愉快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新闻机构正将视野聚焦在为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提供新闻和资讯,以此来适应移动数字时代的来临.
电力系统是为人们提供电力需求的关键,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与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前人们用电需求越来越高的形式下,更应该加
期刊
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地球上没有地理环境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为了认识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们必须了解自然带。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在地表按确定方向呈现有规律的空间分化,称为地域分异,其表现为自然带。  1、自然带的含义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各
此文通过煤矿事故着手,把轨迹交叉论的观点作为重要路线,利用造成事故的原因详细阐述了目前具有的煤矿事故.煤矿安全不仅仅包含了安全技术,和煤矿企业外部监管牵涉的门槛标准
通过分析抽油杆柱在下冲程时的受力状况,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抽油杆在下冲程时受压应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挠度方程,得出了直井抽油杆中和点以下杆柱在压应力作用下发生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是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民事业单位.成立1994年2月,主要承担全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职能,通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技术力量强、管理经验丰富、
期刊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口由农村大量转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各种工业也随之出现,电力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无处不用电.配电网在整体电力体
期刊
践行了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以前的某些教学行为方式,感触很多,收获很多,觉得非常有必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个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一份子,必须要冷静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勇于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认真缜密地思考,科学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以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来审视已出现的某些不佳现象,时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实践问题
荷兰某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上物理课。教师一上来就宣布了本节要讲的新内容:放射性原理。可他并没有按课本内容开始讲,而是直接问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