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沥青路面是公路常采用的方式,它的品质和耐用性能取决于路面的施工。本文主要论述:沥青路面压实工作。
[关键词]:沥青路面 压实
中图分类号:U415.52+8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18 -01
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级公路有很多采用沥青路面,因为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足够的力学强度,使沥青路面能很好地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因而能承受荷载而不破坏;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有高度的减振性,可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无噪声;不扬尘,容易清扫和冲洗;维修简便,且沥青路面可再生利用。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表明,由于选料或施工、养护不当,常常过早地发生各种变形和损坏,导致其使用期限缩短或维修费用增加;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耐用性、耐久性,必须认清沥青路面的工作条件和特性。
沥青路面,也称为油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铺筑面层并与各类基层所组成路面的总称。常见的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乳化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等类型。满足结构要求的沥青路面的耐用性能受两个主要指标的影响,即设计的混合料和压实。在这两个指标中,缺少任一个都不能保障路面耐用性能。如果不充分压实,甚全最优设计的混合料,都会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然而,经过良好地压实能有效地改进一种不标准的混合料的结果。正由于这个原因,压实被认为是影响沥青路面耐用性能最重要因素之一。
压实过程是减少沥青混合料中气孔含量的过程,此过程为固体颗粒在一种粘弹性介质中的填实和定位,以形成一种更密实和有效的颗粒排列形式。在理沦上,此过程发生在施工状况中,而不是交通条件下。
1、集料性能
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实度,粗集料和细集料的一些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如颗粒形状、棱角、吸水率和表面构造。搭配混合料的最大集料尺寸、粗集料比例、砂用量、矿粉用量和类型等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都有直接影响。
在与其它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从粗到细均匀级配的混合料比单一尺寸集料级配的混合料或间断级配混合料较易压实,粗集料比例大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显著增大压实力,才能获得所需的空隙率。另一方面,多砂的或细级配沥青混凝土极易可塑,这种混合料仍难以达到适当的密实度。多砂的沥青混合料在压实作用下趋于推挤且难以压实。
2、沥青性能的影响
沥青粘度影响沥青混合料劲度,并与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有关。当压实沥青混合料时,高粘度住往会牵制颗粒移动;如果粘度太低,压实时集料颗粒容易移动。当沥青混合料较热时,沥青充当克服集料颗粒间摩阻力的润滑剂,在混合料已冷却时,沥青充当结合集料颗粒的结合料。
一般说来,在规定的135℃沥青粘度越高,混合料减少空隙率的抵抗力越大,因此,使用高粘度沥青时,采用较高压实温度是减少粘度促进沥青路面可压实的必要手段。
沥青粘度对压实路面混合料压实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温度下,低粘度的沥青比高粘度的沥青达到的密实度要高,通过升高压实温度,高粘度沥青能达到与低粘度沥青一样高的压实度,于是了解压实温度下沥青粘度的状态对促使沥青路面良好的压实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而升高或降低,不同种类沥青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也不同。在初压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部应避免,当碾压温度过高时,沥青粘性低,混合料易错位和活动,推移现象较严重,还容易出现裂纹。当碾压温度过低时,沥青粘度高,又难以压实,如过度碾压,就会出现发裂现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所使用的沥青,采用赛波特粘度计进行粘度试验,求出粘度——温度关系图,并以此来确定其合适的初压温度。
3、混合料的性能
事实上,沥青混合料性能更大程度地影响沥青路面压实,这种影响接至比单纯集料或沥青更明顯。当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且较低时,易形成干涩、粗糙的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往往难于压实。当沥青用量太大时,可形成过渡润滑混合料,使混合料在压路机作用下,形成不稳定而且可开裂的混合料;对于低于最佳沥青用量的混合料,可以通过增加压实过程的效率来减少空隙率,达到一种满意的程度,但如果沥青用量高于最佳沥青用量时,在压实时几乎不能防止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变形。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也是非常显著的,通常高温沥青混合料比处于低温的同种混合料更易压实,一种较软的混合料—般必须在比硬混合料压实温度低的条件下压实。除了温度对压实有影响外,施工过程中对路面压实的影响也很大,具体有一下几点:
1、环境
国外学者研究了控制热从热拌沥青混凝土传递到周围的温度环境,它包括:大气温度;风速;太阳热幅;混合料的初始温度;基层的初始温度;面层的厚度。研究表明:损耗到基层的热要超过大气层,因此在压实时,整个路表面随时间的温度分布是很重要的,基层温度、摊铺温度、大气温度和表面温度是影响冷却速率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认为,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朗间,想要在80℃条件下减少空隙能力,显得更为困难。在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达到80℃之前,若基层温度或厚度适于短时间碾压,那么就可使用振动压路机,以达到一定的压实效果。
2、面层厚度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厚度,包含三个意义:—是压实面层的绝对厚度;二是与混合料中骨料最大粒径有关的厚度,三是厚度均匀性。一船而言,面层越厚,混合料冷却速度就越慢,在温度下降到停止碾压以前用于压实的有效时间也就越长,面层越薄,热损耗越快,这就大大减小了压实的有效时间。当力求达到所需要的压实度时,集料的最大粒径和面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从密度和平整度来看,集料最大粒径一般不能超过其厚度一半。面层厚度的均匀性关系到在面层中能够达到密度的均匀性。
3、路基的承载力
通常情况下,路基承载力越高,面层越密实。
由于混合料具有热塑性,在高温下沥青结合料起到润滑作用,易于压实,随着温度的降低,压实作业除了克服骨料间的内摩擦以外,还要克服粘滞阻力,因此混合料的温度持性,决定了混合料的碾压温度、碾压开始时间及碾压距离等参数。而见对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了有效地提高压实效率,其压实机具的选择原则也不相同。
由于不同的沥青具有不同的粘性特性,因此为了使沥青路面更好地压实,应首先通过试验确定,沥青的粘度——温度曲线,然后以280+-30mm2/s时温度为压实温度,压实过程中,理想的情况是粒料只向下位移,但水平位移不可避免,而这种水平位移代表混合料的位移,应使它降低到最小,以免发生裂缝或压实不足;为了避免水平位移,所用的压路机不必施加过大的压力,以使混合料产生超过限额的应力。
参考文献:
[1] 吴刚.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 冯建亚. 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开裂破坏规律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3] 郑录社.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骨料加热温度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 长安大学 2003
[4] 秦玉层.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5] 郑瑞君. 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相关问题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3)
[6] 肖华军. 浅谈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4)
[7] 卢喜. 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检测新技术[J]. 大众科技. 2009(11)
[8] 王安,余辉. 浅谈非常规试验方法在沥青混合料检测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5)
[9] 杨柏英. 浅析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形式与成因[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11)
[关键词]:沥青路面 压实
中图分类号:U415.52+8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18 -01
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级公路有很多采用沥青路面,因为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足够的力学强度,使沥青路面能很好地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因而能承受荷载而不破坏;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有高度的减振性,可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无噪声;不扬尘,容易清扫和冲洗;维修简便,且沥青路面可再生利用。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表明,由于选料或施工、养护不当,常常过早地发生各种变形和损坏,导致其使用期限缩短或维修费用增加;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耐用性、耐久性,必须认清沥青路面的工作条件和特性。
沥青路面,也称为油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铺筑面层并与各类基层所组成路面的总称。常见的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乳化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等类型。满足结构要求的沥青路面的耐用性能受两个主要指标的影响,即设计的混合料和压实。在这两个指标中,缺少任一个都不能保障路面耐用性能。如果不充分压实,甚全最优设计的混合料,都会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然而,经过良好地压实能有效地改进一种不标准的混合料的结果。正由于这个原因,压实被认为是影响沥青路面耐用性能最重要因素之一。
压实过程是减少沥青混合料中气孔含量的过程,此过程为固体颗粒在一种粘弹性介质中的填实和定位,以形成一种更密实和有效的颗粒排列形式。在理沦上,此过程发生在施工状况中,而不是交通条件下。
1、集料性能
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实度,粗集料和细集料的一些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如颗粒形状、棱角、吸水率和表面构造。搭配混合料的最大集料尺寸、粗集料比例、砂用量、矿粉用量和类型等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都有直接影响。
在与其它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从粗到细均匀级配的混合料比单一尺寸集料级配的混合料或间断级配混合料较易压实,粗集料比例大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显著增大压实力,才能获得所需的空隙率。另一方面,多砂的或细级配沥青混凝土极易可塑,这种混合料仍难以达到适当的密实度。多砂的沥青混合料在压实作用下趋于推挤且难以压实。
2、沥青性能的影响
沥青粘度影响沥青混合料劲度,并与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有关。当压实沥青混合料时,高粘度住往会牵制颗粒移动;如果粘度太低,压实时集料颗粒容易移动。当沥青混合料较热时,沥青充当克服集料颗粒间摩阻力的润滑剂,在混合料已冷却时,沥青充当结合集料颗粒的结合料。
一般说来,在规定的135℃沥青粘度越高,混合料减少空隙率的抵抗力越大,因此,使用高粘度沥青时,采用较高压实温度是减少粘度促进沥青路面可压实的必要手段。
沥青粘度对压实路面混合料压实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温度下,低粘度的沥青比高粘度的沥青达到的密实度要高,通过升高压实温度,高粘度沥青能达到与低粘度沥青一样高的压实度,于是了解压实温度下沥青粘度的状态对促使沥青路面良好的压实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而升高或降低,不同种类沥青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也不同。在初压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部应避免,当碾压温度过高时,沥青粘性低,混合料易错位和活动,推移现象较严重,还容易出现裂纹。当碾压温度过低时,沥青粘度高,又难以压实,如过度碾压,就会出现发裂现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所使用的沥青,采用赛波特粘度计进行粘度试验,求出粘度——温度关系图,并以此来确定其合适的初压温度。
3、混合料的性能
事实上,沥青混合料性能更大程度地影响沥青路面压实,这种影响接至比单纯集料或沥青更明顯。当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且较低时,易形成干涩、粗糙的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往往难于压实。当沥青用量太大时,可形成过渡润滑混合料,使混合料在压路机作用下,形成不稳定而且可开裂的混合料;对于低于最佳沥青用量的混合料,可以通过增加压实过程的效率来减少空隙率,达到一种满意的程度,但如果沥青用量高于最佳沥青用量时,在压实时几乎不能防止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变形。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也是非常显著的,通常高温沥青混合料比处于低温的同种混合料更易压实,一种较软的混合料—般必须在比硬混合料压实温度低的条件下压实。除了温度对压实有影响外,施工过程中对路面压实的影响也很大,具体有一下几点:
1、环境
国外学者研究了控制热从热拌沥青混凝土传递到周围的温度环境,它包括:大气温度;风速;太阳热幅;混合料的初始温度;基层的初始温度;面层的厚度。研究表明:损耗到基层的热要超过大气层,因此在压实时,整个路表面随时间的温度分布是很重要的,基层温度、摊铺温度、大气温度和表面温度是影响冷却速率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认为,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施工朗间,想要在80℃条件下减少空隙能力,显得更为困难。在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达到80℃之前,若基层温度或厚度适于短时间碾压,那么就可使用振动压路机,以达到一定的压实效果。
2、面层厚度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厚度,包含三个意义:—是压实面层的绝对厚度;二是与混合料中骨料最大粒径有关的厚度,三是厚度均匀性。一船而言,面层越厚,混合料冷却速度就越慢,在温度下降到停止碾压以前用于压实的有效时间也就越长,面层越薄,热损耗越快,这就大大减小了压实的有效时间。当力求达到所需要的压实度时,集料的最大粒径和面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从密度和平整度来看,集料最大粒径一般不能超过其厚度一半。面层厚度的均匀性关系到在面层中能够达到密度的均匀性。
3、路基的承载力
通常情况下,路基承载力越高,面层越密实。
由于混合料具有热塑性,在高温下沥青结合料起到润滑作用,易于压实,随着温度的降低,压实作业除了克服骨料间的内摩擦以外,还要克服粘滞阻力,因此混合料的温度持性,决定了混合料的碾压温度、碾压开始时间及碾压距离等参数。而见对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了有效地提高压实效率,其压实机具的选择原则也不相同。
由于不同的沥青具有不同的粘性特性,因此为了使沥青路面更好地压实,应首先通过试验确定,沥青的粘度——温度曲线,然后以280+-30mm2/s时温度为压实温度,压实过程中,理想的情况是粒料只向下位移,但水平位移不可避免,而这种水平位移代表混合料的位移,应使它降低到最小,以免发生裂缝或压实不足;为了避免水平位移,所用的压路机不必施加过大的压力,以使混合料产生超过限额的应力。
参考文献:
[1] 吴刚.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 冯建亚. 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开裂破坏规律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3] 郑录社.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骨料加热温度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 长安大学 2003
[4] 秦玉层.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5] 郑瑞君. 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相关问题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3)
[6] 肖华军. 浅谈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4)
[7] 卢喜. 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检测新技术[J]. 大众科技. 2009(11)
[8] 王安,余辉. 浅谈非常规试验方法在沥青混合料检测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5)
[9] 杨柏英. 浅析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形式与成因[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