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曲表现是声乐作品技术与歌唱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歌唱艺术最高标准,并一直是声乐艺术家们毕生的追求。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体会,就歌曲表现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希望声乐教师和学习者能够辩证地看待个问题,进而得以解决问题提高声乐演唱能力。
【关键词】歌曲表现 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
歌唱情感是在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时产生的,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因此歌者演唱不同的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也各有不同。
一、正确把握人物情感和事物产生的背景
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人物形象、性格以及内心活动,在表现事物时,要注意事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事物感受的独特性。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艺术家在自己必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歌唱情感是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而实现的,不但是要听众听到和感受到你的歌唱情感,而且还要引导听众进入到歌曲的情景中去。世界著名音乐家穆索尔斯基指出:“我的音乐应该是人的语言及其各种微妙之处的意思表现,也就是人类语言的声音,作为思想的表露,应该毫无夸张,毫无勉强的为真实、准确,而又是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戏真做”、“假戏真演”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去感染听众。当然歌曲的表现有时也需要艺术夸张,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情理。
比如郭淑珍教授在《黄河怨》中唱到宝贝的“贝”字时的催人泪下的效果,就是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喷口”的力量,恰到好处地吸收了民族民间唱法中一种吐字方法,细腻准确表达了作品的感情,使声音有了很深的感染力。又如歌唱家朱逢博在舞剧《白毛女》中“哭爹”一 曲,一开口“刹时间”的刹字把喜儿满腔悲愤表现得酣畅淋漓,如果不是哭天喊地地喊出来,而是圆润地唱出来,就无法表达喜儿此时极度的悲愤,这个“刹”字唱得再圆再通也是没 有感染力的。还有彭丽媛在歌剧的《党的女儿》一曲《万里春色满人间》中一句“告别了生我养我土地”中的“地”字,很轻、很慢,并有着很大气阻的字头a带出了一个地字,非常深刻地表达了剧中人物对家乡亲人依依不舍的无限眷恋之情。
二、唱准拼音,声情并茂
拼音要唱准,如“i”和“n”,“平舌”和“翘舌”,“f”和“h”,“前鼻韵”和 “后鼻韵”要区别开,声调准确。所以,做到声情并茂,其中语言将起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声乐的思想感情虽借助于歌词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然而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抒情、叙事、咏叹及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始终贯穿其中。著名作曲家兼歌唱家培特罗 ·托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她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歌唱者不应忘记只有借助歌词他们才能胜过器乐家。”声乐教育家福兰斯科·兰培尔蒂在《歌唱的艺术》一书中写道:“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须的天赋资质,但他若没有掌握正确 的咬字,他仍然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总之,歌唱表演不能脱离说话、朗诵的语调和语法。没有语气重音、平均分配力度;或没有句读、断句的错误这对演唱者的音乐感染力都是致命的。
还比如歌曲《我的祖国》前面领唱部分要求亲切甜美,民歌风,字头交代得清晰,字的头、腹尾,过渡轻慢一些,其中“波浪宽”中的宽字(kuan)要慢一些过渡,而且过渡中还应充分表达这个字独有韵律,美感,如果很快从字头k到uan过渡,声音也许会丰满一些,却缺乏了甜美抒情和民歌风。离开了这种风格的歌曲独具的魅力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是不恰当的。为了符合作品进行曲风格和豪迈的感情,必须敏捷喷出字头来,并很快到母音,在母音上发展延长,以获得丰富的共鸣所形成的浑厚、通畅的声音,同时也要让母音之间相对统一。比如“强大的祖国”一句中,“祖国”二字的母音是u和o,应力求意念u和o,只轻轻带上就可以了,嘴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动作,哪里用劲,声音就会到哪里,这样声音就牵扯到嘴唇上去而进不了腔体,也就绝对不可能得到与作品要求相符的声音。所以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 性是歌曲表现的生命。因此歌者必须用真实的艺术情感去表现自己演唱的歌曲形象。“声情 并茂”不难理解,就是应用所掌握的发声技巧结合演唱时进行二度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与投入;而“字正腔圆”不仅仅是是关系都单纯意义的发声腔体,更重要的是“歌唱语言”。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歌唱中字、声关系的最高标准是既有准确、清晰的吐词咬字,又有通畅、圆润、美妙的声音,这种境界是由演唱者,基于对字、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并以作品在情感、风格方面的要求为依据而巧妙调节才能达到的。
总之,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歌曲表现是声乐作品技术与歌唱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歌唱艺术最高标准,并一直是声乐艺术家们毕生的追求。歌唱是个整体性的活动,正确地歌唱是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所以,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的整体性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嗓音训练手册,李维渤,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薇. 浅谈多媒体在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怎样歌唱》,王美玉,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06)
【关键词】歌曲表现 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
歌唱情感是在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时产生的,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因此歌者演唱不同的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也各有不同。
一、正确把握人物情感和事物产生的背景
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人物形象、性格以及内心活动,在表现事物时,要注意事物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事物感受的独特性。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艺术家在自己必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样的情感。”(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歌唱情感是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而实现的,不但是要听众听到和感受到你的歌唱情感,而且还要引导听众进入到歌曲的情景中去。世界著名音乐家穆索尔斯基指出:“我的音乐应该是人的语言及其各种微妙之处的意思表现,也就是人类语言的声音,作为思想的表露,应该毫无夸张,毫无勉强的为真实、准确,而又是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引自《世界音乐家名言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戏真做”、“假戏真演”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去感染听众。当然歌曲的表现有时也需要艺术夸张,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情理。
比如郭淑珍教授在《黄河怨》中唱到宝贝的“贝”字时的催人泪下的效果,就是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喷口”的力量,恰到好处地吸收了民族民间唱法中一种吐字方法,细腻准确表达了作品的感情,使声音有了很深的感染力。又如歌唱家朱逢博在舞剧《白毛女》中“哭爹”一 曲,一开口“刹时间”的刹字把喜儿满腔悲愤表现得酣畅淋漓,如果不是哭天喊地地喊出来,而是圆润地唱出来,就无法表达喜儿此时极度的悲愤,这个“刹”字唱得再圆再通也是没 有感染力的。还有彭丽媛在歌剧的《党的女儿》一曲《万里春色满人间》中一句“告别了生我养我土地”中的“地”字,很轻、很慢,并有着很大气阻的字头a带出了一个地字,非常深刻地表达了剧中人物对家乡亲人依依不舍的无限眷恋之情。
二、唱准拼音,声情并茂
拼音要唱准,如“i”和“n”,“平舌”和“翘舌”,“f”和“h”,“前鼻韵”和 “后鼻韵”要区别开,声调准确。所以,做到声情并茂,其中语言将起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声乐的思想感情虽借助于歌词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然而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抒情、叙事、咏叹及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始终贯穿其中。著名作曲家兼歌唱家培特罗 ·托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她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歌唱者不应忘记只有借助歌词他们才能胜过器乐家。”声乐教育家福兰斯科·兰培尔蒂在《歌唱的艺术》一书中写道:“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须的天赋资质,但他若没有掌握正确 的咬字,他仍然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总之,歌唱表演不能脱离说话、朗诵的语调和语法。没有语气重音、平均分配力度;或没有句读、断句的错误这对演唱者的音乐感染力都是致命的。
还比如歌曲《我的祖国》前面领唱部分要求亲切甜美,民歌风,字头交代得清晰,字的头、腹尾,过渡轻慢一些,其中“波浪宽”中的宽字(kuan)要慢一些过渡,而且过渡中还应充分表达这个字独有韵律,美感,如果很快从字头k到uan过渡,声音也许会丰满一些,却缺乏了甜美抒情和民歌风。离开了这种风格的歌曲独具的魅力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是不恰当的。为了符合作品进行曲风格和豪迈的感情,必须敏捷喷出字头来,并很快到母音,在母音上发展延长,以获得丰富的共鸣所形成的浑厚、通畅的声音,同时也要让母音之间相对统一。比如“强大的祖国”一句中,“祖国”二字的母音是u和o,应力求意念u和o,只轻轻带上就可以了,嘴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动作,哪里用劲,声音就会到哪里,这样声音就牵扯到嘴唇上去而进不了腔体,也就绝对不可能得到与作品要求相符的声音。所以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 性是歌曲表现的生命。因此歌者必须用真实的艺术情感去表现自己演唱的歌曲形象。“声情 并茂”不难理解,就是应用所掌握的发声技巧结合演唱时进行二度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与投入;而“字正腔圆”不仅仅是是关系都单纯意义的发声腔体,更重要的是“歌唱语言”。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歌唱中字、声关系的最高标准是既有准确、清晰的吐词咬字,又有通畅、圆润、美妙的声音,这种境界是由演唱者,基于对字、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并以作品在情感、风格方面的要求为依据而巧妙调节才能达到的。
总之,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歌曲表现是声乐作品技术与歌唱情感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歌唱艺术最高标准,并一直是声乐艺术家们毕生的追求。歌唱是个整体性的活动,正确地歌唱是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所以,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的整体性配合协调,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嗓音训练手册,李维渤,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薇. 浅谈多媒体在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怎样歌唱》,王美玉,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