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进行语调变化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调变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1-0062-01
  
  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征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语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一种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上的成功。”这使我自然想起中学时我的数学老师,他的语调总是抑扬顿挫,每次课上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课,而语文老师虽然博学,但语调总没有变化,所以学生们听他讲课便不那么精神,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可见教师授课的语调是需要讲究的。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语调的变化呢?
  
  一、语调高低的运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的音调是上中等强度的,但为了突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就可以提高声音。如教学“方程的认识”时,教师先通过天平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式,又通过课件的演示在屏幕上展现了几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老师要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的特点来概括方程的定义。学生回答:“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方程。”此时教师就要提高声音追问:“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方程吗?”教师提高声音反问是在暗示回答得不够严密,还有必要推敲。学生稍加思考就会更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此时教师可以放低声音说“你答得太好了。”这样不但表达了对该生的赞许,而且其余的学生也会更加明白方程的含义。
  
  二、语调轻重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语调的轻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需要强调或突出的内容,往往就要使语调的轻重进行变化。如上例中教师的追问除了提高声音外,“算式”二字还应该更重些,这样学生就能明白错误的具体位置。再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学生们在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后,教师边板书边口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这里“1”和“本身”两处一定要用较强的语气重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概念的本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由于教师在重点内容或词语处轻重的变化,能引起学生迅速抓住重点和关键,比用平常语气反复的重复效果要强得多,所以这是常用的方法。
  
  三、语速快慢的运用
  
  语速的快慢也常用于数学教学中重点处和关键性的词语上,常常表现为音节的延长,放慢速度。这样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把4面红旗平均分成4份,每面是1/4,如果把8面红旗平均分成4份,每2面也是1/4。教师为了加强对整体“1”的认识,会问:同样是1/4,为什么前面是1面,而这里是2面呢?这句话中“2面呢”应放慢语速,用较缓的语调把“问题的本质与冲突”明显地展示出来,同时也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就要加快语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上面的这个例子中,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就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表扬学生:“好,你说得太好了!”
  
  四、停顿的运用
  
  教学中除了语调轻重、高低、快慢的应用外,还有语调的停顿。适当地停顿也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法。还接着以“分数的意义”为例,当学生得出“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整体的1/4;整体的数量不一样,所表示的1/4的数量也不一样!”老师表扬学生答得好后,会问:“我说1/4是3面红旗,你觉的行吗?”老师的“我说1/4是3面红旗”后停顿一下,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也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如果课堂上出现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时,教师用明显反常的停顿,就是说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会使他的注意力恢复到学习上来,这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语调的变化,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责任编辑 高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Dichloroacetate(DCA)对低氧导致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并传代纯化,实验用第3~8代细胞,实验共分3组:①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手术患者因病情危重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仍有患者在监护期间出现
数学课堂是无法完全预设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观和课程意识,要有灵敏的思维触觉和调控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客观情况和瞬间变化,合理捕捉和利用有效的课堂信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