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在节目中,跟搭档阿健聊起一个话题,说中国的文化是“吃文化”,起因是朋友发的一个短信:比如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等等。再说下去,问他“夸女人漂亮叫啥”?老实的阿健憋了半天,情急之下答曰:“小姐,你长得真漂亮,像红烧肉!”这番话害得我禁不住笑场,哈哈!如果当面这样夸一位小姐,估计大耳刮子定得挨上!
隔天在家看一本书,作者殳俏说食物绝对是具有性别,具有角色的东西。她举例说西方的食品好像都比较偏向男性一点,“牛排要只煮三分熟,外面一个硬壳子,咬一口却还在淌血,好像男人外强中干的模样”。我们中国人吃牛肉的要求是有筋有肉,无论红烧或卤煮出来的牛肉要有咬劲、有嚼头,酥烂到了锯末一般的程度是不招人待见的,除非吃的人牙口不好。有滋有味又有点钢性,不能一味地软弱迁就任人嚼吃似乎也是中国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标准,大众对食物特性的了解和要求值得玩味。
推而广之到所有常吃的食物,个中所含的性别与角色意味还真是令人莞尔。相对牛肉的男性角色,猪肉应该是女性化的食材,阿健的“美女美得像红烧肉”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与牛肉要有嚼头儿的好吃标准相反,大众对猪肉的要求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味佳肴,红烧肉是最最家常,除却素食者和禁忌者之外普天下的中国人大多会百吃不厌的保留菜目。无论口味是偏甜偏咸、偏酸偏辣,一碗令人黯然销魂的红烧肉应该是“入口即化软糯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成”,与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何其相似!“美得像红烧肉”,细细想来,虽然并非美得惊心动魄,却可以让人安心和快乐,是不必每天都吃但却可以吃一辈子的居家菜式,如同端庄又略有些风情的小家碧玉,透出的是家常的美好生活气息。
作为另一种常见食材,鱼似乎是生别模糊、难分雌雄的。依其品种与做法的不同,可男可女、可老可少。比如鲳鱼,在我的意念中,一直是相对女性化的鱼类,原因就是多年前晶晶的老妈曾经让我们一起去她家吃饭,电话中老顽童高妈(晶晶妈,姓高,故称高妈)力邀我们前往,游说,你们来吧,我还做了“油炸小娼妇”呢!已记不得究竟有没有去吃这顿饭,但“油炸小娼妇”却深入我心,今日即便看到大个儿鲳鱼,这五个字也会条件反射般出现在我眼前。
比较而言,我个人喜欢清蒸鱼,当然要选品种、挑个头。收拾妥当,移放于鱼盘中,切几条葱丝、摆几丝姜片,最多再淋上几滴蒸鱼豉油便入了蒸笼,按沈胖子的说法,一番云雨过后,鱼饱纳了配料之味,配料也沾染了鱼鲜,有如被施了移魂大法。此时的这条鱼,像是儒雅的中年男士,因本身韵味十足,便格外淡定,周身上下没有过多的佩饰,更多的是天然和亲切。不喧闹,不张扬,安卧于盘中,往往让人要心生敬意地举箸相向,细细品味。如果面对的是一盘加了太多修饰和作料的鱼,比如红烧、抑或酱焖,再或豆瓣鱼香等等,便没有太多的踯躅,一筷子下去穷凶极恶,如同面对过分装饰的男人或女人,无视他预先对镜贴足的花黄本钱不够才会这样来烧,花俏的外在如同挂了满身的名牌A货,所以可以不必太在意、太隆重。
鸡肉的好吃标准,无论古今中外,最佳“鸡选”是公鸡。尽管如今都市中已由“重男轻女”转为“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据说饮食界的“重雄轻雌”却依然根深蒂固,故而市场上的公鸡价格一直高于母鸡。公鸡以肉质细嫩傲视群雌,会吃的老饕一试便知。当然,这是以公鸡的年轻化为前提的。所以,面对一盘“辣子鸡”或“上校鸡”,头脑中固有的形象便是一只半岁左右正处于学龄前阶段的童子鸡。
其实,细细想来,世间凡物皆有性别、都分男女。《红楼梦》中湘云给丫鬟翠缕解释“阴阳”二字时,曾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究竟理还是一样。”说到底,这世界去掉一切浮文后,只剩男女。
隔天在家看一本书,作者殳俏说食物绝对是具有性别,具有角色的东西。她举例说西方的食品好像都比较偏向男性一点,“牛排要只煮三分熟,外面一个硬壳子,咬一口却还在淌血,好像男人外强中干的模样”。我们中国人吃牛肉的要求是有筋有肉,无论红烧或卤煮出来的牛肉要有咬劲、有嚼头,酥烂到了锯末一般的程度是不招人待见的,除非吃的人牙口不好。有滋有味又有点钢性,不能一味地软弱迁就任人嚼吃似乎也是中国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标准,大众对食物特性的了解和要求值得玩味。
推而广之到所有常吃的食物,个中所含的性别与角色意味还真是令人莞尔。相对牛肉的男性角色,猪肉应该是女性化的食材,阿健的“美女美得像红烧肉”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与牛肉要有嚼头儿的好吃标准相反,大众对猪肉的要求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味佳肴,红烧肉是最最家常,除却素食者和禁忌者之外普天下的中国人大多会百吃不厌的保留菜目。无论口味是偏甜偏咸、偏酸偏辣,一碗令人黯然销魂的红烧肉应该是“入口即化软糯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成”,与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何其相似!“美得像红烧肉”,细细想来,虽然并非美得惊心动魄,却可以让人安心和快乐,是不必每天都吃但却可以吃一辈子的居家菜式,如同端庄又略有些风情的小家碧玉,透出的是家常的美好生活气息。
作为另一种常见食材,鱼似乎是生别模糊、难分雌雄的。依其品种与做法的不同,可男可女、可老可少。比如鲳鱼,在我的意念中,一直是相对女性化的鱼类,原因就是多年前晶晶的老妈曾经让我们一起去她家吃饭,电话中老顽童高妈(晶晶妈,姓高,故称高妈)力邀我们前往,游说,你们来吧,我还做了“油炸小娼妇”呢!已记不得究竟有没有去吃这顿饭,但“油炸小娼妇”却深入我心,今日即便看到大个儿鲳鱼,这五个字也会条件反射般出现在我眼前。
比较而言,我个人喜欢清蒸鱼,当然要选品种、挑个头。收拾妥当,移放于鱼盘中,切几条葱丝、摆几丝姜片,最多再淋上几滴蒸鱼豉油便入了蒸笼,按沈胖子的说法,一番云雨过后,鱼饱纳了配料之味,配料也沾染了鱼鲜,有如被施了移魂大法。此时的这条鱼,像是儒雅的中年男士,因本身韵味十足,便格外淡定,周身上下没有过多的佩饰,更多的是天然和亲切。不喧闹,不张扬,安卧于盘中,往往让人要心生敬意地举箸相向,细细品味。如果面对的是一盘加了太多修饰和作料的鱼,比如红烧、抑或酱焖,再或豆瓣鱼香等等,便没有太多的踯躅,一筷子下去穷凶极恶,如同面对过分装饰的男人或女人,无视他预先对镜贴足的花黄本钱不够才会这样来烧,花俏的外在如同挂了满身的名牌A货,所以可以不必太在意、太隆重。
鸡肉的好吃标准,无论古今中外,最佳“鸡选”是公鸡。尽管如今都市中已由“重男轻女”转为“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据说饮食界的“重雄轻雌”却依然根深蒂固,故而市场上的公鸡价格一直高于母鸡。公鸡以肉质细嫩傲视群雌,会吃的老饕一试便知。当然,这是以公鸡的年轻化为前提的。所以,面对一盘“辣子鸡”或“上校鸡”,头脑中固有的形象便是一只半岁左右正处于学龄前阶段的童子鸡。
其实,细细想来,世间凡物皆有性别、都分男女。《红楼梦》中湘云给丫鬟翠缕解释“阴阳”二字时,曾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究竟理还是一样。”说到底,这世界去掉一切浮文后,只剩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