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考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高考,很多的工作都必须停下来;因为高考,很多的工作也必须跟上去;因为高考,很多的孩子都必须沦为陪读;因为高考,原本智能相差无几的学生,在那短短的几天之间,却要遭受天渊之别的命运。时至今日,为何我们还会是如此般“重视”高考?
  每当高考来临之前,各种与高考相关的工作也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几乎是所有的目光都在瞄准了这次考试,学生高考的分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就学生而言,那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就家长而言,那是家族兴旺的寄托;就老师而言,那是教育教学实力的见证;就学校而言,那是提升学校品牌的关键;就社会而言,那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满着期待,期待着一件件久经锻造的精品出炉,没有人会去思考孩子们已失去了一些什么,但所有人都会关注孩子们高考打了多少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怪?
  圈子效应。每个人都是一定环境下的人,随着学生高考成绩的不同,学生即将融入的环境圈子迥然不同,高考的分数明显地将个人的前途划分成了不同层次的圈子,北大清华等名校,拥有雄厚的人脉资源,并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配,更有用尖端的师资力量,进入这样的圈子,意味着与高层握手,与先进接轨,与时代进步;而进入一些普通高校甚至是职业学校,情况则是截然相反,不但耗心费财,就连就业也将成问题。环境决定论思想根深蒂固,圈子的起点成为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功利效应。学而优则仕,博取功名的愿望始终都没有彻底走出学子们的内心,特别是职场晋升逢用必考的用人机制,不断促推着学生们往着更高一级的考场迈进。一个好的高考成绩,意味着是一张通向一所好的大学的入场券,意味着个人学习和应试能力的见证,意味着个人的理想与愿望的即将实现。随着国家对高考的重视,高考的权威性也在不断加强,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人,特别能吸引人的关注,特别是被一些重要的用人单位所注重,能够为个人的官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高校的掐尖大战、状元抢夺大战,尤其是高考经济的繁荣,让很多学子都难以摆脱功利的束缚,全社会对高考的眷顾,学子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面子效应。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所取得学历不同,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多还在学校就被提前预定,而普通高校的则是毕业多年也难就业。学历即能力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的用人单位都在学生学历上做出了严格要求,非什么211、985等高校毕业生不准报名,让学生和社会更加关注高校的类型。通过高分考取一所好的名牌大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光鲜无比,然而学子们在高校的具体表现却被人视为无关紧要,再加上高校的出口门槛过低,高考的分数很大程度就成为了学生在高校学习能力的一种见证,这种一劳永逸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所认同,所以就连就业多年后的学生谈起自己的高考成绩时,也能让人肃然起敬。
  公平效应。在找不到比高考更为公平的考评机制之前,高考无疑被公认为是最公平的。发展到今天,高考从命题、制卷、保密、考试过程、评卷等诸多环节多做出了严格的要求,精细化的管理让高考成为了个人能力的一种见证。事实上,为着高考的内容而学,让很多人都舍本逐末,也许部分人能如愿以偿得到自己所喜欢学科的高分数,但是将更多有个性特长的人排除在外,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确实可以得到部分学生的优秀内容,但是却将更多学生的优秀潜能磨灭,对学生而言,这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公平吗?公平从来就是一个各展所长的公平。
  随着高考成绩相继放榜,各学校“状元”“第一”“高分率新突破”“一本率创新高”“均分占鳌头”之类的喜报也接踵而至,吹嘘高考成绩也已成为各学校的第一要务,为何会这样?过分看重比赛胜负的锦标主义根深蒂固!
  锦标主义泛指那些过分看重比赛胜负的意识行为,深受这种意识行为的影响,我国的高考“竞赛”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网上有这样一幅漫画:说的是刚出生的孩子就在计算着高考的倒计时。漫画确实是有些夸大其词,但也确实是令人深思,反思着近年来一些高校“掐尖”前移的现象,以及一些超级中学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而极端的做法,通过高考能获得什么,已成为了多数学子的一种直接追求。通过高考去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原本无可厚非,但纯粹的为高考而学,并把高考的结果作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评价,却是有失偏颇,人生处处是赛场,焉能一考定输赢?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需要依照人的成长规律而进行。拔苗助长,只可能让禾苗死得更快,让孩子们在适合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这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无知无畏的童年时代,高考的魔咒却已缠身,沉迷于各式各样的题海,一路走来,孩子们已是心力交瘁,或许在高考的分数上确实是赢了,但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孩子们到底失去了什么。高考联系着孩子们的过去和未来,高考的成绩最多也只能是孩子们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部分学习内容的学习能力的一种粗略见证,并不能准确代表孩子的所有过去,也不能十分科学地代表孩子的现在,更不能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对于孩子们所从事的这样一场比赛,无关紧要和过分看重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比一般的竞技比赛而言,高考“竞赛”有着独特的内涵要求,它需要成为孩子们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见证,它需要引领着孩子们朝着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向更深更远处漫溯。一般的竞技比赛,都有着较为具体客观的标准,有相关潜能的学生,按照规律进行训练,往往就能达到相关的要求。而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高考的那一刹那间并不能让一个人判若两人,也不可能因此而带来一生的效应,过分看重这场比赛的胜负,实际上是有违学生成长规律的。相对于目前的体制而言,高考已成为孩子一生的重大转折,一个好分数一所好学校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难怪乎所有人都对此趋之若鹜。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而很少主动去关注孩子通过自己主观努力所获得的改变。以至于孩子们在高考中获得了胜利,最为高兴的不是孩子们,学校的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们的喜悦往往还要超出孩子自己,他们往往都会不失时机地把孩子们的成绩归纳到自己的名下,特别是缺乏书香门第教育背景下的孩子成绩,往往也就成了学校老师教育教学业绩的一种见证,这种业绩往往能为老师和学校带来诸多的荣誉和利益效应,更为直接的是成为了学校最为重要的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一场大型的“竞赛”中,我们所有人似乎都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特性,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深深懂得孩子高考获胜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名誉和利益。实在不愿意将孩子们的高考当做是一场竞赛,技的境界再高而“仁道”不致,才胜于德,最多也只能称得上是“小人”,毕竟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要真正培养的目标。更为残酷的是,作为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学校竟然也要以学生的成绩来吹嘘自己,以此来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我们的学校可曾反思过,我们这种将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学生成績有何可喜之处?分数的标准是在让我们造就人才还是在埋没人才?
  不说加分减分,也不必说地区差异,更不必说个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作为重视人才培养的高校,都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学生的潜能发展,都必须为个性学生的优势生长保驾护航,让评价回归到过程之中去,让评价引领学生的优势发展,让学生能成为积极主动开发自我的人才,彰显个性学生的最大社会化价值,让学生做回真正的自我,学校教育会有更大的作为。穷则思变,当高考的弊端与日俱增时,我们希望高考能够回归到正常,能够让每一位学习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一片阳光。庆幸的是,高考“三加三”的模式即将实施,学生至少有了多一些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他自己,需要学生自己真正的发力。盲目地把学生的成绩、成功和成就完全归纳于学校,这是一场功利主义的灾难,淡化高考的胜负效应,需要让高考的评价回归到学生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去。
其他文献
公务车不是商务车,没必要买贵的。要想舒适,自己买去~
期刊
我是在那片树林里捡到这个东西的。  你问我为什麼要独自一人到如此人迹罕至的树林里来?因为我要赴一个约。至于是什麼约、跟谁的约,我想我又不认识你,所以没有必要告诉你。  还是来说说进入树林后发生的事情吧。我抵达的时候是上午十点,这个时间,外面的阳光大好,但树林里,却好似傍晚,灰蒙蒙的。密密匝匝、错综复杂的枝桠把一切都挡在了外头。  我独自在树林里走着,边走边做着记号。说实话,在方向莫辨、所有树木似乎
期刊
主持人:鬼压床,指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了知觉但是身体不能动,事实上是罹患了睡眠障碍的疾病。“鬼压床”的现象,在睡眠神经医学上属于一种睡眠瘫痪(sleep paralysis)的症状,患者在睡眠当时呈现半醒半睡的情境,脑波是清醒的波幅,有些人还会出现幻觉,但全身肌肉张力降至最低。  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听到这些所谓资深的回答,我们想要了解或者说我们想要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  本期话题—
期刊
新车评价指数是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采用的是五星制评分标准。《汽车消费报告》一直以来遵循的宗旨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评价度、安全实用度和经济适用度最高的汽车导购信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汽车,我们在综合考虑该车的市场定位、技术亮点、外形设计、内饰做工、动力性能和主被动安全以及二手残值率、售后等方面的因素后,做全方位、针对性强的专业评估和指导。在此之上,我们也将推荐出每款车中最适合消费者的理想
期刊
最近,一则名为“班主任犀利发言,点醒了无数家长”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围观,引发热议。帖子中,一位班主任敬告家长六句真心话:不感谢你来参加家长会,这是你应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老师的,而是你的;孩子学习好坏,你責任最大;老师只能给出自己的教育建议,能力有限,听不听全在你;父母的自身行为,才最关键;请主动与老师多交流。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普遍认为,此发言是教师抱怨家长、推卸责任的负能量沟通,认为
期刊
2015年12月初,笔者赴盐城、句容参加了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几位特级精彩演繹,各自展示了对语文教学的独到主张,令人获益匪浅。不过其中一位特级教师在课堂的独特举动,一直令我如鲠在喉,至今不能释怀。  教者选择了一篇他留学澳大利亚的学生写的文章《最浪漫的事》作为文本展开教学。姑且不论该文本是否已经严谨到可以作为语言表达的范本进入课堂,也不论这篇关于爱情主题的文章是否适合稚气
期刊
被诅咒的马桶  恐怖指数:★★★★  诡异指数:★★★★★  施障者:曾小皮  “我觉得毛毛的。”朋友小皮,具有灵异体质,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周围的温度一下子降了几度。  “放心啦,只是方便一下而已。很快。”我实在是没办法忍耐了,急忙拉开厕所门,解开裤子,跳上马桶。  这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公厕,共有四个隔间。我在门口进来的第一间,每个隔间大约一平方米左右的大小,整体而言还算是干净整洁,不會给人脏乱不
期刊
农村是美丽的,那里有如画的田野、盘曲的老树、鸣唱的虫鸟……童话从那里滋生,梦想从那里放飞。“大自然!我们被她包围和吞噬……我们生活在其中,对她却不熟悉。她全然生活在孩子之间……”(歌德)儿童是自然之子,可以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利用农村独特的生活环境,引导儿童积极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用一双双慧眼发现世界的美丽,书写性灵的自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呵护
期刊
一个视频一碗泡面  出租房凌乱狭小,苏云在这儿已经住了三个月,可每次推开门依然会习惯性地皱眉。  她洗了脸,二十岁的人,卸妆后的皮肤却已经非常不堪了。她早年懒得读书,和同村的顾眉一起进城打工,在服装店当门迎,现在顾眉找了个好男人嫁了,自己依旧每天站在服装店门口浑浑噩噩地吹风。  真是见鬼的生活!  一边吃泡面一边上了个常去的论坛随意浏览,一个视频吸引了苏云的目光。  里面播放的是一条破烂晦暗的街,
期刊
引子  有人收藏钱币,文人雅士通过这种玩赏行为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或等待它们增值;有人收藏美酒,他们觉得可以从酒中品味出不同的人生:有人收藏小人书,想要借此留住童年的珍贵回忆……  宋词说这些收藏都没有意义,这些人也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家,他的收藏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才是世界上惟一称得上“收藏家”这个称号的人。  怪异的收藏晶  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本来还以为可以趁着寒假好好放松一下绷得太久的神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