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科的故事性、记忆性等文科课程的特性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教学策略的优化成为了教师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情境;重现;理解;记忆
  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显著的故事性,但是许多历史史实距今年代久远,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些障碍,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作为文科课程,其记忆性凸显,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成绩,而记忆环节往往也是学生们在接触历史课程时的软肋。作为文科课程的历史学科,它的记忆需要在了解史实并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开展。根据上述现状,教师们可以探究更加优化的方式来助力教学,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境,引发热情
  情境的营造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为知识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并且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被动学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课堂起到奠基作用。据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热情。
  比如“民族团结的加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辅助学生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史实并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课堂上,我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们尽情欣赏这首经典歌曲。之后,我问大家:“歌曲里提到了五十六个民族,请问大家,你们能说出这五十六个民族的名字吗?”大家纷纷摇头,于是我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听说过的民族名称都说出来,学生们开始踊跃发言,最后全班一共说出来了二十多个民族,我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如此一来,就很自然地将学生们带入了关于“民族”的情境之中,引发了大家对于我国众多民族的热情。其后,我将大家不熟悉的民族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学生们都感到大开眼界,同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和容纳如此之多民族的气魄油然而生了自豪感。趁着学生对各个民族怀有充沛热情的时机,我问他们:“既然我们的国家包容了这么多民族,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如何管理这些民族的吗?我们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同时也巧妙地将新课引了出来。情境的营造不仅完成了导入环节,更引发学生的热情,一举两得。
  二、 重现历史,加深理解
  有些史实距今时间过长,学生们只依靠课本文字的抽象描写和教师的复述并不能很好地感知历史事件,导致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到位。对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策略,让历史在课堂上重演,比如通过安排播放影视片段的方式等。
  在讲授“全民族的抗战——七七事变”这一课之前,我专门拿出了一节课用来给学生们播放电影《七七事变》《东京审判》的片段和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同学们看得都十分投入,同时也对祖国遭受日军侵华这样的灾难有了很深的感触。学生们看过影片之后再听课堂内容,这样的方式就对新知识接受得更加快速而高效了。此外,电影和纪录片带给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是课本和教师不能给予的,学生们也一致反映很喜欢通过观看影片学习历史的方式。通过影片播放的形式,让历史在课堂教学中重新上演,不仅以生动直观的画面打动学生,使他们更深入地感知了历史知识,还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教师们尝试。
  三、 随堂测验,辅助记忆
  文科课程的共性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牢固、准确记忆,而这一点也成为不少同學头痛的问题。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繁多,而记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从点滴做起。据此,教师们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堂测验,辅助学生记忆重点内容。
  每完成一课的讲授或者一章的学习,我会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如讲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快速拿出一张纸,然后出了10道小题,题目中涉及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如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列举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及其意义、朝鲜战争爆发的概述、我国政府如果不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等。这样的测试首先可以辅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其次,能够有针对性地检验出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体现出我授课时的不足之处;再次,测验的形式还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听课,促使他们边听课边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记忆,并且为他们找到课堂的重点所在指明方向。随堂的测验融入了督促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环节,同时又能够反馈课堂的效率,其效果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从有目的地营造情境开始,调动学生的热情;之后可以创新策略,重现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可以借助随堂测验来检验授课成效,同时辅助学生记忆重点内容。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优化方式的初步总结,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争取将历史的课堂组织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向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11).
  [2]李秀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3,(22).
  作者简介:
  王雪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力量。如果失去了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数学;课堂效益;兴趣  一、 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资源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  如,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的抽象的知识非常多,这对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数学学科特有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带领他们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的达到训练和强化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训练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中因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学习能力会有差距。有些同
研究了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叶子前处理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加酶水解条件等参数的研究,得到了以大豆叶子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总配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