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结合一些实践经验,阐述了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的难、重点,以及监理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控制难、重点;监理措施
地铁的智能建筑工程主要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气体灭火系统、门禁系统(ACS)。由于地铁的施工有着专业多、各专业间接口多、作业空间狭小、施工干扰大、作业环境通风差、湿度大等特点,地铁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有其明显的特点,监理工作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果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将会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仅就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难、重点的监理控制进行一些探讨。
1 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控制的难、重点
1.1 地铁智能建筑设备、材料质量要求高。如:穿线管要求必须是热镀锌钢管,对钢管的壁厚、管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线缆要求是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线缆。进场材料检验是监理控制的重点。
1.2 各专业间施工界面、接口多。不但智能建筑子系统之间有接口,还同低压配电、给排水、电扶梯、屏蔽门、通信、自动售检票等系统都有接口。施工界面和接口间的协调是监理控制的难、重点。
1.3 地铁作业面狭小,通信、信号、强电、机电安装及装修、电扶梯、屏蔽门等各专业承包商同时作业,相互干扰严重,如何有效降低相互干扰是监理控制的难点。
1.4 地铁车站空间较小,风、水、电、智能建筑、弱电管线都是在车站天花与顶板的狭小空间中安装,密度大,管线交叉多,特别特别是设备区走廊、站台层两端是综合管线最集中的地方。虽然各站都有综合管线设计图,由于综合管线图与实际位置有误差,还有主体结构尺寸也有一定误差,常常造成各专业管线交叉“打架”现象,甚至有时管线无法通过,在层高比较低的车站尤为严重。
1.5 智能建筑专业外围设备数量多、种类多,几乎遍布车站每个地方,安装位置有着特殊的要求,地铁内的各专业设备又特别多,相互干扰,较难解决。如:站厅烟感安装既要避开灯、喇叭、风口,又要自身保持间隔均匀,美观;设备房设备不能安装在风口下,防止风口冷凝水滴入设备;门禁的读卡器和开门按钮要安装在开门的一侧。由于一些承包商没有经验,不注意这些问题,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1.6 受其他专业施工进度影响,有效作业时间短。智能建筑施工受其他专业施工的制约,必须等到相关专业安装、装饰装修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陆续安装。如:设备要等到设备房移交后才能安装,烟感等外围设备要等到天花安装完成才能开始安装,风管内温、湿度传感器要等风管安装完成才能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设备要等水管安装完成并冲洗后才能安装。外围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安装工作量大,如何保证工期是监理控制的难点。
1.7 智能建筑设备对环境要求高,由于工期紧,常常在不满足设备进场条件情况下,就进场安装,车站内通风差、湿气大,设备安装的时机及成品保护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 监理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重点,监理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做到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确保工程工期、质量:
2.1专业监理工程师首先应该熟悉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前要协调业主及时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各方共同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以及施工工艺可操作性;明确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技术要求,及时澄清图纸的疑问、遗漏、差错,保证设计顺利实施。
2.2 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重点审查相关专业工序安排及衔接、设备安装的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手段。
2.3 严格检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规格、型号要仔细核对,合格时予以签认;审查承包人为工程配备的仪器仪表性能与数量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2.4 监理工程师要随身携带必要的量测工具,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及时检查每道工序质量,特别做好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坚持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不具备条件不批准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5针对施工界面、接口多的难点。监理工程师要加强与轨道、强电、弱电、电扶梯、机电安装等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沟通,主动及时掌握各专业的工程进度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协助承包商做好接口分界面及接口的划分、确定,施工中及时协调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2.6 针对地铁作业面狭窄,作业相互干扰严重的难点,监理工程师要通过各专业互相提报施工计划的方式,准确掌握各专业的作业时间安排,必要时参加相关专业的工地例会,及时了解相关专业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承包商的进场作业时间。要求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与其他承包商的协调配合,文明施工,加强对其它承包商施工的成品保护。
2.7 针对地铁各专业管线相互交叉“打架”的难点。施工前,监理工程师要对综合管线图进行充分研究,并组织承包商认真核查综合管线布置图,必要时根据综合管线的标高绘制剖面图,再通过实地踏勘,实测安装空间尺寸,特别注意过梁处的标高,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承包商商定解决方案。协调后的综合管线图是各专业的施工指导,施工时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合理安排各专业承包商的施工时间及工序,并在施工中考虑其他专业的管线安装的空间,对于空间狭小的区域采取各专业公用公共支架的办法来解决。通过合理安排各专业管线,可以使安装后的管线美观流畅,同时可以减少因管线位置的冲突引起的返工和设计变更量。
2.8 针对各专业外围设备安装相互间干扰的问题,在设备安装前,监理应会同设计、运营、相关专业承包商,通过开协调会、现场定位的方式,确定各专业的设备安装位置,解决各专业设备相互干扰问题。
2.9针对受其他专业施工进度影响,有效作业时间短的难点。监理工程师首先要督促业主、承包商供应的设备按时进场。严格按照工期节点的要求,协助承包商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其方案与施工现场情况吻合。要求承包商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主动与相关专业协调,避免因工序和作业时间安排不合理所造成的窝工和返工。工期紧、任务重更加不能放松质量管理,对于隐蔽工程要严格把关,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才能签认进行下道工序,避免因质量问题返工影响整个工期。
2.10 针对智能建筑设备对环境要求高,而地铁内通风差、湿度大问题,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难点。要求承包商在设备房墙面头遍腻子已批完,天花吊杆已安装完成,静电地板安装完成,设备房门已安装好,再进行设备安装,同时在设备房内配备抽湿机等设备保证设备房内空气清洁、干燥,作业完成后及时用彩条布将设备覆盖保护,设备房要加锁管理。烟感、温感等外围设备安装好后要用保护罩保护、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设备要在水管安装完成并冲洗后再安装,控制器、读卡器、开门按钮等设备安装后要用彩条布和胶带包裹保护,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避免恶劣环境影响施工质量。
3 结 语
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监理工程师要从认识其特点出发,抓住控制重点、难点,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事前预控,过程动态控制,使得工程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关键词: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控制难、重点;监理措施
地铁的智能建筑工程主要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气体灭火系统、门禁系统(ACS)。由于地铁的施工有着专业多、各专业间接口多、作业空间狭小、施工干扰大、作业环境通风差、湿度大等特点,地铁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有其明显的特点,监理工作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果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将会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仅就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难、重点的监理控制进行一些探讨。
1 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控制的难、重点
1.1 地铁智能建筑设备、材料质量要求高。如:穿线管要求必须是热镀锌钢管,对钢管的壁厚、管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线缆要求是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线缆。进场材料检验是监理控制的重点。
1.2 各专业间施工界面、接口多。不但智能建筑子系统之间有接口,还同低压配电、给排水、电扶梯、屏蔽门、通信、自动售检票等系统都有接口。施工界面和接口间的协调是监理控制的难、重点。
1.3 地铁作业面狭小,通信、信号、强电、机电安装及装修、电扶梯、屏蔽门等各专业承包商同时作业,相互干扰严重,如何有效降低相互干扰是监理控制的难点。
1.4 地铁车站空间较小,风、水、电、智能建筑、弱电管线都是在车站天花与顶板的狭小空间中安装,密度大,管线交叉多,特别特别是设备区走廊、站台层两端是综合管线最集中的地方。虽然各站都有综合管线设计图,由于综合管线图与实际位置有误差,还有主体结构尺寸也有一定误差,常常造成各专业管线交叉“打架”现象,甚至有时管线无法通过,在层高比较低的车站尤为严重。
1.5 智能建筑专业外围设备数量多、种类多,几乎遍布车站每个地方,安装位置有着特殊的要求,地铁内的各专业设备又特别多,相互干扰,较难解决。如:站厅烟感安装既要避开灯、喇叭、风口,又要自身保持间隔均匀,美观;设备房设备不能安装在风口下,防止风口冷凝水滴入设备;门禁的读卡器和开门按钮要安装在开门的一侧。由于一些承包商没有经验,不注意这些问题,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1.6 受其他专业施工进度影响,有效作业时间短。智能建筑施工受其他专业施工的制约,必须等到相关专业安装、装饰装修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陆续安装。如:设备要等到设备房移交后才能安装,烟感等外围设备要等到天花安装完成才能开始安装,风管内温、湿度传感器要等风管安装完成才能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设备要等水管安装完成并冲洗后才能安装。外围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安装工作量大,如何保证工期是监理控制的难点。
1.7 智能建筑设备对环境要求高,由于工期紧,常常在不满足设备进场条件情况下,就进场安装,车站内通风差、湿气大,设备安装的时机及成品保护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 监理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重点,监理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做到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确保工程工期、质量:
2.1专业监理工程师首先应该熟悉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前要协调业主及时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各方共同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以及施工工艺可操作性;明确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技术要求,及时澄清图纸的疑问、遗漏、差错,保证设计顺利实施。
2.2 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重点审查相关专业工序安排及衔接、设备安装的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手段。
2.3 严格检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规格、型号要仔细核对,合格时予以签认;审查承包人为工程配备的仪器仪表性能与数量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2.4 监理工程师要随身携带必要的量测工具,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及时检查每道工序质量,特别做好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坚持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不具备条件不批准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5针对施工界面、接口多的难点。监理工程师要加强与轨道、强电、弱电、电扶梯、机电安装等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沟通,主动及时掌握各专业的工程进度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协助承包商做好接口分界面及接口的划分、确定,施工中及时协调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2.6 针对地铁作业面狭窄,作业相互干扰严重的难点,监理工程师要通过各专业互相提报施工计划的方式,准确掌握各专业的作业时间安排,必要时参加相关专业的工地例会,及时了解相关专业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承包商的进场作业时间。要求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与其他承包商的协调配合,文明施工,加强对其它承包商施工的成品保护。
2.7 针对地铁各专业管线相互交叉“打架”的难点。施工前,监理工程师要对综合管线图进行充分研究,并组织承包商认真核查综合管线布置图,必要时根据综合管线的标高绘制剖面图,再通过实地踏勘,实测安装空间尺寸,特别注意过梁处的标高,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承包商商定解决方案。协调后的综合管线图是各专业的施工指导,施工时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合理安排各专业承包商的施工时间及工序,并在施工中考虑其他专业的管线安装的空间,对于空间狭小的区域采取各专业公用公共支架的办法来解决。通过合理安排各专业管线,可以使安装后的管线美观流畅,同时可以减少因管线位置的冲突引起的返工和设计变更量。
2.8 针对各专业外围设备安装相互间干扰的问题,在设备安装前,监理应会同设计、运营、相关专业承包商,通过开协调会、现场定位的方式,确定各专业的设备安装位置,解决各专业设备相互干扰问题。
2.9针对受其他专业施工进度影响,有效作业时间短的难点。监理工程师首先要督促业主、承包商供应的设备按时进场。严格按照工期节点的要求,协助承包商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其方案与施工现场情况吻合。要求承包商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主动与相关专业协调,避免因工序和作业时间安排不合理所造成的窝工和返工。工期紧、任务重更加不能放松质量管理,对于隐蔽工程要严格把关,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才能签认进行下道工序,避免因质量问题返工影响整个工期。
2.10 针对智能建筑设备对环境要求高,而地铁内通风差、湿度大问题,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难点。要求承包商在设备房墙面头遍腻子已批完,天花吊杆已安装完成,静电地板安装完成,设备房门已安装好,再进行设备安装,同时在设备房内配备抽湿机等设备保证设备房内空气清洁、干燥,作业完成后及时用彩条布将设备覆盖保护,设备房要加锁管理。烟感、温感等外围设备安装好后要用保护罩保护、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设备要在水管安装完成并冲洗后再安装,控制器、读卡器、开门按钮等设备安装后要用彩条布和胶带包裹保护,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避免恶劣环境影响施工质量。
3 结 语
地铁智能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监理工程师要从认识其特点出发,抓住控制重点、难点,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事前预控,过程动态控制,使得工程质量得以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