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病症,表现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而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指教师在长期高工作压力的作用下导致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自我发展、与人相处等要素融合方面的结构性偏差,从而使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身心的疲倦与困乏。极度疲劳、烦躁易怒、漠然无助、消极悲观、麻木逃避是其主要表现,教师因此无法正常发挥教学水平,对教师和学生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普遍严重,有的农村地区已有70.5%的教师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之中。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倦怠,某农村中学三名教师的情况具有代表性。男教师z,已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余年,对教学欠缺热情、行为散漫,不管课堂纪律,甚至带着浑身酒气上课,遇到做不出的运算就请学生帮忙作答;男教师W,未婚,任英语教师兼班主任仅一年半却时常身心疲惫情绪烦躁,对学生缺乏信心且体罚学生,对较低的待遇和超负荷的工作量极不满意,有跳槽的想法和计划;女教师M,未婚,任语文教师两年半,觉得迷茫和无助,对平淡繁琐的生活、物质世俗的诱惑及地方权力的滥用和其他不正之风都深感烦恼。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多样,可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析,内部成因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外部成因包括班级、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教师素质是最主要的内部原因,而工作环境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1.教师素质方面
农村难以引进、培养和留住优秀师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缺乏教育热情和责任感,工作敷衍应付,成就感也严重降低;有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正确的学生观,教管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法陈旧,只会机械灌输,不能有效引导,辛勤付出却适得其反甚至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合理确立自己的角色期望,不能正确化解压力,不能及时调整消极情绪。有研究认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师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社会比较产生心理上的不协调的表现,尤其在农村中学,教师面对更多物质困境,若不能很好地调节和应对,极容易产生倦怠。
2.工作环境方面
被感知的社会偏见是由社会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的不认可态度内化到教师本人身上的,农村教师要与这个观念抗争,引起身心俱疲的感觉和成就感的下降,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农村中学教师普通遭遇这种不受认可的待遇。不少家长和学生对中学教育不重视,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的情况比比皆是;农村中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较艰苦,城乡教师的工资待遇、评职机会等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农村中学学校编制紧缺,常通过打时间仗来争取升学率,工作量大让很多教师苦不堪言;农村中学在选拔性的高考面前竞争力小,高考升学率不高且主要考入的是非重点的地方院校,教师易产生挫败感;学校不当的管理方式、消极的人际关系和繁琐的考评机制等,也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农村中学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班额又偏大,近年来的“留守”现象也给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增添了额外的压力。应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若能提前和及时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使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预防和缓解。针对倦怠的内外成因,可从提升教师素质和改善工作环境两方面干预。
1.提升教师素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中学教师也需专业化。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的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再次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由于资源的欠缺,农村中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正视现实困难,结合学生需求,如关注留守学生,为已经处于教育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使他们既学到知识又树立健康人格,成为农村发展的有力建设者和更具竞争力的社会成员。
2.改善工作环境
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让人健康,但不能让人感到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也需得到满足。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继续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优秀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加强在农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和帮助农村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使农民体会“知识即财富”,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真正受益,在农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体制,平等享有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及其它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还要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建设,既要改善硬件设施,又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非教学考评项目,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力,适当为教师减压,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民主管理的领导方式,领导要善待、关怀和激励教师,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教研、组织娱乐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形成全校团结积极、资源优化的良好局面;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如丰富藏书、增加培训进修、改善用人制度等,为农村中学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完善和实现。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已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关注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迫在眉睫,使农村中学教师安教、乐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普遍严重,有的农村地区已有70.5%的教师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之中。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倦怠,某农村中学三名教师的情况具有代表性。男教师z,已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余年,对教学欠缺热情、行为散漫,不管课堂纪律,甚至带着浑身酒气上课,遇到做不出的运算就请学生帮忙作答;男教师W,未婚,任英语教师兼班主任仅一年半却时常身心疲惫情绪烦躁,对学生缺乏信心且体罚学生,对较低的待遇和超负荷的工作量极不满意,有跳槽的想法和计划;女教师M,未婚,任语文教师两年半,觉得迷茫和无助,对平淡繁琐的生活、物质世俗的诱惑及地方权力的滥用和其他不正之风都深感烦恼。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多样,可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析,内部成因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外部成因包括班级、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教师素质是最主要的内部原因,而工作环境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1.教师素质方面
农村难以引进、培养和留住优秀师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缺乏教育热情和责任感,工作敷衍应付,成就感也严重降低;有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正确的学生观,教管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法陈旧,只会机械灌输,不能有效引导,辛勤付出却适得其反甚至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合理确立自己的角色期望,不能正确化解压力,不能及时调整消极情绪。有研究认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师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社会比较产生心理上的不协调的表现,尤其在农村中学,教师面对更多物质困境,若不能很好地调节和应对,极容易产生倦怠。
2.工作环境方面
被感知的社会偏见是由社会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的不认可态度内化到教师本人身上的,农村教师要与这个观念抗争,引起身心俱疲的感觉和成就感的下降,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农村中学教师普通遭遇这种不受认可的待遇。不少家长和学生对中学教育不重视,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的情况比比皆是;农村中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较艰苦,城乡教师的工资待遇、评职机会等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农村中学学校编制紧缺,常通过打时间仗来争取升学率,工作量大让很多教师苦不堪言;农村中学在选拔性的高考面前竞争力小,高考升学率不高且主要考入的是非重点的地方院校,教师易产生挫败感;学校不当的管理方式、消极的人际关系和繁琐的考评机制等,也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农村中学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班额又偏大,近年来的“留守”现象也给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增添了额外的压力。应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若能提前和及时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使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预防和缓解。针对倦怠的内外成因,可从提升教师素质和改善工作环境两方面干预。
1.提升教师素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中学教师也需专业化。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的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再次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由于资源的欠缺,农村中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正视现实困难,结合学生需求,如关注留守学生,为已经处于教育弱势地位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使他们既学到知识又树立健康人格,成为农村发展的有力建设者和更具竞争力的社会成员。
2.改善工作环境
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让人健康,但不能让人感到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也需得到满足。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继续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优秀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加强在农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和帮助农村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使农民体会“知识即财富”,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真正受益,在农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体制,平等享有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及其它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还要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建设,既要改善硬件设施,又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非教学考评项目,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力,适当为教师减压,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民主管理的领导方式,领导要善待、关怀和激励教师,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教研、组织娱乐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形成全校团结积极、资源优化的良好局面;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如丰富藏书、增加培训进修、改善用人制度等,为农村中学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完善和实现。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已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关注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迫在眉睫,使农村中学教师安教、乐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