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求解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根据不同过程的共性规律运用全过程法将几个过程合并起来,一次列出方程,直接求得结果,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使多过程综合题的求解变得简捷又方便。
  关键词:多过程问题;全过程法;高中物理;解题策略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将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各个不同物理过程合并成一个整体过程来分析研究,叫做全过程法,又叫做过程整体法。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从全程出发,把握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对各个过程的分析,找出所遵守的共同规律,一次性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全过程整体分析法减少了解题步骤,减少了所列的方程数,避开了繁琐的过程演算,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使多过程综合题的求解变得简捷又方便。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都是描述状态变化过程规律的定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变化。状态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始末状态,不涉及中间状态。同样,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状态量守恒定律,只要全过程符合守恒条件,就有初状态的状态量和末状态的状态量守恒,也不必考虑中间状态量。另外,由于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在求解时也无需考虑中间过程。因此,对有关题型的计算,只要各过程遵循上述定理、定律或做功特征,就有可能将几个过程合并起来,用全过程都适用的物理规律一次列出方程,直接求得结果。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这类问题的常见解法。
  类型一:全过程应用运动学公式
  例1 热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120m高度时,有一小金属球从热气球上脱离。求小球自脱离热气球到落地需多长时间?(小球下落的加速度g=10m/s2)
  解析:由于小球脱离热气球后,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再做自由落体运动,就全过程来说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设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若规定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则小球的位移x=-120m,v0=10m/s,a=-10m/s2,由x=v0t 12at2代入数据,解得t=6s。
  类型二: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例2.质量为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空中跌落,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安全带原长5m,缓冲时间为1.2s,则安全带对工人的平均冲力是多少?(g=10m/s2)
  解析:人跌落后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绳拉直后又受安全带的作用,在重力和弹力共同作用下做变速直线运动,某瞬时速度变为零。
  由h=12gt2得自由落体时间:
  设安全带对工人的平均冲力为F,对人下落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F=1100N
  类型三: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例3 如圖所示,AB和CD为两个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光滑圆弧面相切,EH为整个轨道的对称轴,圆弧所对圆心角为120°,半径为2m.某物体在离弧底H高h = 4m处以v0 = 6m / s沿斜面运动,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 0.04,求物体在AB与CD两斜面上(圆弧除外)运动的总路程(取g = 10m /s2).
  解析:当物体沿斜面下滑通过B或C,第一次速率为零时,物体不再沿斜面运动,此后物体仅在圆弧内往返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要减少,物体在圆弧内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物体每次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高度逐次降低,物体每次沿斜面下滑通过B或C时速率逐次减少,当减为零时,物体不再沿斜面运动,此后,仅在圆弧内往返运动.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由高度决定;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所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即在这段总路程中,始终有摩擦力做功,使得机械能减少.
  设物体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斜面底端距弧底高
  h’=R(1-cos60°)= 2(1-0.5)= 1(m).
  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WG-Wf = 0-12mv20
  即mg(h-h’)-μmgcos60°·s =-12mv20
  解得 s=[g(h-h′) 12v20]/μgcos600=240m
  类型四: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
  例4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上、下两层均与水平面平行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在导轨面上各放一根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匀质金属杆A1和A2,开始时两根金属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杆与轨道垂直。设两导轨面相距为H,导轨宽为L,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现有一质量为 的不带电小球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撞击杆A1的中点,撞击后小球反弹落到下层面上的C点。C点与杆A2初始位置相距为S。求:
  ⑴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⑵整个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多产生了多少热量。
  解析:⑴对小球和杆A1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v0=mv1-m2v ①
  又 s=vt ②
  H=12gt2 ③
  ①②③三式联立解得: v1=12(v0 sg2H) ④
  回路内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BLv1 ⑤
  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I=E2Lr ⑥
  ④⑤⑥三式联立解得: I=B(v0 sg2H)4r
  ⑵两棒组成的系统,对它们从开始作用到达到共同速度的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2mv2
  由能量守恒定律,整个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多产生热量为:
  Q=12mv21-122mv22=116m(v0 sg2H)2
  参考文献:
  [1] 苗超:浅谈高中物理中多过程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15 (22) :51-52
  [2] 汤美华: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15 (9) :54-54
  [3] 薛金星: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北京教育出版社 , 2015
  [4] 李建军:高中物理解题的几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分析——《中学物理》 , 2015 , 33 (6) :96-96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宁海中学 210000)
其他文献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以引起人的脑炎现分布在于东南亚和太平
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逐渐兴起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为探讨取代动物传统外科阉割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外一些学者研
印记基因Bladder Cancer-Associated Protein(Blcap)和Neuronatin(Nnat)位于小鼠2号染色体末端。Blcap为父本印记母本表达,Nnat为母本印记父本表达,且位于基因Blcap长为8.5kb的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一般会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向学生直接呈现所要讲授的新知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之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会停留在课间活动或者上一节课之中,难以及时地集中到化学课堂中,加之,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使学生对新知难以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对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教师在化学课堂导
槲栎(Quercus aliena)是我国华北至华南森林植被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栎属植物,随分布的变迁和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演变出2变种1变型;其中,锐齿槲栎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
本文选取川陕金莲花(Trollius buddae Schipcz)、矮金莲花(Trolliusfarreri Stapf)、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inn)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解剖结构、花器官的形态发生以及胚胎学
倒伏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提高水稻抗倒伏的方法和农艺措施,对稳定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易倒伏品种B优827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茎秆物理特性、化学组成、解剖结构和产量等,研究增施硅钾肥对B优827抗倒伏能力以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增施硅钾提高B优827抗倒伏性的机理,为水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以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