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功能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诗学造诣,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诗化呈现,同时在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和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有关的诗句、创作背景或其他相关元素。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文学原典的阅读与体味,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也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提升其人文素养,建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 节日文化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114-02
  基金项目:河北省沧州市2020年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古典诗词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功能探析——以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为例》(课题批准号:2020135  一般课题)。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通过学习富有节日文化的古典诗词,以真切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认同,是新时代运用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方向。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观现状
  传统节日作为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地重复展演来显示一种共同的文化意义,她的存在可以将群体的身份认同体系保持活跃的状态而不至于陷入停滞”。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数字信息时代,迅捷的网络以及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给了他们多重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同追求祥和团员的中国传统节日相比,西方文化中追求狂欢的节日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大。
  当代大学生,几乎所有人都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但对于节日来历、节日习俗、历史演变、古今对比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则了解不够;而对于传统节日的参与行为,相对于洋节的“狂欢、购物、轰趴”等方式,在传统节日中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出游、回家、聚会”等方式;对于传统节日,大学生里有跟随学校或家长活动的跟随者,也有只要放假就好的等假派,同时还有少部分不管别人干什么我自照旧如常冷眼旁观的旁观者。
  大学生正处于一种群聚性较强的青春期,和志趣相投的同龄人的聚合、聚会是他们生活中的追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是以家庭团员为主要核心,节日的主要活动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聚合活动为大多数,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明显不够。
  对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中缺乏连续性的、成体系的教育设计,传统节日在校园中没有成体系的课内课外活动安排,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于传统节日更多的意味着放假、家庭聚会、外出旅游等等。
  二、古典诗词中的节日文化
  中华民族保留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容纳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与流变,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不同节日的不同习俗活动,能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源泉和灵感,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节日诗词。这些诗词因独特的民族生活、浓厚的节日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散发着丰厚的艺术魅力,成为一幅幅广为流传的艺术画卷。
  例如除夕和春节是年终岁尾交接之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春节诗词中,以“元日”为题的诗词不胜枚举,最有名的有王安石、范成大、李世民、刘克庄、王十朋等都写过题为“元日”的诗词。以王安石的《元日》为例,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却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将春节的时间、背景、习俗、活动、特点等一并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体味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王安石在创作这首《元日》时,恰逢自己受到宋神宗重用主持变法,而作者在新年之时借抒发节日之喜的同时又见得万物更新的气象,一方面向大家展示了节日的氛围,同时又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政治抱负。学生在学习此诗时结合王安石的生平和诗文创作背景,即习得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又学到了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理想,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如以登高祭祖敬老为核心的重阳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人以“九”为吉数,“重九”则是九九归一,万象更新,一定要进行庆贺。细数以重阳节为主题的诗词,可以看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及李煜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等等。
  同是写重阳节,不同的文人对于同一主题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思,王维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李清照则表现了浓浓的思夫之情;岑参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李煜则是将亡国之后的悔恨和晚秋的悲凉笼罩了全篇。由此可见,学节日诗词不仅能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走入古人的心中,体会古代的社会风俗和百姓生活。
  除此之外,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典诗词还有很多,例如描写清明节的《清明即事》、描写端午节的《乙卯重五》、描写七夕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描寫中秋节的《望月怀远》等等。传统节日文化与古典诗词可谓是天作之合,时至今日,人们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诗篇时,脑海中仍能够想象出当年的节日盛景。
  三、古典诗词学习对当代大学生节日文化教育功能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集中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诗学造诣,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诗化呈现,同时在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和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主题、诗句、创作背景或其他相关元素。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原典的阅读与体味,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也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书法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以及“古典诗词500首背诵过级考试”对在校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和书法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学产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背景,掌握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   “古典诗词500首过级考试”是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书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该项目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首创,自2016年引进,汉语言文学专业达标要求达到300首诗的背诵量才能拿到学分;书法学专业达标要求达到200首古诗词的背诵量才能拿到学分。在此基础上,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奖惩办法作为实施方案的必要补充,鼓励学生进行高级别考试,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通过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并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对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积累古诗词的同时,能够深刻了解到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风俗习惯等等。任课教师在课堂及课下组织关于节日文化的专题活动,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但在诗词中学,也在活动中加深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有相同主题的中西方节日来进行对比,在西方关于“圣诞节”的文学与作品有很多,在中国关于“春节”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如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孟浩然的《田家元日》等等,诗人在传统节日中,借助文学手段,或营造庆祝节日的祥和氛围,或表达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思,大学生在中西对比中学习节日诗词后,激发出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在全球化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发展。
  同时,在古典诗词中包含的立身处世的哲学、刻苦奋进的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思都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规范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古典诗词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使得传统节日通过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学习节日诗词可以“构建尊重、热爱、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洗礼和熏陶,达到教育的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结语
  借助古典诗词的学习,运用传统节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之法。本文通过研究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探析古典诗词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功能,为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发现了新时代运用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东赞.从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循环透视民族文化心理[J].理论月刊,2018,(05):162-166.
  [2]苗祎,田偲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4):48-53.
  [3]孙玉冰.古代诗歌中的节日风情[J].青海师专学报,2008,(01):27-30.
  [4]杨雪松.传统节日视阈下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9,30(06):133-138.
  作者简介:
  董子健,男,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创意与传播。
  孙岩松,男,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波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先驱,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英国,并在60年代初成立于欧美,并由此发展和盛行起来的一种国际艺术运动,通常以流行文化或偶发的事件为表现内容。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领导者,将其运动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被称为“波普艺术教皇”。他继承了杜尚关于“成品”的艺术理念,运用了新的创作技术,将艺术商业化的概念引入“艺术世界”中,不断突破高雅文化与流俗文化之间的界限,现代艺术
期刊
【摘要】意境,是最重要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之一,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的积淀。今天,在陶瓷雕塑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传统。从传统的意境美学角度出发,并结合陶瓷雕塑在造型、材料、空间上的新经验,创造出了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新的意境。  【关键词】陶瓷雕塑;意境;传统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麦盖提县刀郎舞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独特的舞蹈类型,以展现古代麦盖提刀郎人在森林中狩猎生活为主要内容场景,是叶尔羌河流域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大融合发展的情况下,新疆维吾尔族麦盖提刀郎舞蹈在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随之受到冲击。对此,本文对麦盖提刀郎舞的功能与价值,及就如何实现对当代维吾尔族麦盖提刀郎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麦盖提县刀郎舞;功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与“圆”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以“圆”为核心是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内在韵律和外在形式都呈现为“圆”的状态。在中国古典舞中就是“平圆,立圆,八字圆”,也可以说是“划圆”和“走圆”。圆是一种思维形式,使中国艺术文化形成了特殊的审美,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古典舞与“圆”文化的关系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到舞蹈实践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圆”文化。  【关键词】“圆”文化;中国古典舞;艺术  
期刊
【摘要】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地区时,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真实且生动地记录了红军在贵州时期所进行宣传的内容以及革命斗争的历程。长征时期的标语在每一阶段所展现的内容都不尽相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中央红军;长征;标语;演变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112-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贵州省大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以与人体部位相关的古壮字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整理与人体部位有关的字,挖掘其中蕴含的特色壮文化。文章把人体部位相关的古壮字按头部、身体和四肢三大系列进行分类辨析,解释其中蕴含的壮族歌圩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崇拜。  【关键词】古壮字;壮民族;《古壮字字典》;文化  【中图分类号】H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1
期刊
【摘要】自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出现了文化传承活动。在中国古代,女性参与文化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約,虽然男尊女卑、家国内外是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和性别分工的主流,对女性从事文化活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女性在有限的社会空间里,以促进民俗、民风的改善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播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传统女性;文化活动;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2
期刊
【摘要】贵州省建制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地方偏僻,发展落后,文教不兴。王阳明来到贵州之后,真切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质朴和热情,由衷发出了“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的感慨,并进而形成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民族教化思想。王阳明在贵州两劝安贵荣,平息潜在的隐患,建立龙冈书院、执教文明书院,充分实践了他的民族教化思想,对贵州地区的安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化,城市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对于基层文化活动品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内涵作为研究出发点,并且结合其发展现状,总结出当下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要】设计是人们改造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行为活动,更是帮助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明确设计的根本价值以及设计存在的意义,进而满足人们在当前生活、生产中的各类不同精神需求。找到其对于审美的要求,才能够对现代美术设计进行进一步的重塑,以便增加其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为现代的美术设计融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现代美术设计中价值的取向以及塑造。  【关键词】现代美术设计;价值取向;塑造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