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和胃抗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多番立酮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和胃抗逆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降逆胶囊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和胃抗逆胶囊 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91-0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是指胃或(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部分患者可无炎症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多与胃动力障碍、食管括约肌松弛等因素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痞证”、“胸痹”、“脘痛”等范畴[2]。笔者近年来采用和胃抗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56例,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症状,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确诊,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18-80岁,平均(42.25±5.8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21±0.42)年。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17-81岁,平均(42.26±5.8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22±0.45)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064032)和多番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10003)口服治疗,剂量:奥美拉唑40mg/次,2次/d;多番立酮1片/次,3次/d,于饭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和胃抗逆胶囊(西安神农制药厂生产,批号:20110810)治疗,剂量:1粒/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指导,不再服用其它药物,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均有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胀、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出现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药物性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由于上述症状均较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障碍性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咽炎及食管黏膜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4]。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多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为主,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有较佳的抑酸效果,与多番立酮联用,虽可起到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肝为气机调理枢纽,肝气不畅,可横克脾土,从而出现反酸、烧心、疼痛等症候。胃食管反流病之关键在于胃失和降,浊气犯逆,胃气上逆之本,在于内生湿热痰。故治疗应以平肝潜阳、降逆平湿、止痛化瘀为主。和胃降逆胶囊主要由朱砂七、赭石、天仙藤、老龙皮、楤木及蒲公英等组成,气香味苦。其中:赭石可平肝潜阳、降逆止血,可用于呕吐、呃逆之证;天仙藤可化湿行气、止痛活血;老龙皮可和胃降逆、健脾利水;朱砂七、楤木、蒲公英可活血、理气、化瘀、止痛、解毒,上述诸药可凑平肝潜阳、降逆平湿、止痛化瘀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笔者认为,和胃降逆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符合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由于本研究观察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对两组患者远期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和胃降逆胶囊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童炳华.疏肝健脾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3):162-163.
[2]刘巍,周晓艳.疏肝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2):114-11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128.
[4]刘赓,申堃,张声生.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2013,32(6):424-427.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和胃抗逆胶囊 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91-0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是指胃或(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部分患者可无炎症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多与胃动力障碍、食管括约肌松弛等因素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痞证”、“胸痹”、“脘痛”等范畴[2]。笔者近年来采用和胃抗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56例,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症状,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确诊,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18-80岁,平均(42.25±5.8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21±0.42)年。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17-81岁,平均(42.26±5.8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22±0.45)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064032)和多番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10003)口服治疗,剂量:奥美拉唑40mg/次,2次/d;多番立酮1片/次,3次/d,于饭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和胃抗逆胶囊(西安神农制药厂生产,批号:20110810)治疗,剂量:1粒/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指导,不再服用其它药物,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均有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黏膜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胀、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出现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药物性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由于上述症状均较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系统障碍性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咽炎及食管黏膜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4]。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多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为主,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有较佳的抑酸效果,与多番立酮联用,虽可起到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肝为气机调理枢纽,肝气不畅,可横克脾土,从而出现反酸、烧心、疼痛等症候。胃食管反流病之关键在于胃失和降,浊气犯逆,胃气上逆之本,在于内生湿热痰。故治疗应以平肝潜阳、降逆平湿、止痛化瘀为主。和胃降逆胶囊主要由朱砂七、赭石、天仙藤、老龙皮、楤木及蒲公英等组成,气香味苦。其中:赭石可平肝潜阳、降逆止血,可用于呕吐、呃逆之证;天仙藤可化湿行气、止痛活血;老龙皮可和胃降逆、健脾利水;朱砂七、楤木、蒲公英可活血、理气、化瘀、止痛、解毒,上述诸药可凑平肝潜阳、降逆平湿、止痛化瘀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笔者认为,和胃降逆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符合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由于本研究观察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对两组患者远期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和胃降逆胶囊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童炳华.疏肝健脾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3):162-163.
[2]刘巍,周晓艳.疏肝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2):114-11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128.
[4]刘赓,申堃,张声生.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2013,32(6):4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