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如果他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科目他肯定学得好,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启蒙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热爱数学,喜欢学数学,善于思考的情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
过去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要随时保持严肃,让学生在怕老师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它只能造就被动的学习和抵触情绪。实际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这点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多次得到验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用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这样首先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良好的情绪,能够善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学习上的缺陷,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多点赏识,慎用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个△和比○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擺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先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三、在课堂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热爱学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教师热爱学生应包括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要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一般来讲,使人获得愉快体验的那些事物和活动,其本身也将变得有趣味。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赏识,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曾有老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地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中,教师经常对他们提出表扬。学生想着自己是最有潜力的学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的重要,效果是多么的显著。
2.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家长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开始会感到枯燥无味,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应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的机会。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了元、角、分以后,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买小商品的办法熟悉元、角、分。高年级学了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实际测量家具、房屋等物体的面积,使他们在实地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感到知识学得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有了兴趣,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观点出发,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有所收获,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爱上数学。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启蒙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热爱数学,喜欢学数学,善于思考的情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
过去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要随时保持严肃,让学生在怕老师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它只能造就被动的学习和抵触情绪。实际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这点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多次得到验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用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这样首先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良好的情绪,能够善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学习上的缺陷,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多点赏识,慎用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个△和比○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擺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先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三、在课堂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热爱学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教师热爱学生应包括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要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一般来讲,使人获得愉快体验的那些事物和活动,其本身也将变得有趣味。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赏识,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曾有老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地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中,教师经常对他们提出表扬。学生想着自己是最有潜力的学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的重要,效果是多么的显著。
2.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家长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开始会感到枯燥无味,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应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的机会。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了元、角、分以后,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买小商品的办法熟悉元、角、分。高年级学了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实际测量家具、房屋等物体的面积,使他们在实地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感到知识学得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有了兴趣,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观点出发,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有所收获,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