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浩:一个画家的“南渡北归”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要有引渡心灵的力量
  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向日葵》里看到了梵高眼中的阳光,也不知有多少人从《向日葵》里看到了梵高坚硬粗糙的外壳包裹的纯美灵魂。应该说,谁都无法统计有多少人在梵高的《向日葵》前陷入沉思,或者落下眼泪,或者捶胸顿足。
  “这,就是艺术引渡心灵的力量。”吴泽浩说,画家是通过作品来展现内心景象的,一滴墨,一笔色彩,分明就能表现出画家情绪的涟漪,然后便一点一点晕开,将其没有声音的声音传达给读者,一直抵达读者内心。于是,艺术品也就显现出了独特的力量,使一幅画留住了一段时间,留住了一个空间,甚至一段传奇。
  初冬的午后,坐在著名画家吴泽浩位于英雄山下的画室里,听他一句一句地谈绘画,谈人生,谈过去和未来。“艺术家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来创作,而且必须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像赈灾这样的义举。虽然所做的一切可能微不足道,但这样就使艺术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表达方式。”
  吴泽浩自号“铁塔轩主”,是一位以全新笔墨语言抒写精神境界的画家。
  吴泽浩的画有北方的雄浑大气,亦有南国的灵秀。无论是山岳的嵯峨逶迤,还是松柏的秀挺苍郁,以至于江河的奔腾潆洄,都通过他那独特的绘画语言构成一幅幅元气淋漓的水墨画卷,展现出人间的大气象。他笔下的秀润南国和眼神流转的人物,还有那草木葳蕤的清新景象,传达出的必定是一种清新雅逸之气。
  不久前,由中国美协,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统战部主办的“粵风鲁韵吴泽浩画展”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杨之光、林墉、黎明、陈金章、刘济荣等近千位广东书画家、文艺界领导和企业家、收藏家到场观展,可谓盛况空前。其展出的近百幅人物、山水画作,南北融汇,雄健细微,中西结合,是他七十载人生、六十年艺途、四十五个春秋的北方历练,也是他后半生重启征程的又一次成果展示。而之前的2012年底,他从艺60周年大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其“齐鲁名士”、“岭南风情”、“长征路上”、“台湾诗意”、“江南塞北”、“抗震救灾”、“奇花异卉”、“书法诗文”等若干主题,涵盖了他笔下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词赋等多种品类,集中展示了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非凡表现力。
  从广东到山东,从山东到广东,一个来来回回的过程,完成了吴泽浩作为著名画家另一意义上的“南渡北归”。因此,生于岭南的他在“南人北相”的高大身躯和细腻性情中,其绘画技巧融汇贯通了海派、岭南派和齐鲁风,并吸收西方现代构图与绘画技法,形成了清新雅逸、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表现在画面上那就是大气磅礴中不失缠绵迤逦,恣肆淋漓中又合规中矩。
  在水一方
  吴泽浩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他的同窗林墉、谢志高、钟增亚、苏华、陈墨等,都是艺术界很有影响的人物。
  吴泽浩同样颇具影响。无论画品还是人品,在中国绘画艺术界几乎无人不晓。196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离家千里的济南。一晃40多年,他爱上了黄河岸边的这方热土。在这里,他曾无数次下农村、去工厂、到部队,从如火如荼的生活中感受艺术真实。
  “山东有黄河有大海,济南有泉水有湖泊,这些年可谓是‘在水一方’。”吴泽浩说他这些年来的创作,其灵感完全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他曾与著名画家陈维信一起重走长征路,曾多次下曲阜、上泰山、登蓬莱、观沧海、跋涉于黄河古道,所创作出的作品紧踏时代脉博,极富生活气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画是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水墨表现,是中国文人抒情或诉说的语言载体。”吴泽浩说画家站在案前,饱蘸浓墨面对宣纸时,日月星辰、山川河岳、树木花草以及走兽飞鸟,也就伴着平时的生活喷薄而出了。因此,读吴泽浩的画作,无论画远古还是画现实,其精神与艺术的浑融颇能给人以多元的感受。比如他从艺60周年大展上的《南风薰枇杷香》、《傣家风情》、《春雨绵绵渔歌朗》等画作,表现的虽是南国风情,但其画面的祥和与安静,以及婉转细腻的线条美,完全是脉脉的温情表达,也是画家与读者灵魂的相互触摸。
  吴泽浩的绘画艺术,初看人物是主体,山水与花草树木是衬托,而当深入其画境深刻体味时,感受到的则是人物与山水草木的相互融通,人也就成了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因为有着山水花草的气息,人物才显现出了灵动;因为有着人的灵动,自然万物才倍觉亲切。因此,读他的任何一幅画,感受到的一定是“活”的画面。比如他的《香雪》,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冬日寒山野梅开放显现出的坚韧之力,而枝梢的簇簇梅花又如同蜂蝶翔舞,绽放出清雅的芳馨,情感化了的文人生态也就把心浮气躁的现代人打动了。还有他的《达摩渡江图》、《怀素书蕉图》、《李白赏月图》、《东坡问月图》等“图系列”之作,通过绘画形式再现历史,借历史人物抒发现代人的内心所需,让观者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倾听到了画家和自己精神的吟唱,也真正感受到了艺术引渡心灵的力量。正如一位画评家所言:“这样的气韵是画家心性与文化积淀所凝,一旦落在纸上就磅礴而有重量。性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契合,也就通过一幅幅画作中的笔墨色彩与读者风云际会了。”
  “双百”是个好东西
  《齐鲁周刊》:您是有独特艺术禀赋和个性的画家,在现今背景下,如何理解艺术的“双百”方向?
  吴泽浩:画家的社会责任感,是通过平时积累的扎实艺术功底和综合表现能力体现出来的,临时抱佛脚抱不住。1965年,欧阳海“推马救车”的壮举震撼全国。我正在广州美院学习,著名画家杨之光老师带领我们到欧阳海家乡湘西凤凰深入生活,与欧阳海的父母和弟弟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月,画出大量写生稿,创作了连环画《欧阳海之歌》。艺术家扎根于真实的生活,才能为创作打好基础,所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言之无物。所以说,“双百”是个好东西,从事艺术工作应该好好坚持。
  《齐鲁周刊》: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印证了对“双百”的独特理解,那又如何看待艺术品的市场化?
  吴泽浩: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艺术上的探索性、娱乐性作品可以存在,但某些颓废性的东西也无法避免。但毫无疑问,那些关注社会、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力作依然是主流,依然会受到推崇和弘扬。纵观艺术史上的许多传世之作,体现的都是重大社会主题。表现重大社会主题和艺术市场化并不矛盾,有些反映重大社会主题的艺术作品,同样很受市场欢迎,有的还在海外拍过高价。艺术家的作品被市场所认可,比如画家捐出的画变成钱支援灾区,也折射出了时代的进步和艺术事业的发展。
  《齐鲁周刊》:说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这对中国画艺术有什么影响?
  吴泽浩: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经济,中国画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万不可在艺术上有去民族化、去中国化倾向。这些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之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有所体现,比如“欧阳海之歌”、“长征路上”系列组画以及“98年抗洪”和“2003抗击非典”系列组画等,就是想在坚持“二为”和“双百”方向的同时,让艺术走进大家心里,展现最代表民族风格、最代表几千年思想高峰以及我们国家最好的、最美的自然景观,引导大家体会东西方艺术同在哪里、异在哪里。
其他文献
马云的缙云山: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  马云从未掩饰自己对缙云山的热爱,即便是在李一神话破灭之后。  他曾在缙云山闭关八天。手机不许开,电脑、书籍都不许看,不许与人讲话,也不允许有眼神交流。不过,马云也并没有把李一或闭关这事神化,“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
期刊
齐素萍,1942年出生,庆云县齐家村人,14岁离开家乡到了浙江杭州,经营茶叶生意。  齐素萍与佛结缘于1992年。她去杭州灵隐寺,正赶上净空法师讲授大成佛法和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深受启迪,立志要践行法师的教诲。“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不要像我父亲一样饿死。”齐素萍说。  1995年冬天,带着30万元的家当,齐素萍来到海拔1478米的东天目山。她花500元钱雇人
期刊
我不属于任何教派,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人  2008年5月30日,胡因梦来济南传授心灵解脱之道,并前往灵岩寺参拜。  在灵岩寺中,回顾起自己的经历,胡因梦告诉本刊记者:“几十年间,目睹父母不和,经历与李敖离婚官司的是非,又遇父母的先后离去以及自己生育的忧郁症。”绚烂之后的颓败让她陷入无尽的自我纠缠和反省中,“而且在走过与李敖的婚姻以后,我好几年都走不出来,想要弄明白我们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
期刊
当代社会,谈佛近于一种时髦。义工、居士、净人、沙弥、比丘、方丈……以佛的名义,现代寺庙里的各色人等信仰与自我救赎,让人应接不暇;以隐居的名义,我们到深山田园寻求心灵的安宁、逃遁生活的重压。  我们为什么需要宗教?季羡林认为中国传统秩序由儒释道三家完成整合。自汉代开始以后,中国的教育主要有两个导向:儒家教育和佛家教育。儒家由上而下在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中间形成行为规范、道德规矩、伦理体系;佛教分世俗信
期刊
食品添加剂:添味还是添堵?  1795年,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发明了罐头食品,给前线征战的法国大军送去了不易变质的食品,他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奖金。以此为开端,人类食品生产开始从厨房和小作坊转向工业化大生产,食品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食品添加剂是什么?专业的解释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很危险,被误判的食品添加剂显
期刊
这是一个奇特的博物馆——建在私人宅院里,由此衍生了它的两大特色:馆址既文物——丁氏故宅;馆藏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遥远的古国的风采——莱国。这便是山东省优秀博物馆龙口市博物馆,其将胶东历史文化与建筑文化有机结合的办馆思路,独具一格。  富可敌国丁氏家族:  一城山色半城宅院  先说博物馆所在的丁氏故宅。  如果时光回转到清朝中期,从万米的高空“俯视”当时的整个龙口黄城:城市以城墙内的县衙、书院为中心
期刊
土摩托是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的学生,留学美国时,获得了生物学硕士学位,从事过生物技术研究,典型的理科生。2005年回国后,摇身一变,成了《三联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负责的版面高端大气——生命八卦。  这样一个人研究美食自然不会从食物的做法入笔,描写美食有多么美味也不是他所擅长,事实上,《三联生活周刊》杂志主笔王小峰曾经模仿过土摩托的文笔,写了一篇《川菜为什么这么香?》,将川菜中的辣椒、花椒的科学成
期刊
董华:遗产税的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  《齐鲁周刊》:1954年就将遗产税列为可能征收的税种,几十年下来,只是光打雷不下雨。  董华:这个雷还要继续打下去,现在依然是这种状态。  《齐鲁周刊》:遗产税的开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比如福利、资产评估等,现在中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董华:开征遗产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若干的配套制度。首先是财产登记制度,其次是财产评估制度,征收遗产税需要对财产,其中又特别是
期刊
2013香港小姐竞选决赛近日落幕,新晋港姐陈凯琳被赞翻版梁洛施和李嘉欣,彻底颠覆了近几年网友对港姐容貌的看法。但这样的冠军绝不可能没有人去窥探她的背后,挑剔的网友们也毒舌身高1.63米,体重只有40公斤的她“史上身材最平”。  早有人下过定论:什么最能代表香港?不是尖沙咀钟楼,不是太平山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曾经的港姐大赛规范了当时的审美秩序,如今却已然沦落到被
期刊
从“美龄宫”到台北士林官邸:蒋介石的百年沧桑  1929年,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时,见位于陵园大道上的小红山环境清幽,便建议在此修建房舍。从外表来看,“美龄宫”是属于典型的民族风格,但由于此宅男女主人都笃信基督教,所以最有看点的地方还是楼上的礼拜堂。当年,五星上将马歇尔、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曾经在此和民国“第一家庭”共同祈祷上帝的保佑。  昔人已逝,如今的“美龄宫”早已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