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云的缙云山: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
马云从未掩饰自己对缙云山的热爱,即便是在李一神话破灭之后。
他曾在缙云山闭关八天。手机不许开,电脑、书籍都不许看,不许与人讲话,也不允许有眼神交流。不过,马云也并没有把李一或闭关这事神化,“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凡是我觉得不靠谱的,就不听,只听那些对我有用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李一的学生,“如果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角度来说,我确实在那里有所收获,但不要拿‘马云是李一的学生’来说事。”马云说,李一不是神,也不是鬼,和大家一样都是凡人。他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喜欢读书,知识面广,对于道家的学问知道的很多。“过去,把他弄成神了,现在很快又把他打成鬼了,这都不客观,他就是一个人嘛。”
“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个神人,我只是觉得他记忆怎么那么好,过目不忘,天文也懂,地理也了解,唐诗宋词张嘴就来。这些方面我比不过他。但就此而已,没把他当神看。听两堂课就是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人皆可为我师,又怎么样呢。”
“我不喜欢这种气氛,要抬高他,就贴上王菲夫妇、我、张纪中夫妇,贴上我们(的标签)好像就可以把他神话。现在打他,就把他鬼化。包括黄光裕,他有罪,但是把他说成魔鬼也是胡扯,他如果没有能力,没有商业天赋,没有什么优秀的东西,不可能办一个那么大的企业,也不可能做到今天。”
“我认为,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敬畏。”马云说。
史玉柱进藏: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时候,特别容易信
史玉柱在过去十多年内去了三次西藏。第一次已经被媒体描述过无数次。当时,老巨人已经难以救活,史玉柱决定放弃,同时决定做脑白金,产品也已经报批。报批程序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有几个月基本没事,于是他们决定去西藏。
中间跟其他人去过一次西藏,没怎么玩。
第三次是在2009年9月。由于他在公司采用了放手策略,从管理一线后撤,“突然一下子我不用干什么事了”,“呆在上海也难受”,于是他走川藏线进藏。那段日子是他开始做网游后最长的没有玩游戏的一段时间。
当他告诉研发团队他要离开上海去西藏,他描述大家的反应是“欢欣鼓舞,真的很开心”,原因是“有我在那儿压着他们,他们老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去西藏之前,我请骨干吃饭,有的人都喝多了。”
他还曾在内蒙古贺兰山悬空寺隐居过,这是藏传佛教圣地,曾藏有六世达赖的肉身。在此隐居时,他看到老人在这里出行不便,古寺又有历史价值,便投资了70万元对这座古寺进行重修。
如今的史玉柱喜欢跟喇嘛聊天。但是他自己也说:“人为什么会信这些东西,说白了还是迷信。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能把握的时候,最不信佛,比如数学家很少信,物理学家很少信;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时候,特别容易信,比如渔民天天出海,每次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这种人几乎百分之百信点什么。企业家也容易信,因为对自己的明天无法把握。”言外之意,他对自己的未来仍有强烈的不确定感。
南怀瑾的企业家弟子们
佛学研究者南怀瑾是不少企业家的药。
1989年末,内地人大部分都从海南岛回到内地了,留下的人很少,商业机会就更少了,潘石屹和易小迪仍留在那里找出路。
精神空虚让人心生恐慌,易小迪和人成立了 “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给潘石屹封了个头衔“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秘书长”。然后开始一本本读佛经,因为读不懂,南怀瑾解读的佛经就成了指路明灯。他们以佛经为引子,谈价值观、世界观,最终促使了思想的成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如同潘石屹和易小迪一样,不少企业家成了南怀瑾的忠粉,他们听他讲佛学,被他带入门,然后将佛学当做信仰,然后带入自己的事业当中。
在青岛的双星工业园大门口,竖立着一座高达18米的大佛,号称“中国第一会说话的佛”。面对众多非议,董事长汪海却认为佛教宣扬的“普度众生”与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有共同之处。
信佛成了他管理企业的利器。面对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的员工,汪海提出了“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一下子统一了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想法,双星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里有智慧的精华,也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反对领导的意见在这些坚持儒学管理的企业里通常被视为背叛。拥有千亿资产的黄光裕用了20年打造一个零售帝国。《105亿传奇》的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黄光裕是一名天主教徒。他出身贫寒,异常重视家庭亲情,努力把企业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家族手中。”
马云从未掩饰自己对缙云山的热爱,即便是在李一神话破灭之后。
他曾在缙云山闭关八天。手机不许开,电脑、书籍都不许看,不许与人讲话,也不允许有眼神交流。不过,马云也并没有把李一或闭关这事神化,“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凡是我觉得不靠谱的,就不听,只听那些对我有用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李一的学生,“如果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角度来说,我确实在那里有所收获,但不要拿‘马云是李一的学生’来说事。”马云说,李一不是神,也不是鬼,和大家一样都是凡人。他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喜欢读书,知识面广,对于道家的学问知道的很多。“过去,把他弄成神了,现在很快又把他打成鬼了,这都不客观,他就是一个人嘛。”
“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个神人,我只是觉得他记忆怎么那么好,过目不忘,天文也懂,地理也了解,唐诗宋词张嘴就来。这些方面我比不过他。但就此而已,没把他当神看。听两堂课就是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人皆可为我师,又怎么样呢。”
“我不喜欢这种气氛,要抬高他,就贴上王菲夫妇、我、张纪中夫妇,贴上我们(的标签)好像就可以把他神话。现在打他,就把他鬼化。包括黄光裕,他有罪,但是把他说成魔鬼也是胡扯,他如果没有能力,没有商业天赋,没有什么优秀的东西,不可能办一个那么大的企业,也不可能做到今天。”
“我认为,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敬畏。”马云说。
史玉柱进藏: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时候,特别容易信
史玉柱在过去十多年内去了三次西藏。第一次已经被媒体描述过无数次。当时,老巨人已经难以救活,史玉柱决定放弃,同时决定做脑白金,产品也已经报批。报批程序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有几个月基本没事,于是他们决定去西藏。
中间跟其他人去过一次西藏,没怎么玩。
第三次是在2009年9月。由于他在公司采用了放手策略,从管理一线后撤,“突然一下子我不用干什么事了”,“呆在上海也难受”,于是他走川藏线进藏。那段日子是他开始做网游后最长的没有玩游戏的一段时间。
当他告诉研发团队他要离开上海去西藏,他描述大家的反应是“欢欣鼓舞,真的很开心”,原因是“有我在那儿压着他们,他们老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去西藏之前,我请骨干吃饭,有的人都喝多了。”
他还曾在内蒙古贺兰山悬空寺隐居过,这是藏传佛教圣地,曾藏有六世达赖的肉身。在此隐居时,他看到老人在这里出行不便,古寺又有历史价值,便投资了70万元对这座古寺进行重修。
如今的史玉柱喜欢跟喇嘛聊天。但是他自己也说:“人为什么会信这些东西,说白了还是迷信。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能把握的时候,最不信佛,比如数学家很少信,物理学家很少信;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时候,特别容易信,比如渔民天天出海,每次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这种人几乎百分之百信点什么。企业家也容易信,因为对自己的明天无法把握。”言外之意,他对自己的未来仍有强烈的不确定感。
南怀瑾的企业家弟子们
佛学研究者南怀瑾是不少企业家的药。
1989年末,内地人大部分都从海南岛回到内地了,留下的人很少,商业机会就更少了,潘石屹和易小迪仍留在那里找出路。
精神空虚让人心生恐慌,易小迪和人成立了 “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给潘石屹封了个头衔“海南省佛学研究会秘书长”。然后开始一本本读佛经,因为读不懂,南怀瑾解读的佛经就成了指路明灯。他们以佛经为引子,谈价值观、世界观,最终促使了思想的成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如同潘石屹和易小迪一样,不少企业家成了南怀瑾的忠粉,他们听他讲佛学,被他带入门,然后将佛学当做信仰,然后带入自己的事业当中。
在青岛的双星工业园大门口,竖立着一座高达18米的大佛,号称“中国第一会说话的佛”。面对众多非议,董事长汪海却认为佛教宣扬的“普度众生”与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有共同之处。
信佛成了他管理企业的利器。面对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的员工,汪海提出了“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一下子统一了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想法,双星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里有智慧的精华,也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反对领导的意见在这些坚持儒学管理的企业里通常被视为背叛。拥有千亿资产的黄光裕用了20年打造一个零售帝国。《105亿传奇》的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黄光裕是一名天主教徒。他出身贫寒,异常重视家庭亲情,努力把企业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家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