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资源环境审计是一种特殊性极强的新型审计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都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也成为各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主要研究方向。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突破方案,以促进环境资源审计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环境资源审计;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近现代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追求逐渐从“吃饱穿暖”上升到了养生、环保、低碳等高层面上,这也使得各类企业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环境资源审计的困境
1.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国内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相关审计办法条例是各类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然而,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条例只能作为初级依据。就目前状况来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尚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缺乏能将资源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保护监督联系起来的制度;审计部门的职能、工作内容和作用没有被明确;现行法律依旧制约着审计延伸范围,导致审计机构无法取得关键的、直接的审计证据;未能全面贯彻落实环保法规,许多地方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政绩表现,而选择性地忽视了环保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层级不够、法律约束力不强,所以许多审计工作被沦为事后监督。
2.信息披露不全面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我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更为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环保工作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全面。虽然相关政府性文件和会计准则已经明确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国内在此方面的强制性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甚至缺失,导致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信息披露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起来,当前的信息披露仍然处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自愿的状态。即使少数的单位部门做了信息披露,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也不统一,披露透明度也不高。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责任心。因此,从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然而,目前从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职员大多是学财务或审计专业出身的,在开展资源环境评价时面临较多的困难,受自身专业局限较大。此外,国内尚没有一套成熟的、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这更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总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太過落后,不能满足现代资源环境审计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创新更适合现代资源环境审计的方法。
二、浅议环境资源审计的突破
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现行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和审计法太过简单、不具体、约束力不强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新形势下,国家必须出台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约束力强的法律体系,来指导我们集中解决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同时,要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工作前的预防和工作中的监督、控制。相关资源环境审计的准则和各项指标是极具指导性的,审计人员必须重视起来,严格服从工作准则和程序步骤。资源环境审计准则不仅要有行为准则,还要包括技术准则。技术准则方面要参考国际资源环境审计委员会所颁布的各项审计文件,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实际,创新出最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审计准则、审计方法、操作流程。
2.优化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方面的信息透明度就是给整个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增添阳光、就是给整个资源环境保护事业添加防腐剂。具体而言,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可以有效预防资源无效配置、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个企事业单位都要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信息披露内容,并统一披露方式。也可以效仿国际前沿做法,强制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发布环境公告。
3.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困难度有多大,就需要审计人员有多高的专业素质。审计机构只有统一培训、统一要求,才能改变当前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局面。具体来说,相关审计机构应聘请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国际一流专家来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业务上的培训。与此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选拔力度,积极引入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道德素质高尚的审计人员,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也可选择与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的形式,在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提升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各项专业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信息披露不全面、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针对这一严峻现状,我们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法律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多方面同抓共管,形成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合力,共同推动资源环境审计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广民,杨长福.如何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J].中国审计,2013(03).
[2]杨荣.浅谈如何破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困局[J].財经界.学术版,2015(29).
[3]陈熙.如何走出资源环境审计的困境[J].经营管理者,2016(20).
【关键词】环境资源审计;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近现代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追求逐渐从“吃饱穿暖”上升到了养生、环保、低碳等高层面上,这也使得各类企业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环境资源审计的困境
1.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国内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相关审计办法条例是各类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然而,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条例只能作为初级依据。就目前状况来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尚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缺乏能将资源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保护监督联系起来的制度;审计部门的职能、工作内容和作用没有被明确;现行法律依旧制约着审计延伸范围,导致审计机构无法取得关键的、直接的审计证据;未能全面贯彻落实环保法规,许多地方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政绩表现,而选择性地忽视了环保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层级不够、法律约束力不强,所以许多审计工作被沦为事后监督。
2.信息披露不全面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我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更为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环保工作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全面。虽然相关政府性文件和会计准则已经明确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国内在此方面的强制性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甚至缺失,导致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信息披露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起来,当前的信息披露仍然处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自愿的状态。即使少数的单位部门做了信息披露,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也不统一,披露透明度也不高。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责任心。因此,从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然而,目前从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职员大多是学财务或审计专业出身的,在开展资源环境评价时面临较多的困难,受自身专业局限较大。此外,国内尚没有一套成熟的、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这更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总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太過落后,不能满足现代资源环境审计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创新更适合现代资源环境审计的方法。
二、浅议环境资源审计的突破
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现行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和审计法太过简单、不具体、约束力不强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新形势下,国家必须出台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约束力强的法律体系,来指导我们集中解决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同时,要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工作前的预防和工作中的监督、控制。相关资源环境审计的准则和各项指标是极具指导性的,审计人员必须重视起来,严格服从工作准则和程序步骤。资源环境审计准则不仅要有行为准则,还要包括技术准则。技术准则方面要参考国际资源环境审计委员会所颁布的各项审计文件,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实际,创新出最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审计准则、审计方法、操作流程。
2.优化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方面的信息透明度就是给整个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增添阳光、就是给整个资源环境保护事业添加防腐剂。具体而言,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可以有效预防资源无效配置、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个企事业单位都要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信息披露内容,并统一披露方式。也可以效仿国际前沿做法,强制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发布环境公告。
3.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困难度有多大,就需要审计人员有多高的专业素质。审计机构只有统一培训、统一要求,才能改变当前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局面。具体来说,相关审计机构应聘请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国际一流专家来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业务上的培训。与此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选拔力度,积极引入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道德素质高尚的审计人员,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也可选择与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的形式,在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提升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各项专业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信息披露不全面、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针对这一严峻现状,我们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法律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多方面同抓共管,形成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合力,共同推动资源环境审计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广民,杨长福.如何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J].中国审计,2013(03).
[2]杨荣.浅谈如何破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困局[J].財经界.学术版,2015(29).
[3]陈熙.如何走出资源环境审计的困境[J].经营管理者,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