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化的技术治理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r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行政动员和项目制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经过长期实践,政府的行政动员和项目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逐渐定型为一种以政府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频繁的指令性要求为驱动力量,以繁杂的质量保障项目为载体,以评估作为合法化路径的一元化的技术治理格局。这种质量保障方式内生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是为“体制化的技术治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制度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得以产生和运作的制度根源。从大学制度入手进行深层次和整体性变革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
其他文献
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是大学课程开发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数字化生存方式、知识民主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知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进程中,
本文在大量已有的个别性研究基础上,尝试对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进行专门的整体性研究,文献研究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搜集的文献主要包括年鉴、民国档案汇编、大学校史、人物传记等,尽可能翔实地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这一群体展现出来。本文研究的“国立大学校长”,特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的国立大学校长。
民国大学制度在中国大陆,止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台湾方面则从1954年始陆续恢复设置一批原民国大陆名校。观察这些"复校"大学,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国大学精神脉络在台湾之传承,而绝非仅仅只是过去大陆校名的沿用。将其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大格局下分析把握,可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视野。
城市群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引擎,大学群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城市群与大学群有耦合发展特点。在非资源型经济逐步强盛时代,大学群对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这是大学群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组成部分。
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集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逐步形成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
没有理论的实践必然流于肤浅,没有方法的实践必然陷入混乱。作为中国院校研究的引领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从建立初就开始关注理论与方法。近年来,这种关注变得日益密切,并且落实为组织行为。2014年4月27-28日,院校研究分会与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在青岛举办了"院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1991年加州大学出台了《卡尔·皮斯特报告》。该报告受欧内斯特·博耶多元学术思想的启发,提出了尊重和激励教师多样化智力成果的学术评价建议,引发了教职员工对研究型大学学术评价政策的大讨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加州大学系统教师评价与奖励的政策导向,促进了多元学术思想在全美高校的推广。
答辩时间2012年1月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深知识在国与国之间的越境流动,它以国家政策为重要导向,以人员流动、课程教学、科研合作、境外办学等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能力的人才。国际化不仅己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向,而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地处湖南长沙风景秀丽的湘江之滨、岳麓山下,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私立厚生会计讲习所,创办者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熊崇煦、李肖聃、陈家瓒等。他们早年求学于日本,归国后致力于传播包括复式记账方法在内的西方
以会议形式研讨大学教育思想,存在三个方面的应然选择:遵循“回应”路径以选择全局性、时代性、思想性的会议主题;尊重“争鸣”以充分体现教育思想研讨的会议特点;凝聚“共识”以达成教育思想研讨的基本目的。由此审视和回顾30年来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注重积极回应外部挑战与需求是其显著特征,注重自由争鸣是其最为学界称道的宝贵传统,注重凝聚共识是其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继续办好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应坚持研讨大学教育思想的办会定位,创造条件以利于深度开展学术争鸣,重视会议总结以及会议综述等相关工作,吸纳重量级专家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