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这本书被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
阅读美国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师,面带着微笑,他的周围簇拥着一张张童子面茶花。我好像走进了第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成为奇迹的发生地;这个平凡的教师,创造了教育的奇迹。是什么让这56号教室成为奇迹?作为同行的我试着寻找发生奇迹的密码——
师爱:最温暖的教室
教室是孩子们从清晨到傍晚生活的地方,它是孩子们心灵相投的港湾。可是我们的教室现在是什么?每一个清晨,教室里没有属于她的琅琅的读书声,只有孩子们埋头写着作业;午饭后的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教室里仍然是教师双眼紧瞪着的紧张;课间的十分钟没有了属于她的活泼的游戏与开心的笑声,只有老师拿着作业本追着学生订正作业;下午放学时,教室里依然有很多学生留在这里开小灶……这样的教室还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吗?还是孩子心底深处依恋的家吗?正如雷夫所说:“这年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雷夫的第56号教室里面却用信任代替了恐惧,面对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再为发火找理由,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的信任。雷夫隨时成为学生可靠的肩膀,让学生将信任放在老师的肩上,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真正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使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
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上课时课堂上学生常常大声喧哗。我很生气,提高了八度嗓门来对抗。可是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生气而有所改变。“隔壁班的学生……”成为我的口头禅,无力的挫折感经常笼罩着我的情绪。后来课堂的纪律虽然好些,但是也出现了“师呼一何怒,生听一何恐。不敢高声语,恐惊台上人”的尴尬境地。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要你捧着一颗心给学生,抱着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必然会唤回无数颗心的回报。”
此后的每一天,教室成为我经常流连的地方。清晨,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门前等待孩子们;一本本有趣的数学读本给孩子们阅读;对于学困生,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话,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一个月下来,孩子们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爱真是神奇的东西,它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付出一份爱,收获十倍情。我成为学生的信赖,教师的阳光也快乐地洒在这帮孩子身上。
师爱有时是一个抽象的词,有时却又是那么地具体。学生害怕时的爱抚,茫然时的启迪,彷徨时的指引,失败时的激励,成功时的欣赏。师爱,使雷夫的第56号教室成为学生幸福的家;师爱的阳光,也使我的教室成为学生心目中最温暖的地方。
兴趣:恋上教室的秘密
学生学习方法千万条,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是第一条。要不人们怎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雷夫的学生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还不愿意离去。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恋上教室?
宽容,呵护孩子的兴趣。在一次公开课上,雷夫组织学生做火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制作的火箭现场竟然没有飞起来。似乎这节课失败了,在我的眼里,教学目标似乎也没有达成。可是雷夫却很宽容,他认为“失败”的评价是由教师决定的,但是在他的教室里,火箭飞不起来并不是失败,如果学生因为失败停止了尝试才算失败。多么宽容的老师,我仿佛看到学生失败求助的眼睛,还有雷夫鼓励的目光。因为宽容,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向上,产生兴趣的力量。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积分卡。每天作业做好,发一两银子;上课发言一次、个人常规做得好、戴红领巾等等发一颗星星,10颗星星换一两银子。一个月汇总一次,根据银子数量换取相应礼品。长此以往,孩子觉得课堂上发言是给老师的面子,考试成绩是向家长要礼物的筹码。老师管理是方便了,却也不知不觉地助长了“表现好就有奖赏”的习惯。雷夫认为,小孩子做家务给零花钱固然很好,毕竟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运作——用工作换取报酬——但是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就很危险。雷夫希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奖赏。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一段话:“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孩子的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成绩好也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帮家里做家务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坚持学生的兴趣,保持孩子一颗“向上”的心。
我们期待孩子向上的力量,期待孩子对自己说“我会做得更好”。“遵守规则、体贴关心别人”这一个个阶段正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要求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教室就成为孩子的乐园,成为孩子心里向往的地方。兴趣,正是孩子们喜欢教室的秘密。
坚持:创造奇迹的良方
雷夫对教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20多年来他的教室早上6点半就敞开了大门,在漆黑中到校。他说自己没有特别的创造力,所以能给学生的就是最宝贵的时间。有人说雷夫的教学是疯狂的,我却看到了雷夫对教育本真的坚持。
我曾经遇到一个叫小亮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了,竟然连乘法口诀还没有背上。有一次上课,请小亮回答问题。他很奇怪地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老师,你叫我回答问题?”我肯定地说:“是啊,就是想请你回答,怎么样?”周围的同学纷纷插起话来:“老师,你别管他。过去老师是不问他的。”我听了一愣:“哦,那是老师说的气话,怎么会有老师不问他了。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帮助他。”
后来每次放学,我的办公室里都有准备一些糖果,作为辅导小亮学习的鼓励。一个个童话故事,都成为我与小亮交流的素材。欢欣——进步了一点点,叹息——怎么又忘记了,惊喜——原来他这么聪明,再叹息——仿佛回到了原点……辅导小亮的时候,我的心情仿佛打翻了五味瓶。自己有时也想放弃,可是看着小亮对自己信心满满的样子,心底深处的柔软处好像让这个孩子眼眸里的清水漾了一样似的。真是小亮虐我千百遍,我只能待他如初恋。每天的付出就如不断注入瓶子中的水,终究会用溢出来回报。小亮最后竟然以班级里优秀的成绩毕了业,看着小亮到初中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来我身边磨磨蹭蹭地依偎,我觉得无比幸福。
就这样坚持着心底的最初念想,满含期待地迎接着孩子的到来,在夕阳余晖下目送孩子回去的身影;坚持,就是讲解100次孩子不懂时还有的下一次,孩子一遍就会时的追问“怎么想到的”;坚持就是与孩子的沟通,进行一场耐心的赛跑;坚持就是经常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对学生道德成长的第六阶段的追求。雷夫的坚持,让他成为疯狂的教师;我的坚持,是奇迹出现的天使。
不是后记的后记
56号教室,这个孩子们的天堂,里面的老师与孩子朋友般相处,一起欢笑、一起求知。如果封面的教师不是大鼻子,如果这个教室里的孩子名字不是写着“丽莎”之类的洋名字,我真的会以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的一位普通教师,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看着这56号教室,想着自己的03班级,不禁会心地笑了:就让我们用爱的阳光温暖教室,让它成为中国梦出现的地方;细心地呵护着孩子的好奇,保持那份孩子对自然探索的兴趣;用教师对从教的初心,坚守着那份为人师的梦想。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美丽的鹅卵石。”用你我的手携着那份爱,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与雷夫同行。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教室都是奇迹发生的地方,你我的班级都是56号教室!
责任编辑:徐永寿
阅读美国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师,面带着微笑,他的周围簇拥着一张张童子面茶花。我好像走进了第56号教室:这个普通的教室,成为奇迹的发生地;这个平凡的教师,创造了教育的奇迹。是什么让这56号教室成为奇迹?作为同行的我试着寻找发生奇迹的密码——
师爱:最温暖的教室
教室是孩子们从清晨到傍晚生活的地方,它是孩子们心灵相投的港湾。可是我们的教室现在是什么?每一个清晨,教室里没有属于她的琅琅的读书声,只有孩子们埋头写着作业;午饭后的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教室里仍然是教师双眼紧瞪着的紧张;课间的十分钟没有了属于她的活泼的游戏与开心的笑声,只有老师拿着作业本追着学生订正作业;下午放学时,教室里依然有很多学生留在这里开小灶……这样的教室还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吗?还是孩子心底深处依恋的家吗?正如雷夫所说:“这年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雷夫的第56号教室里面却用信任代替了恐惧,面对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再为发火找理由,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思考,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的信任。雷夫隨时成为学生可靠的肩膀,让学生将信任放在老师的肩上,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真正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使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
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上课时课堂上学生常常大声喧哗。我很生气,提高了八度嗓门来对抗。可是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生气而有所改变。“隔壁班的学生……”成为我的口头禅,无力的挫折感经常笼罩着我的情绪。后来课堂的纪律虽然好些,但是也出现了“师呼一何怒,生听一何恐。不敢高声语,恐惊台上人”的尴尬境地。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要你捧着一颗心给学生,抱着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必然会唤回无数颗心的回报。”
此后的每一天,教室成为我经常流连的地方。清晨,早早地守候在教室门前等待孩子们;一本本有趣的数学读本给孩子们阅读;对于学困生,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话,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一个月下来,孩子们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爱真是神奇的东西,它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付出一份爱,收获十倍情。我成为学生的信赖,教师的阳光也快乐地洒在这帮孩子身上。
师爱有时是一个抽象的词,有时却又是那么地具体。学生害怕时的爱抚,茫然时的启迪,彷徨时的指引,失败时的激励,成功时的欣赏。师爱,使雷夫的第56号教室成为学生幸福的家;师爱的阳光,也使我的教室成为学生心目中最温暖的地方。
兴趣:恋上教室的秘密
学生学习方法千万条,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是第一条。要不人们怎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雷夫的学生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还不愿意离去。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恋上教室?
宽容,呵护孩子的兴趣。在一次公开课上,雷夫组织学生做火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制作的火箭现场竟然没有飞起来。似乎这节课失败了,在我的眼里,教学目标似乎也没有达成。可是雷夫却很宽容,他认为“失败”的评价是由教师决定的,但是在他的教室里,火箭飞不起来并不是失败,如果学生因为失败停止了尝试才算失败。多么宽容的老师,我仿佛看到学生失败求助的眼睛,还有雷夫鼓励的目光。因为宽容,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向上,产生兴趣的力量。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积分卡。每天作业做好,发一两银子;上课发言一次、个人常规做得好、戴红领巾等等发一颗星星,10颗星星换一两银子。一个月汇总一次,根据银子数量换取相应礼品。长此以往,孩子觉得课堂上发言是给老师的面子,考试成绩是向家长要礼物的筹码。老师管理是方便了,却也不知不觉地助长了“表现好就有奖赏”的习惯。雷夫认为,小孩子做家务给零花钱固然很好,毕竟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运作——用工作换取报酬——但是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就很危险。雷夫希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奖赏。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一段话:“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孩子的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成绩好也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帮家里做家务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坚持学生的兴趣,保持孩子一颗“向上”的心。
我们期待孩子向上的力量,期待孩子对自己说“我会做得更好”。“遵守规则、体贴关心别人”这一个个阶段正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要求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教室就成为孩子的乐园,成为孩子心里向往的地方。兴趣,正是孩子们喜欢教室的秘密。
坚持:创造奇迹的良方
雷夫对教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20多年来他的教室早上6点半就敞开了大门,在漆黑中到校。他说自己没有特别的创造力,所以能给学生的就是最宝贵的时间。有人说雷夫的教学是疯狂的,我却看到了雷夫对教育本真的坚持。
我曾经遇到一个叫小亮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了,竟然连乘法口诀还没有背上。有一次上课,请小亮回答问题。他很奇怪地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老师,你叫我回答问题?”我肯定地说:“是啊,就是想请你回答,怎么样?”周围的同学纷纷插起话来:“老师,你别管他。过去老师是不问他的。”我听了一愣:“哦,那是老师说的气话,怎么会有老师不问他了。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帮助他。”
后来每次放学,我的办公室里都有准备一些糖果,作为辅导小亮学习的鼓励。一个个童话故事,都成为我与小亮交流的素材。欢欣——进步了一点点,叹息——怎么又忘记了,惊喜——原来他这么聪明,再叹息——仿佛回到了原点……辅导小亮的时候,我的心情仿佛打翻了五味瓶。自己有时也想放弃,可是看着小亮对自己信心满满的样子,心底深处的柔软处好像让这个孩子眼眸里的清水漾了一样似的。真是小亮虐我千百遍,我只能待他如初恋。每天的付出就如不断注入瓶子中的水,终究会用溢出来回报。小亮最后竟然以班级里优秀的成绩毕了业,看着小亮到初中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来我身边磨磨蹭蹭地依偎,我觉得无比幸福。
就这样坚持着心底的最初念想,满含期待地迎接着孩子的到来,在夕阳余晖下目送孩子回去的身影;坚持,就是讲解100次孩子不懂时还有的下一次,孩子一遍就会时的追问“怎么想到的”;坚持就是与孩子的沟通,进行一场耐心的赛跑;坚持就是经常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对学生道德成长的第六阶段的追求。雷夫的坚持,让他成为疯狂的教师;我的坚持,是奇迹出现的天使。
不是后记的后记
56号教室,这个孩子们的天堂,里面的老师与孩子朋友般相处,一起欢笑、一起求知。如果封面的教师不是大鼻子,如果这个教室里的孩子名字不是写着“丽莎”之类的洋名字,我真的会以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的一位普通教师,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看着这56号教室,想着自己的03班级,不禁会心地笑了:就让我们用爱的阳光温暖教室,让它成为中国梦出现的地方;细心地呵护着孩子的好奇,保持那份孩子对自然探索的兴趣;用教师对从教的初心,坚守着那份为人师的梦想。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美丽的鹅卵石。”用你我的手携着那份爱,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与雷夫同行。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教室都是奇迹发生的地方,你我的班级都是56号教室!
责任编辑:徐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