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效”皆見於殷商甲骨文,“(效)”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效)”爲一字,《集韻》記載了“(效)”有北角切一音.在古音系統中時見幫紐與明紐相互交替的現象,由北角切上溯“(效)”與“教”之古音,可以推定在先秦時期的岐周方音中,“(效)”與“教”屬明紐字或帶鼻冠音,故可與《毛詩》《韓詩》中從毛聲的芼或現通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效”皆見於殷商甲骨文,“(效)”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效)”爲一字,《集韻》記載了“(效)”有北角切一音.在古音系統中時見幫紐與明紐相互交替的現象,由北角切上溯“(效)”與“教”之古音,可以推定在先秦時期的岐周方音中,“(效)”與“教”屬明紐字或帶鼻冠音,故可與《毛詩》《韓詩》中從毛聲的芼或現通假.
其他文献
在学生认知与知识发展两个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烃单元知识目录结构,并重点就单元核心知识的学科思维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利用“一表、一图、六思维”结构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认识思路、知识关联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水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在界定文化自信素材内涵的基础上,以人教版(2019年)、鲁科版(2019年)以及苏教版(2020年)6本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彰显文化自信的相关素材数量以及内容选择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科书素材使用及后续教科书编写提供建议和参考.
以微项目的形式将化学能与热能、电能进行融合教学,通过对社会性议题“燃油车会\'消失\'吗”的讨论,在证据推理、论证与反论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真实问题情境解决中实现用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环保,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以2004年版、2007年版和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研究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示意图”的主要修订内容,提出并论证了拆分“洗涤再转移”步骤、调整“摇动”步骤位置和修改部分图符的必要性.认为修订后的插图满足高标准和严要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能让学生更接近科学、严谨、真实的溶液配制过程.
教材的编写方式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和学生实现教与学活动的材料,新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内容呈现的科学性、知识表述的适切性、知识呈现的情境性、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核心素养的外显化、价值观念的直观化,这样的编写方式有利于教师落实素养课堂的教学要求.
根据控制变量的原理,巧妙利用塑料单向阀门,自制对比实验装置,向等量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等量的空气及呼出气体,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对教材上对应实验的很好补充.
通過全面考察唐代近體詩用韻,並與古體詩用韻進行比照,可知唐人功令爲:東獨用、冬鍾同用、江獨用、支脂之同用、微獨用、魚獨用、虞模同用、齊獨用、佳皆同用、灰咍同用、真諄臻欣同用、文獨用、元魂痕同用、寒桓同用、删山同用、先仙同用、蕭宵同用、肴獨用、豪獨用、歌戈同用、麻獨用、陽唐同用、庚耕清同用、青獨用、蒸登同用、尤侯幽同用、侵獨用、覃談同用、鹽添同用、咸銜同用、嚴凡同用.《廣韻》獨用、同用例乃承襲唐人功令而來,開始施行於開元年間.
《涅槃經》三個譯本e、ai字母對音各版本有諸多異文,通過校勘發現早期面貌如下:法顯本作“?、?”,曇無讖本作“?、嘢/(黔)”,慧嚴改治本作“?、野/黳”.“?”字從西得聲,應該是從上古文部孳生而來,在法顯與曇無讖時代,“?”與來自脂部的“黳”讀音可能略有區别,用來對梵文的e更加貼切.這個對音現象要結合齊韻的上古音來源以及演變進程來理解.從支皆兩部分化出齊部,應該是元音高化的過程.南方通語齊韻系字對ai,是反映皆部的舊讀,齊韻字加“吴音”對e反映了較新的音變階段.晋宋時期,漢語没有合適的音對ai,只能用音
“五音”在古代音韻學中應用過寬,要具體分析使用環境才能明其所指.在《五音之圖》中,“五音”是用來區别五種發音狀態的標記,並不具體與字音的聲韻調中某個因素發生關聯.“宫商角徵羽”五個字的本身讀音也與《五音之圖》的口訣没有必然聯繫.該口訣起源於人聲與音樂相配的觀念,脱胎於古代以五音占卜的做法.在唐宋時期一度流傳甚廣,出現了很多與之有關的類似口訣,並流入佛門爲僧人所借鑒,結果成爲了一份音韻學材料被現代學者重視.雖然五音口訣確實描寫了某些發音的區别特徵,但歸根結底,這不是對特定音節所作的分析,而且過於籠統,故而其
今文《尚書》助動詞“敢”具有多義性.常用的“膽敢”義内涵是主體不顧外力的制約而做出一種能動選擇,包含外在控制力和主觀逆動力兩個要素.在預測句,爲了增加推測的可信度,“敢”衍生爲有能力或有條件去做某事;在將然句,凸顯能動性,“敢”表達對未來行爲的一種選擇意願;在訓令句,由於語法結構重新分析,“敢”表示許可.對“敢”的語義展開系統全面的考察,可訂正以前對《尚書》某些“敢”字句的誤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