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回首过去的时光,它们确如“弹指一挥”。今日算来,进藏转眼就20年了。
20年前,我还是云南宣威的一名文艺青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怀揣着“边旅文章”的梦想,而且还有一份不错的薪资,我和几个小伙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西藏自治区参加工作。
从2001年至今,我跑遍了西藏自治区七地市。以前是“一市 六地”:拉萨市、日喀则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之后其他地区也陆续撤地设市:昌都市(2014年11月)、林芝市(2015年6月)、山南市(2016年5月)、那曲市(2018年5月)。到今年为止,只有阿里地区还没有撤地设市了。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在这个伟大的历程中,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自治区突飞猛进发展的20年。
今日西藏为“诗意”铺就了坦途
“诗意没有坦途”——这是2012年我在南木林县秋木乡别晋村采访时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为了采访“全区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从拉萨去日喀则采访的路上,几天以来,一路在高原秃山的枯黄中盘绕和穿梭,直到一个叫秋木乡别晋村的地方,我们方才看到了一大片草坪显出的浓浓绿意。
不仅是因为“秋木、别晋”让我联想到秋的诗意和再别魏晋的风度,更是因为路。
进村有一大段简易公路被混着沙土的山水冲刷后已经没有明显的路基,在波浪状起伏的沙面上有许多处坑洼,车子上蹿下跳随地面起伏奔跑,可以说没有路又到处是路。听当地村民说雨季一来,进出尤其困难。但村中蜿蜒流淌着几条小水渠让村落有种高原苍凉而别致的美。由于没有一条方便进出的路,到达如此优美的地方需要颇费一番周折,这是它的“缺陷”。虽然后来我再没去过这个村落,但听同事说,现在村子已经拥有了平坦的硬化路。
由这个小村子想到的,是我每年都能感觉到西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和进步。
川藏线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陆路通道,通麦大桥是这条道路上的“咽喉”要道,它甚至被称为“通麦天险”。而就在一年中,我经历了它从“天险”变成“坦途”的日子。
2015年,我到昌都芒康开展驻村工作,通麦是必經之路。因为原来只有一个铁桥单边通行,需要对向车辆轮流排队通过,所以在某天排队的时候,我们只能从上午10点到达指挥点一直等到下午5点多,足足7小时才经过“通麦天险”。但如今的“通麦天险”已经是桥隧通联的坦途,通行时间只需要十几分钟。
我所在单位周边的路,在我2001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细砂石路。20年来,它们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砂石路到柏油路,再到绿化更好、更宽的柏油路。现在的拉萨市,道路平整四通八达。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建设的拉萨东郊地区,路面宽阔、设施完备且现代化十足。
2021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西藏公路通车里程11.7万公里。而今,西藏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主干道路及大小村庄也都铺就了硬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