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政策调控和企业最优资本结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421769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企业负债水平不断上升导致潜在金融风险积聚。选择合适的政策举措是完成经济去杠杆的关键。如果只采用收紧资金面的方式,则会带来企业经营困难。文章回顾了企业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认为可以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结构性调节4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从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导企业在维持经营需要的同时自主降低负债水平,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关键词:去杠杆;最优资本结构;财政政策;金融改革
  一、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引人瞩目:经济总规模从3 679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被誉为“中国的奇迹”(林毅夫、蔡昉、李周,2018)。然而,问题与挑战却从未缺席。从价格改革中的通货膨胀到商业银行转型中的不良资产,再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的外贸减速,历史告诉我们困难的破局意味着全新增长起点的来临。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特别是中国为了高质量持久发展在十八大后逐渐从财政刺激政策转向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负债水平不断上升,潜在金融风险聚积。在这种背景下,“去杠杆”成为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重要举措。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杠杆”作为“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之一首次被提出。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5月的全國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对去杠杆的手段和对象做了细化,并定位其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
   “去杠杆”是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个重大课题。然而,2018年“严监管”之后的不少金融事件表明,资金面收紧虽然有助于降低企业实际负债水平,但同样会带来部分企业破产率上升和宏观经济面临困难。固然,实现宏观经济去杠杆要通过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实现。但同时还应意识到,企业的负债水平本质上是其根据内在金融需求和外在融资环境的最优决策。因此,有必要围绕“企业如何决定杠杆率”梳理有关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理论,并从企业金融决策的视角,思考如何引导企业自发降低负债水平。本文的论证表明,去年以来采取的大幅度“减税降费”举措,尤其是2019年计划采取的“两万亿”减税措施,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源融资情况,助推“去杠杆”目标的实现。
   最优资本结构又被称为目标杠杆率,是企业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角度作出的有关杠杆率的最优决策。当企业的负债水平保持在目标杠杆率上时,企业为投资项目、筹集资金而花费的融资支出最小,市场的微观主体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当政府的宏观政策对经济金融环境产生影响时,企业的内部现金流、融资需求、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相对价格将同时发生变化,企业的目标杠杆率将改变,进而反映在实际债务水平上。然而现实中,金融市场尤其是股权市场发展不足的情况下,收紧信贷市场将导致企业失去资金来源。所以,理解企业目标资杠杆率的影响因素是因势施策、精准施策的前提。
   二、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存在吗——Miller与静态权衡理论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存在吗?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最初可以追溯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经典理论“MM定理”。他们首次将无套利思想、等价收益类等概念引入金融领域,证明在完美市场条件下,有杠杆和无杠杆的公司价值一样,所以没有最优资本结构。但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企业不仅具有最优资本结构,同时从实际杠杆率向目标杠杆率调整的速度还与金融体制、内部现金流等因素决定的调整成本有关(Faulkender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农村的非农就业是促进农民收入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使用影响着人们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文章通过2013年CGS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经验验证了互联网促进农村非农就业这一假设,并且在不同类型的人群中的促进效果不同。同时文章利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方法,克服了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文章的政策建议是扩大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提
摘要:僵尸企业挤占正常经济发展资源,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文章利用2007年~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运用过度借债法和FN-CHK标准测度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数量及其占比、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僵尸企业行业分布及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状况。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导致2007年~2016年我国僵尸企业占比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润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现代保障制度的核心构成之一,在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美好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自然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和关注,这也使得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议,以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不断完善,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关键词:养老保险;城乡
摘要:文章以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循环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4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工作场所孤独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传统性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工作投入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员工的传统性越低,员工与领导的交换关系质量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越大。关键词:工作场所孤独感;领导成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带有结构变迁的扭曲核算模型,研究了行业投入产出背景下的中国要素配置效率改进对本国产业结构和增速变动的影响,并判断了其瓶颈部门。文章的主要发现有:构造了一个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对增速的影响;发现中国服务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低于制造业,且消除服务业的配置差异,可以较大的提高增速和改变产出;自2007年开始,中国服务业的配置效率损失中,金融业的占比增大,逐渐成为了制约经
摘要:为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要素配置问题现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分析我国玉米生产的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研究发现:(1)机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2007年以后呈現出越来越强的替代关系,机械要素在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上有着更大潜力;(2)土地要素投入与机械要素的替代关系最为明显,且日益显著。考虑到我国耕地面积少而分散的基本国情,只有土地首先形成较高的规模化程度,才能真正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而制造业企业占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总规模的三成以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的三大中心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完善的基础配套,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在全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除了现有理论给出的海外直接投资动因,我们认为企业海外投资仍存在一种与企业国内发展有关的隐性价值动因。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和信号理论,研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海
摘要: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GVC产业技术提升的机制。首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在GVC上的“技术微笑曲线”特征,并分析形成特征的纵向、横向技术锁定机制。其次通过显性、隐性知识要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赶超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产业在GVC上如何由OEA/OEM向OBM等阶段的升级机制,最后探讨了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在GVC上实现技术升级的基本因素。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技术赶超;技术锁定;产业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金融在当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应承担起先锋作用。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研究更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和路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金融业积极深化改革,顺应农村发展变化,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助力农村发展的道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关键词:农村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难以应对现今的养老压力,且“医养分离”的养老困境愈演愈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但目前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较为薄弱。以东莞市为例,通过调查法和问卷法,分析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不足,探讨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参考。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