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渐地远去了,模糊了,那热烈的讨论声,那动人的会议场景……每当回忆起已融入历史的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时候,作为会议的亲历者、部分会议的主办者,我们怎能忘记它如同连续演出的大戏一样开幕、表演和谢幕?怎能不记住它议事的真诚、作用的巨大和贡献的突出?历史,是不应该、也是不能忘记的。作为忠实记录历史的文史资料工作者,为了书写更真实、更高品位的“中国故事”,都应该了解一点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情况。这个集中智慧、化解困难、凝聚力量、向高远目标推进的重要会议,曾给文史资料事业的恢复、繁荣与发展,增添了多么强大的推力啊!若写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史,就必然要写到这一重要的协作会议,甚至要把它当做一个不可或缺的骨干章节来评介。为给这样的编写留下一些资料,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高兴把自己的亲历和掌握的史料留下来,给未来出版的这部史书增添几行文字和一些色彩。
自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4月29日倡导文史资料工作以来,政协的这项重要事业便相当快速地发展起来,只几年时间就出版了许多史料珍贵、价值极高的文史图书。然而,就在这顺利发展之时,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强烈风暴袭来了,扫荡一切,摧毁一切,大多数文史著作都被打成了“大毒草”,连同从事这项工作的许多人一起,都遭受了无理和无情的批判。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日子,
竟然长达十年,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宣告结束。
令人心情舒畅的日子终于开始了,万物渐渐复苏。我省政协于1977年12月召开了四届一次全体会议,第二年7月1日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第三年2月恢复出版了《山西文史资料》杂志。那时,史料的征集、书刊的出版,需要拿出多大的魄力、勇气和智慧啊!文史资料工作者需要冲破“左”的路线的束缚,需要克服受批判经历留下的恐惧和解决长期缺少磨练的隔膜与生疏等,这样才能一展身手,让文史园地的百花迎风绽放。全国政协注意到了这样严重的情况和迫切的需求,就在1962年12月、1966年2月召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先后于1980年11月、1983年9月、1986年11月,又隆重地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接着还召开了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和多次全国暨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主任会议,来紧急研究和解决影响文史资料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大区所属的省、市、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光彩夺目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我们华北地区政协就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由各省市区轮流举行这样的会议,来解决文史工作遇到的各类重要而具体的问题。我省政协文史委主办了其首次会议,以此为开端,第一轮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便连续召开,几乎占去了整个八十年代。其各次召开的时间是:
第1次,1981年7月15日至22日,在山西大同市举行,我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副主任王定南、文史委副主任张友、文史办公室主任田际康及编辑刘存善、赵文朴出席。
第2次,1982年10月中旬,在天津市举行,我省副主席王定南率队出席。
第3次,1985年7月底至8月初,在河北承德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副主任李蓼源、文史办副主任刘存善出席。
第4次,1987年8月31日至9月初,在北京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副主任李蓼源出席。
第5次,1988年7月29日至8月4日,在内蒙古海拉尔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和文史办公室副主任霍军出席。
这种轮流举行的会议,是一个时代特色鲜明、工作重点突出、博采众人才智的专业会议。它紧紧围绕文史资料工作的实际,突出重点,深入研讨,使会议出现了五个特点:一是重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贯彻,邀请全国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亲自到会指导,让会议保持明确的方向与正确的宗旨。二是坚持专业性,由职务较高、业务精熟的同志到会,因而每次都是文史委主任和文史办公室主任,甚至还有省市区政协的副主席来参加会议。三是会议的议题都是影响文史资料工作开展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如端正工作态度,消除极左思潮影响,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工作人员应具有史德、史识和史才等类的问题。四是会议的安排都非常良好与周密,不光文史委全力主办,而且政协机关也积极参与,如我省办公厅的办公室、行政接待处及卫生所等都参加具体工作。五是坚持会后的汇报制度,我省就是要向政协主席会议汇报,然后再向机关和有关方面作具体传达。
这种由各省市区政协主办的会议,更是一个全面锻炼文史干部、高效解决问题的会议。它既有政协全国会议精神的引导,更有各地生动的文史工作实践,加上各省市区政协同志杰出的智慧,这样就解决了文史工作恢复时期怎样征集史料,如何判断史料价值和出版高质量书刊等的许多问题。办文、办事、办会、办交际,是政协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和工作手段,轮流主办华北文史会议,确实有利于这四大本领的锻炼和培养。
那时的会议都能做到,指導思想明确,紧接地气,议题重大而具体。又注意营造会场的民主气氛,与会人员都敢发肺腑之言,毫无保留地交流工作经验,使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我于1988年8月,从一家新闻单位调到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工作时,就高兴地看到摆脱了“左”的错误思想束缚的同志们,都消除了心中的余悸,满怀豪情地大胆工作。这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显然是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会议和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出现的。
文史资料事业无论是在努力恢复期还是在平稳工作期,大家都把发展当作一件大事来予以关心注,这也就成了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主旨和研究课题。
正因为如此,会议就有了层出不穷的新鲜议题,就有了吸引人、感动人、催人奋进的巨大魅力,就有了活泼、顽强、持久的生命力,让这一会议由20世纪80年代一直召开到了21世纪初期,前后长达30多年! 我省是这个会议的热心倡导者和支持者,不仅主办了它的首次会议,而且当内蒙古海拉尔会议决定下一轮首次会议,即第6次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仍由我省主办时,同志们都高兴坏了,颇为振奋,甚感自豪。一进入1990年,大家就开始了会议的筹备工作。那时,全国政协著名的北戴河会议,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委主任会议,已于1989年8月召开了,作出了史料征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向成立后转移、由军政史料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转移的重要决定。这“两个转移”显然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全国政协向文史资料工作发出的快速发展的动员令,是史料征集工作进入广阔天地的指路牌,也是我们确定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主题的根本依据。
有了北戴河会议提出的“两个转移”,这就给我们开好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打开了新鲜的思路,提供了鲜明的主题。根据文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很快提出了商讨的议题、协作的项目和召开的时间,发函向华北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征求了意见。当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由天津市政协主办的华北地区政协横向联系座谈会议也要召开了。我当时是文史委办公室主任,但根据省政协领导的指示,将主要精力已用在了机关工作上,因此在省政协主席到天津开会时我也陪同前往,并和他一道在会后去辽宁和山东两省进行经济建设方面的考察。这样,文史协作会议的事儿就交由文史委的其他同志来操办了。
我是回机关后阅读《山西文史通讯》刊载的协作会议文件,才得知第6次文史协作会议的全部情况的。这个会议于1990年10月26日在临汾市开幕,11月3日在运城市闭幕,我省政协副主席王西、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副秘书长贺德宏及文史办公室的全部同志,都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学习和贯彻全国政协北戴河会议精神这一主题,认真商讨和交流了开展“两个转移”的情况、成绩、经验与问题,从而提高了对文史工作重要转折、有力发展的认识。其《会议纪要》就这样写道:大家认为“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政协文史工作历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为,开展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新的使命,是开展了三十年的文史工作的必然趋势,而且通过记述四十年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我们要按广为征集、慎重出版的方针,不失时机地做好这一工作。”会议还交流了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和文史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的成绩和问題,订出了《华北地区五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组织简则》,签订了《关于中原大战史料征编的协议》等。因有联合征集出版《阎锡山蒋介石中原大战》一书的问题,所以还邀请了河南、山东、安徽及辽宁所属的沈阳和大连市政协的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开得十分成功。
1991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天津市召开的第7次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我省政协出席的是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和办公室副主任王艾权同志。这次会议把建国后史料的征集问题当作主要议题,认为这是文史工作发展的重点。为此,会议首先传达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黄森同志《关于建国后史料征集问题》的讲话,接着深入研究和交流了这方面的情况与体会。《华北地区政协第七次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纪要》,就写明了大家的认识:“开展建国后史料征集工作是政协文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开拓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领域。在当前国际风云多变的形势下,征集建国后史料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的教训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是一个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问题。轻率地否定历史必然导致自我否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果与前途。因此积极地征集建国后史料,正确反映建国后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地总结历史教训,探索历史规律,对于教育青年,启迪后代,防止‘和平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协文史工作者对这项工作,一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1992年10月7日至10日,由河北省政协在保定市举行的第8次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李蓼源率队出席。这次会议对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工作活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正如其《会议纪要》所说:经过研讨,大家在对文史工作的认识上、文史工作队伍的评价上、三十多年文史工作的作用上、北戴河会议意义的理解上、文史资料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上和对全国政协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提纲的意见上,都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大家认为,文史资料事业是一项具有鲜明统战特色的文化建设事业,同时也是政协章程规定的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珍惜和发展。对于“全国政协建国后史料征集出版提纲”,大家认为其“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可行的”,“建议在史料征集内容上可再放宽一些,不要划过多的禁区……建国初期的史料有些也需要抢救,不要造成‘人去史亡’的遗憾。”
第二轮的华北文史协作会议,也召开了五次。非常遗憾的是北京市政协文史委主办的第9次协作会议,既没有找见《会议纪要》,又没有记住召开的具体时间和我省出席人员名单,只能留待知情同志来补充了。
1996年7月30日至8月3日召开的第10次文史协作会议,是内蒙古政协文史委主办的,我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泰和《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武胜利、文史干部卢海云出席。这次会议围绕“两个转变”这个中心,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摆问题,破困难,深入交流经验,共谋发展良策,为加快文史资料事业的不断进步,提出了不少好的方法与建议。
九十年代所召开的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就是这样,都把促进发展当成了会议的主旨,因而主题鲜明,开法灵活。它抓学习,给发展添动力;查问题,给发展消阻力;学经验,给发展增活力;正方向,给发展扩冲力。因为有这样好的效果,所以大家办会、开会的积极性极高,都把它视为前进路上的牵引机、加油站,想方设法要把会议办好开好。
1997年5月15日上午,一向较为安静的山西省政协主席办公楼前,突然响起了一阵欢笑声和说话声。只听有人喊了声“站好,别动!”站在两排台阶上和坐在头排椅子上的人们,就都安静下来,摆好了姿势,摄影师便拍成了一张理想的合影。
这是华北政协第11次文史协作会议在开幕会后,出现在院子里的一个场景。这个会议共开6天,将于20日在晋城市闭幕。此为协作会议第三轮的首次会议,我省政协领导相当重视,常务副主席万良适年初就在我们报送的《关于华北文史协作会议筹备情况的报告》上,对开幕式、闭幕会出席领导人员问题作出具体批示,并要求:“一定要安排轻快些,注意身体健康和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开幕这天,他和副主席宋绍华,文史委顾问、原副主席姚奠中,以及副秘书长、文史委副主任赵政民,文史委副主任李泰,文史办公室主任丁天顺等,都出席了会议。
在会议的开法和安排上,我们认为必须重视民主协商和创新,失去了这两点,会议是开不好,也不会持久轮流下去的。因此,这次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协商、创新的会议特色,将采取边开会边考察、边讨论边参观的方式,把会议开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和富有成效,并就此发函征求了各家的意见。因会议的方案较新,方式灵活,所以五个省市区政协都有副主席来参加会议,各家的发言都突出了创新,其标题也很新鲜,分别是:北京《加强‘选编’,突出特点,把建国后史料工作引向深入》,天津《文史资料工作大有可为》,内蒙古《开展大协作征编建国后史料的一点感受》,河北《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建国后史料征集出版工作》,山西《在探索中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卢之超,受邀在会上谈了文史工作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体现统战特色和史料征集与文史研究等问题。在会议代表前往晋城途中,还顺路参观了洪洞县大槐树、明代苏三监狱,沁水县舜王坪、历山动植物标本馆,阳城县蟒河、中国东部唯一的近10公里长的钙化型峡谷风光和晋城的玉皇庙等。
第12次协作会议,于199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天津和平宾馆润园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主任丁天顺,《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王书福,出席了会议。当时社会上有种“文史资料旗帜能打多久”和“文史工作使命完成论”等错误论调,造成一些思想混乱,干扰着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以严肃的态度批判了这些言论,表示要突出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把文史资料工作搞得更好。我委在会上,作了有针对性的题为《用改革与拼搏的精神开拓文史资料事业新局面》的发言。
第13次协作会议,于2000年8月21日至25日在河北张家口市举行。我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解宪卿、文史办公室主任丁天顺,出席了会议。文史工作创新问题,也是这次会议探讨的重点,各家都就此畅谈了自己的做法与经验。《会议纪要》对此表述道:会议“认为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在征集建国后史料和发挥文史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方面的经验;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在探索文史工作新思路,开拓文史工作新局面方面的经验;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对文史期刊注意找准市场定位,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的经验;河北省政协文史委在征集史料和出版文史书刊的经验……都很有新意,使大家很受启发。”会议要求“发扬已有的成绩,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史资料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14次协作会议,于200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会议中心举行,我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公室主任马伟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是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二是如何协助全国政协作好整理、编审库存文史资料和出版《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书等问题。正如当时与会同志写的《汇报提纲》所说,会议认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必须选好角度,发挥优势,为履行政协职能服务。”“要因地制宜,拓宽视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立足于促进本地的开放开发和经济建设,有计划地征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史料;要把史料征集和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加强对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的考察、视察,搞好建言献策;要加强文史资料重要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努力扩大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特别要倡导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革旧的体制,这是文史资料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我省文史委在会上,作了题为《文史事业产业化的探讨》的发言。
第15次协作会议,于2002年7月23日至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和满洲里市召开,我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和调研员张爱国出席。这次会议如其《会议纪要》所说,“围绕新时期文史工作新成果和做好文史工作新方式、新认识、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会议充分肯定,文史资料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年轻一代翔实而深刻地了解过去,珍视现在,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大家认为,搞好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做好具体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要注意解决好新形势下文史资料的选题、稿件征集、资金筹措等具体问题。要花气力宣传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要强化文史资料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专职或兼职人员,努力提升政协文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我委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山西文史工作重点转移的回顾与展望》的发言。 以上会议协商讨论和创新的特色都非常鲜明,这就给会议增添了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大家决心要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把文史资料事业迅速地推向前进。
在全国政协文史会议有力的引导、各省市区政协坚强的领导和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强力的推动下,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华北文史协作会议每召开一次,都要播下一批充满活力的种子,都会结出红艳的果实。当第四轮首次会议即第16次文史协作会议,再一次轮到山西主办时,我们就觉得应该对这个会议的历史、经验、成果和问题作一番回顾和总结,以鼓舞大家继续坚持文史资料工作的宗旨,完成其神圣的使命,不断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这样的设想,得到了华北各家政协同行们的赞同。
这个会议是于2003年9月22日至26日,在山西南部城市的运城举行的。我省政协副主席阎爱英,副秘书长杨左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公室主任穆雯瑛、副主任卢海云,《山西文史资料》编审武胜利、副主编周志清、卢成及所有同志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交流了情况,畅谈了经验,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共识。其《会议纪要》写道:一是自“文史工作侧重点由建国前向建国后转移以来,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二是“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正确反映建国5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走过的曲折道路,对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弥补档案的不足,促进整个社会的史学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征集出版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掌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三亲’特色,本着‘征集无禁区,出版有规矩,严把政治关’的工作原则,既要选好角度,广征博采,又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远及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四是“要发扬文史工作大协作优良传统,利用政协统战的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五是“要以改革创新的姿态对待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出版。……要积极探索以音像手段等开展口述史料的征集工作。”六是要“把征编文史资料与组织委员参政议政结合起来,使文史资料工作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在此次会议上,我委作了题为《关于文史书刊走市场的探讨》的发言。
第17次协作会议,是天津市政协于2005年6月6日至9日主办的,省政协副主席阎爱英、文史委副主任丁杰和文史办公室主任穆雯瑛及牛伟出席。我省出席会议同志发表在内部通讯《文史导刊》上的文章介绍说:“会议交流了近两年来文史工作的新情况,总结了履行政协职能的新经验。一是加强协作、征编、出版工作,取得了新成果;二是积极履行政协职能,取得了新成效;三是加强文史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步。”
第18次协作会议,于2006年10月11日至15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我委主任赵政民、副主任丁杰和调研员王书福出席。这次会议各家都介绍了开展建国后史料征编的经验和成果,还参观了抗震纪念馆、纪念碑、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等。在会上,我委作了《用大协作的方式拓展文史工作》的发言。
第19次协作会议,于2007年6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我委主任赵政民、调研员王书福、《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卢成出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纪要》这样说道,“交流了上次会议以来政协文史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并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文史委的地位、全面做好文史工作、解决文史工作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同志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局性的工作;当前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重点应是史料的征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拓思路,广征博采;应加强文史干部队伍建设,保持文史干部队伍的稳定和连续性;文史委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其他专委会在工作对象、目标、特点、涉及学科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应该单列,不宜合并;希望全国政协在文史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统筹、机构设置、发展规划、协作项目经费等多个方面,为地方政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会议议定,下次会议即第20次协作会议,由内蒙古政协文史委于2008年举行。在会上我委提交了书面材料《一年来文史工作的体会》,又作了题为《文史工作的现状与我们的建议》的发言。
这次会议半年之后,因省政协换届和工作年龄到限,我于2008年1月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此后,又分别于2008年7月、2009年6月、2010年5月、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天津、河北保定和北京召开五次地区政协文史工作会,即第20次至24次会议。
谈到文史工作的成果,那更证明协作会议对文史工作者练就高强本领的巨大功绩。因大家都有了非凡的本领,所以我省文史委在编辑出版《山西文史资料》(后更名为《文史月刊》)的同时,还出版了许多专题化、系列化的图书。出书的时间是:1988年36万字的《续范亭生平》,1992年250万字、10卷本的《山西文史精选》,1994年60余万字的《中原大战内幕》,1999年360余万字、12卷本的《阳光下的山西》丛书,2000年10大卷1800余万字的《山西文史资料全编》。到2007年,征集出版了反映清末到新中國建立50多年历史的大型图片集《山西近现代史写真》,和11本地区卷、6本专题卷、1564篇文章、共1000余万字的《晋商史料全览》,以及58万字的《阎锡山日记》。以上图书都征集出版于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举行期间,而且是靠仅有10余人的文史办公室和期刊编辑部同志来完成的。如此大的工作量和如此惊人的成绩,难道不正说明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的突出贡献吗?该会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光荣的退出,一种满载成果、佩戴着勋章的退出。
现在,文史协作会议已经融入了历史,化成了知情人的记忆。但对我来说,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它却像一部精彩的视频一样,仍能十分清晰地让人看见那些热情的人物、动人的情节与感人的故事。这个会议虽然远去了,消失了,但它所起的非凡作用,给文史工作产生的巨大推力,是永远不能、也不要忘记的。我想,我省政协应该编写一部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史和贡献史,若真能这样,那就不能忽视这个会议,不能忽略这个重要的章节。为了这部新书的编写与出版,我把这篇回忆特意写出来,留作将来执笔同志的参考资料吧。
渐渐地远去了,模糊了,那热烈的讨论声,那动人的会议场景……每当回忆起已融入历史的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时候,作为会议的亲历者、部分会议的主办者,我们怎能忘记它如同连续演出的大戏一样开幕、表演和谢幕?怎能不记住它议事的真诚、作用的巨大和贡献的突出?历史,是不应该、也是不能忘记的。作为忠实记录历史的文史资料工作者,为了书写更真实、更高品位的“中国故事”,都应该了解一点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情况。这个集中智慧、化解困难、凝聚力量、向高远目标推进的重要会议,曾给文史资料事业的恢复、繁荣与发展,增添了多么强大的推力啊!若写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史,就必然要写到这一重要的协作会议,甚至要把它当做一个不可或缺的骨干章节来评介。为给这样的编写留下一些资料,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高兴把自己的亲历和掌握的史料留下来,给未来出版的这部史书增添几行文字和一些色彩。
时代催促而开幕
自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4月29日倡导文史资料工作以来,政协的这项重要事业便相当快速地发展起来,只几年时间就出版了许多史料珍贵、价值极高的文史图书。然而,就在这顺利发展之时,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强烈风暴袭来了,扫荡一切,摧毁一切,大多数文史著作都被打成了“大毒草”,连同从事这项工作的许多人一起,都遭受了无理和无情的批判。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日子,
竟然长达十年,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宣告结束。
令人心情舒畅的日子终于开始了,万物渐渐复苏。我省政协于1977年12月召开了四届一次全体会议,第二年7月1日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第三年2月恢复出版了《山西文史资料》杂志。那时,史料的征集、书刊的出版,需要拿出多大的魄力、勇气和智慧啊!文史资料工作者需要冲破“左”的路线的束缚,需要克服受批判经历留下的恐惧和解决长期缺少磨练的隔膜与生疏等,这样才能一展身手,让文史园地的百花迎风绽放。全国政协注意到了这样严重的情况和迫切的需求,就在1962年12月、1966年2月召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先后于1980年11月、1983年9月、1986年11月,又隆重地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接着还召开了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和多次全国暨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主任会议,来紧急研究和解决影响文史资料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大区所属的省、市、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光彩夺目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我们华北地区政协就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由各省市区轮流举行这样的会议,来解决文史工作遇到的各类重要而具体的问题。我省政协文史委主办了其首次会议,以此为开端,第一轮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便连续召开,几乎占去了整个八十年代。其各次召开的时间是:
第1次,1981年7月15日至22日,在山西大同市举行,我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副主任王定南、文史委副主任张友、文史办公室主任田际康及编辑刘存善、赵文朴出席。
第2次,1982年10月中旬,在天津市举行,我省副主席王定南率队出席。
第3次,1985年7月底至8月初,在河北承德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副主任李蓼源、文史办副主任刘存善出席。
第4次,1987年8月31日至9月初,在北京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副主任李蓼源出席。
第5次,1988年7月29日至8月4日,在内蒙古海拉尔市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和文史办公室副主任霍军出席。
这种轮流举行的会议,是一个时代特色鲜明、工作重点突出、博采众人才智的专业会议。它紧紧围绕文史资料工作的实际,突出重点,深入研讨,使会议出现了五个特点:一是重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贯彻,邀请全国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亲自到会指导,让会议保持明确的方向与正确的宗旨。二是坚持专业性,由职务较高、业务精熟的同志到会,因而每次都是文史委主任和文史办公室主任,甚至还有省市区政协的副主席来参加会议。三是会议的议题都是影响文史资料工作开展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如端正工作态度,消除极左思潮影响,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工作人员应具有史德、史识和史才等类的问题。四是会议的安排都非常良好与周密,不光文史委全力主办,而且政协机关也积极参与,如我省办公厅的办公室、行政接待处及卫生所等都参加具体工作。五是坚持会后的汇报制度,我省就是要向政协主席会议汇报,然后再向机关和有关方面作具体传达。
这种由各省市区政协主办的会议,更是一个全面锻炼文史干部、高效解决问题的会议。它既有政协全国会议精神的引导,更有各地生动的文史工作实践,加上各省市区政协同志杰出的智慧,这样就解决了文史工作恢复时期怎样征集史料,如何判断史料价值和出版高质量书刊等的许多问题。办文、办事、办会、办交际,是政协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和工作手段,轮流主办华北文史会议,确实有利于这四大本领的锻炼和培养。
那时的会议都能做到,指導思想明确,紧接地气,议题重大而具体。又注意营造会场的民主气氛,与会人员都敢发肺腑之言,毫无保留地交流工作经验,使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我于1988年8月,从一家新闻单位调到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工作时,就高兴地看到摆脱了“左”的错误思想束缚的同志们,都消除了心中的余悸,满怀豪情地大胆工作。这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显然是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会议和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出现的。
大力发展为主旨
文史资料事业无论是在努力恢复期还是在平稳工作期,大家都把发展当作一件大事来予以关心注,这也就成了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主旨和研究课题。
正因为如此,会议就有了层出不穷的新鲜议题,就有了吸引人、感动人、催人奋进的巨大魅力,就有了活泼、顽强、持久的生命力,让这一会议由20世纪80年代一直召开到了21世纪初期,前后长达30多年! 我省是这个会议的热心倡导者和支持者,不仅主办了它的首次会议,而且当内蒙古海拉尔会议决定下一轮首次会议,即第6次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仍由我省主办时,同志们都高兴坏了,颇为振奋,甚感自豪。一进入1990年,大家就开始了会议的筹备工作。那时,全国政协著名的北戴河会议,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委主任会议,已于1989年8月召开了,作出了史料征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向成立后转移、由军政史料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转移的重要决定。这“两个转移”显然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全国政协向文史资料工作发出的快速发展的动员令,是史料征集工作进入广阔天地的指路牌,也是我们确定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主题的根本依据。
有了北戴河会议提出的“两个转移”,这就给我们开好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打开了新鲜的思路,提供了鲜明的主题。根据文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很快提出了商讨的议题、协作的项目和召开的时间,发函向华北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征求了意见。当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由天津市政协主办的华北地区政协横向联系座谈会议也要召开了。我当时是文史委办公室主任,但根据省政协领导的指示,将主要精力已用在了机关工作上,因此在省政协主席到天津开会时我也陪同前往,并和他一道在会后去辽宁和山东两省进行经济建设方面的考察。这样,文史协作会议的事儿就交由文史委的其他同志来操办了。
我是回机关后阅读《山西文史通讯》刊载的协作会议文件,才得知第6次文史协作会议的全部情况的。这个会议于1990年10月26日在临汾市开幕,11月3日在运城市闭幕,我省政协副主席王西、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副秘书长贺德宏及文史办公室的全部同志,都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学习和贯彻全国政协北戴河会议精神这一主题,认真商讨和交流了开展“两个转移”的情况、成绩、经验与问题,从而提高了对文史工作重要转折、有力发展的认识。其《会议纪要》就这样写道:大家认为“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政协文史工作历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为,开展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新的使命,是开展了三十年的文史工作的必然趋势,而且通过记述四十年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我们要按广为征集、慎重出版的方针,不失时机地做好这一工作。”会议还交流了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和文史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的成绩和问題,订出了《华北地区五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组织简则》,签订了《关于中原大战史料征编的协议》等。因有联合征集出版《阎锡山蒋介石中原大战》一书的问题,所以还邀请了河南、山东、安徽及辽宁所属的沈阳和大连市政协的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开得十分成功。
1991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天津市召开的第7次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我省政协出席的是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李蓼源和办公室副主任王艾权同志。这次会议把建国后史料的征集问题当作主要议题,认为这是文史工作发展的重点。为此,会议首先传达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黄森同志《关于建国后史料征集问题》的讲话,接着深入研究和交流了这方面的情况与体会。《华北地区政协第七次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纪要》,就写明了大家的认识:“开展建国后史料征集工作是政协文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开拓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领域。在当前国际风云多变的形势下,征集建国后史料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的教训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是一个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问题。轻率地否定历史必然导致自我否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果与前途。因此积极地征集建国后史料,正确反映建国后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地总结历史教训,探索历史规律,对于教育青年,启迪后代,防止‘和平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协文史工作者对这项工作,一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1992年10月7日至10日,由河北省政协在保定市举行的第8次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李蓼源率队出席。这次会议对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工作活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正如其《会议纪要》所说:经过研讨,大家在对文史工作的认识上、文史工作队伍的评价上、三十多年文史工作的作用上、北戴河会议意义的理解上、文史资料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上和对全国政协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提纲的意见上,都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大家认为,文史资料事业是一项具有鲜明统战特色的文化建设事业,同时也是政协章程规定的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珍惜和发展。对于“全国政协建国后史料征集出版提纲”,大家认为其“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可行的”,“建议在史料征集内容上可再放宽一些,不要划过多的禁区……建国初期的史料有些也需要抢救,不要造成‘人去史亡’的遗憾。”
第二轮的华北文史协作会议,也召开了五次。非常遗憾的是北京市政协文史委主办的第9次协作会议,既没有找见《会议纪要》,又没有记住召开的具体时间和我省出席人员名单,只能留待知情同志来补充了。
1996年7月30日至8月3日召开的第10次文史协作会议,是内蒙古政协文史委主办的,我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泰和《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武胜利、文史干部卢海云出席。这次会议围绕“两个转变”这个中心,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摆问题,破困难,深入交流经验,共谋发展良策,为加快文史资料事业的不断进步,提出了不少好的方法与建议。
九十年代所召开的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就是这样,都把促进发展当成了会议的主旨,因而主题鲜明,开法灵活。它抓学习,给发展添动力;查问题,给发展消阻力;学经验,给发展增活力;正方向,给发展扩冲力。因为有这样好的效果,所以大家办会、开会的积极性极高,都把它视为前进路上的牵引机、加油站,想方设法要把会议办好开好。
协商创新作特色
1997年5月15日上午,一向较为安静的山西省政协主席办公楼前,突然响起了一阵欢笑声和说话声。只听有人喊了声“站好,别动!”站在两排台阶上和坐在头排椅子上的人们,就都安静下来,摆好了姿势,摄影师便拍成了一张理想的合影。
这是华北政协第11次文史协作会议在开幕会后,出现在院子里的一个场景。这个会议共开6天,将于20日在晋城市闭幕。此为协作会议第三轮的首次会议,我省政协领导相当重视,常务副主席万良适年初就在我们报送的《关于华北文史协作会议筹备情况的报告》上,对开幕式、闭幕会出席领导人员问题作出具体批示,并要求:“一定要安排轻快些,注意身体健康和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开幕这天,他和副主席宋绍华,文史委顾问、原副主席姚奠中,以及副秘书长、文史委副主任赵政民,文史委副主任李泰,文史办公室主任丁天顺等,都出席了会议。
在会议的开法和安排上,我们认为必须重视民主协商和创新,失去了这两点,会议是开不好,也不会持久轮流下去的。因此,这次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协商、创新的会议特色,将采取边开会边考察、边讨论边参观的方式,把会议开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和富有成效,并就此发函征求了各家的意见。因会议的方案较新,方式灵活,所以五个省市区政协都有副主席来参加会议,各家的发言都突出了创新,其标题也很新鲜,分别是:北京《加强‘选编’,突出特点,把建国后史料工作引向深入》,天津《文史资料工作大有可为》,内蒙古《开展大协作征编建国后史料的一点感受》,河北《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建国后史料征集出版工作》,山西《在探索中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卢之超,受邀在会上谈了文史工作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体现统战特色和史料征集与文史研究等问题。在会议代表前往晋城途中,还顺路参观了洪洞县大槐树、明代苏三监狱,沁水县舜王坪、历山动植物标本馆,阳城县蟒河、中国东部唯一的近10公里长的钙化型峡谷风光和晋城的玉皇庙等。
第12次协作会议,于199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天津和平宾馆润园举行,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主任丁天顺,《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王书福,出席了会议。当时社会上有种“文史资料旗帜能打多久”和“文史工作使命完成论”等错误论调,造成一些思想混乱,干扰着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以严肃的态度批判了这些言论,表示要突出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把文史资料工作搞得更好。我委在会上,作了有针对性的题为《用改革与拼搏的精神开拓文史资料事业新局面》的发言。
第13次协作会议,于2000年8月21日至25日在河北张家口市举行。我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解宪卿、文史办公室主任丁天顺,出席了会议。文史工作创新问题,也是这次会议探讨的重点,各家都就此畅谈了自己的做法与经验。《会议纪要》对此表述道:会议“认为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在征集建国后史料和发挥文史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方面的经验;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在探索文史工作新思路,开拓文史工作新局面方面的经验;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对文史期刊注意找准市场定位,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的经验;河北省政协文史委在征集史料和出版文史书刊的经验……都很有新意,使大家很受启发。”会议要求“发扬已有的成绩,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史资料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14次协作会议,于200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会议中心举行,我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公室主任马伟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是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文史资料工作,二是如何协助全国政协作好整理、编审库存文史资料和出版《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书等问题。正如当时与会同志写的《汇报提纲》所说,会议认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必须选好角度,发挥优势,为履行政协职能服务。”“要因地制宜,拓宽视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立足于促进本地的开放开发和经济建设,有计划地征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史料;要把史料征集和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加强对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的考察、视察,搞好建言献策;要加强文史资料重要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努力扩大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特别要倡导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革旧的体制,这是文史资料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我省文史委在会上,作了题为《文史事业产业化的探讨》的发言。
第15次协作会议,于2002年7月23日至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和满洲里市召开,我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和调研员张爱国出席。这次会议如其《会议纪要》所说,“围绕新时期文史工作新成果和做好文史工作新方式、新认识、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会议充分肯定,文史资料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年轻一代翔实而深刻地了解过去,珍视现在,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大家认为,搞好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做好具体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要注意解决好新形势下文史资料的选题、稿件征集、资金筹措等具体问题。要花气力宣传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要强化文史资料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专职或兼职人员,努力提升政协文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我委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山西文史工作重点转移的回顾与展望》的发言。 以上会议协商讨论和创新的特色都非常鲜明,这就给会议增添了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大家决心要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把文史资料事业迅速地推向前进。
硕果累累入史册
在全国政协文史会议有力的引导、各省市区政协坚强的领导和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强力的推动下,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华北文史协作会议每召开一次,都要播下一批充满活力的种子,都会结出红艳的果实。当第四轮首次会议即第16次文史协作会议,再一次轮到山西主办时,我们就觉得应该对这个会议的历史、经验、成果和问题作一番回顾和总结,以鼓舞大家继续坚持文史资料工作的宗旨,完成其神圣的使命,不断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这样的设想,得到了华北各家政协同行们的赞同。
这个会议是于2003年9月22日至26日,在山西南部城市的运城举行的。我省政协副主席阎爱英,副秘书长杨左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文史办公室主任穆雯瑛、副主任卢海云,《山西文史资料》编审武胜利、副主编周志清、卢成及所有同志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交流了情况,畅谈了经验,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共识。其《会议纪要》写道:一是自“文史工作侧重点由建国前向建国后转移以来,各省市区政协文史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二是“征集出版建国后史料,正确反映建国5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走过的曲折道路,对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弥补档案的不足,促进整个社会的史学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征集出版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掌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三亲’特色,本着‘征集无禁区,出版有规矩,严把政治关’的工作原则,既要选好角度,广征博采,又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远及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四是“要发扬文史工作大协作优良传统,利用政协统战的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五是“要以改革创新的姿态对待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出版。……要积极探索以音像手段等开展口述史料的征集工作。”六是要“把征编文史资料与组织委员参政议政结合起来,使文史资料工作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在此次会议上,我委作了题为《关于文史书刊走市场的探讨》的发言。
第17次协作会议,是天津市政协于2005年6月6日至9日主办的,省政协副主席阎爱英、文史委副主任丁杰和文史办公室主任穆雯瑛及牛伟出席。我省出席会议同志发表在内部通讯《文史导刊》上的文章介绍说:“会议交流了近两年来文史工作的新情况,总结了履行政协职能的新经验。一是加强协作、征编、出版工作,取得了新成果;二是积极履行政协职能,取得了新成效;三是加强文史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步。”
第18次协作会议,于2006年10月11日至15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我委主任赵政民、副主任丁杰和调研员王书福出席。这次会议各家都介绍了开展建国后史料征编的经验和成果,还参观了抗震纪念馆、纪念碑、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等。在会上,我委作了《用大协作的方式拓展文史工作》的发言。
第19次协作会议,于2007年6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我委主任赵政民、调研员王书福、《山西文史资料》副主编卢成出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纪要》这样说道,“交流了上次会议以来政协文史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并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文史委的地位、全面做好文史工作、解决文史工作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同志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局性的工作;当前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重点应是史料的征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拓思路,广征博采;应加强文史干部队伍建设,保持文史干部队伍的稳定和连续性;文史委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其他专委会在工作对象、目标、特点、涉及学科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应该单列,不宜合并;希望全国政协在文史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统筹、机构设置、发展规划、协作项目经费等多个方面,为地方政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会议议定,下次会议即第20次协作会议,由内蒙古政协文史委于2008年举行。在会上我委提交了书面材料《一年来文史工作的体会》,又作了题为《文史工作的现状与我们的建议》的发言。
这次会议半年之后,因省政协换届和工作年龄到限,我于2008年1月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此后,又分别于2008年7月、2009年6月、2010年5月、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天津、河北保定和北京召开五次地区政协文史工作会,即第20次至24次会议。
谈到文史工作的成果,那更证明协作会议对文史工作者练就高强本领的巨大功绩。因大家都有了非凡的本领,所以我省文史委在编辑出版《山西文史资料》(后更名为《文史月刊》)的同时,还出版了许多专题化、系列化的图书。出书的时间是:1988年36万字的《续范亭生平》,1992年250万字、10卷本的《山西文史精选》,1994年60余万字的《中原大战内幕》,1999年360余万字、12卷本的《阳光下的山西》丛书,2000年10大卷1800余万字的《山西文史资料全编》。到2007年,征集出版了反映清末到新中國建立50多年历史的大型图片集《山西近现代史写真》,和11本地区卷、6本专题卷、1564篇文章、共1000余万字的《晋商史料全览》,以及58万字的《阎锡山日记》。以上图书都征集出版于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举行期间,而且是靠仅有10余人的文史办公室和期刊编辑部同志来完成的。如此大的工作量和如此惊人的成绩,难道不正说明华北政协文史协作会议的突出贡献吗?该会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光荣的退出,一种满载成果、佩戴着勋章的退出。
现在,文史协作会议已经融入了历史,化成了知情人的记忆。但对我来说,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它却像一部精彩的视频一样,仍能十分清晰地让人看见那些热情的人物、动人的情节与感人的故事。这个会议虽然远去了,消失了,但它所起的非凡作用,给文史工作产生的巨大推力,是永远不能、也不要忘记的。我想,我省政协应该编写一部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史和贡献史,若真能这样,那就不能忽视这个会议,不能忽略这个重要的章节。为了这部新书的编写与出版,我把这篇回忆特意写出来,留作将来执笔同志的参考资料吧。
渐渐地远去了,模糊了,那热烈的讨论声,那动人的会议场景……每当回忆起已融入历史的华北地区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时候,作为会议的亲历者、部分会议的主办者,我们怎能忘记它如同连续演出的大戏一样开幕、表演和谢幕?怎能不记住它议事的真诚、作用的巨大和贡献的突出?历史,是不应该、也是不能忘记的。作为忠实记录历史的文史资料工作者,为了书写更真实、更高品位的“中国故事”,都应该了解一点华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议的情况。这个集中智慧、化解困难、凝聚力量、向高远目标推进的重要会议,曾给文史资料事业的恢复、繁荣与发展,增添了多么强大的推力啊!若写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史,就必然要写到这一重要的协作会议,甚至要把它当做一个不可或缺的骨干章节来评介。为给这样的编写留下一些资料,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高兴把自己的亲历和掌握的史料留下来,给未来出版的这部史书增添几行文字和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