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立情境意识,让学生敢疑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同时,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成。
二、树立过程意识,让学生有疑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产生并发展的。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要转移到引导学生自身操作过程上来。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知识的未来和发展等。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学校准备在宿舍楼后面修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宿舍楼的一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学生列出方程后跟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很自然提出疑问,这是个什么方程?这种方程如何求解?再现“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联想、类比猜想,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并积极探究。
三、树立反思意识,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题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办法?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要在问题中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三种意识,培养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故城县饶阳店中学)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的共鸣和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倡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别出心裁甚至古怪的问题。同时,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成。
二、树立过程意识,让学生有疑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产生并发展的。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要转移到引导学生自身操作过程上来。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知识的未来和发展等。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学校准备在宿舍楼后面修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宿舍楼的一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学生列出方程后跟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很自然提出疑问,这是个什么方程?这种方程如何求解?再现“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联想、类比猜想,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并积极探究。
三、树立反思意识,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题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办法?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要在问题中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三种意识,培养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故城县饶阳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