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作文的另类教学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掐指算来,我从教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成长为一个稍有主见和教学策略的老教师。这十几年,我大多时间都在担任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而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很头痛的事情。难指导写作,难批改,改一叠作文往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
  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也专门听了几节作文教学课,在摸索中,我慢慢发现,作文教学也并非我当初想得那么可怕。现就将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浅显看法简要地谈一谈。
  
  一、精选素材,亲身体验——变想为做,以做作文来达到曲径通幽
  
  学生写作,最怕也最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所以,“素材”非常重要,记得在一张试卷上有这么一个题目:“你预备如何保护野生的珍稀动物?请写出一段话来。别说学生,就连老师对保护野生动物都没有切身的体会,学生怎能写到点子上,无非是泛泛而谈,人云亦云,都是那些老掉牙的套话了。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写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如果不能亲身经历,这时,表演作文也能卓有成就。曾经听过一节龚建平老师的作文示范课。选材是电影院门口发生的事,龚老师当时并没有用多媒体来演示,而是直接用自己的表演来呈现:一个吊儿啷当的小孩,闲着无聊,来到电影院门口,看到很多人围得水泄不通,急忙去看,够不着,太矮了,搬来石头,没想到没站稳,掉在地上。这一精彩片段,通过龚老师出色的表演,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发挥想象高兴地提笔一气呵成。那堂课,学生的习作水平都很高,语言丰富且富有情趣,这对学习中的我来说无疑有了很大的启发,写作文,一定要写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凭空地想象,无论你堆砌了多少好词佳句,都只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要求学生写“秋天”的文章时,我必让学生先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体验秋天。
  
  二、反复阅读,多次修改——变看为读,以读作文来达到曲径通幽
  
  去年在听张旭华老师的作文教学时,有这样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现在的学生很懒,一写完文章就上交了,然后便有一大堆问题,错别字,语意不通……但我的每一次习作,都要求学生要多次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自己就能发现错误,避免了很多“低级“错误,我也经常使用这种互改的方式。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更容易发现问题。一篇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后,我才允许学生将它抄到作文本上。如我前一次布置的作文是“秋天”,多次的修改后就涌现了许多作文高手,如幸仁权,周海茅等。优美的句子也有很多,如“秋天,是一幅画,一幅涂满了黄色颜料的油画,黄的稻子,黄的落叶,更有那黄的让人想亲一口的秋菊。我爱秋天,爱这可人的黄色!”田野里,爸爸妈妈累弯了腰,可他们心里却仍旧乐开了花,爸爸对我说:“如果每天都能像秋天一样割稻子,我弯了腰也乐意!”多么优美,多么淳朴的语言,皆出自于我们这群天真的孩子之手。
  
  三、注重交流,授人以渔——变讲为说,以说作文来达到曲径通幽
  
  每写完一篇文章后,我都很乐意花一节课的时间来集中地欣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交流对这些习作的看法。我觉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前先选出5—10篇优秀的习作,事先通知这些小作者准备好介绍写作的方法,也选出1—2篇较差的习作,以达到通过对比突出好的习作的目的。
  让学生欣赏自己同学的优秀习作,比看作文书更有效,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些小伙伴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也基本相同,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更能使人达到共鸣,他们模仿起来就更加容易。
  许多老师精批文章后都会直接把作文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我觉得非常可惜,如果你把这些习作作为佳作来欣赏,并让学生讲述写作方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一定要让他们有兴趣,我觉得奖励很重要,我注重的是口头奖励,如表扬学生“一定可以成为未来作家”“作文状元”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将在摸索中不断成长、前进。■
其他文献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其统治阶层是由蒙古族为首的多民族贵族的联合体组成。其治下各民族皆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当时佛教的禅宗和吐蕃佛教与道教中全真教派曾获得
明代文学家李贽曾写过一篇《童心说》,文中讲:“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他认为,童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