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繁琐计算的可能性及容易出现严重的不一致性这两个问题,综合考虑了最优传递矩阵和“三标度法”的优点,形成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参考现有研究基础,构建航道生态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1个目标、6个准则和17个指标构成.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为例,对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2011年和2015年进行评价与对比,得出:荆江航道的健康程度(Channel Health Index,ICH)由2011年的“良好”(ICH=3.432)上升为2015年的“优秀”(ICH=4.187),整治工程前后荆江航道生态
【机 构】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水利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繁琐计算的可能性及容易出现严重的不一致性这两个问题,综合考虑了最优传递矩阵和“三标度法”的优点,形成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参考现有研究基础,构建航道生态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1个目标、6个准则和17个指标构成.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为例,对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2011年和2015年进行评价与对比,得出:荆江航道的健康程度(Channel Health Index,ICH)由2011年的“良好”(ICH=3.432)上升为2015年的“优秀”(ICH=4.187),整治工程前后荆江航道生态性有了显著改善.按照健康指数提升的成因划分,将准则层下的6个功能归为4类影响因素;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用传统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相对偏差为0.94%(2011年)和0.40%(2015年),在简化构造比较矩阵的评判标度和优化矩阵一致性的同时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通过对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建设方式及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角度出发,对土石方平衡、防护措施布局等水土保持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化解决思路.
滨海地区河流源短流急、地表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滨海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考虑地表水等常规水资源丰枯不确定性,科学确定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规模,是实现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关键.以威海市区为例,建立了考虑水库来水不确定性的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厂建设规模优选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可靠性、弹性和脆弱性为指标,评价整个供水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多方案比较.结果表明:2030规划水平年威海市区适宜的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分别为23和15万m3/d;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恶化,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的功能.针对黑臭水体的特点,以及河流健康发展的需求,指出了黑臭水体治理应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其中常用的措施有底泥清淤、曝气增氧与生态修复,并以沈阳细河为例,具体说明了该3项措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提供了借鉴.
以新疆巴州开都河—孔雀河生态廊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地区198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该区域水生态空间演变情况;同时对该区域重要生态敏感区——开都河上游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水源涵养区进行生态功能评价,为后期该区域后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区域生态、农业及水文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基础及支撑。结果表明:开都河区域草地、水域面积均呈增长趋势,生态环境质量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
作为新型基础,负压桶基础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针对负压桶施工关键控制指标土塞隆起率的控制,通过开展粉质黏土中的负压桶沉贯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负压加载模式对施工效率及土塞隆起率的影响.试验加载负压均位于DNV规范方法获得的所需负压和临界负压之间.相同贯入深度条件下,消散模式施加的负压值大于持荷模式,且较大单级荷载下的负压消散模式在保持一定施工效率的同时,对土塞隆起率的控制效果较优.理论分析表明,深度变化率越大内侧摩阻力越大,土塞越难以形成,并从超孔隙水压力结果解释了负压消散模式下的土塞隆起率降低机理.土压力分
横截沟常设置于停车场入口、城市下穿隧道、机场停机坪等无适宜横坡或纵坡坡度过大的场所对道路径流进行截流,其泄流效率决定了降雨期间地下管网系统的泄流量,提高横截沟泄流效率对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长12 m、宽3 m、高0.5 m的试验平台,研究了在不同的入流径流量和纵坡坡度组合下8种横截沟雨水篦子对径流的截流情况,重点分析了上游水流水力参数及横截沟雨水篦子几何参数对泄流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篦子泄流效率与径流弗劳德数间的关系不一致;增大篦子开孔长度对提高泄流效率比增大开孔面积更有效;在篦
土体在往复剪切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对研究周期性荷载响应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往复剪切直剪仪,设定4种法向应力进行32次循环剪切,研究了砂泥岩混合料应力应变曲线性态、滞回圈面积和阻尼比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剪切刚度随法向应力及往复剪次数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砂泥岩混合料剪切刚度经验计算方法;概化了颗粒间接触模式,揭示了砂泥岩混合料强度与变形微观机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法向应力增大由应变软化逐渐转为应变硬化;滞回圈面积随往复剪次数增大而逐渐减小,阻尼比随往复剪次数增加而缓慢增大,且与法向应力无关.初始剪
为探究缓倾软弱夹层对矿山高边坡降雨渗流特性的影响,以西南地区典型的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例,结合现场实际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含缓倾软弱夹层矿山高边坡的降雨渗流模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了边坡在最大降雨量条件下降雨和雨后两个时间段雨水的浸润过程,揭示了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作为一种隔水层,改变了雨水浸润曲线的形态及降雨的渗流路径,浸润曲线呈现V字型结构,渗流路径由垂直入渗改为沿软弱夹层上表面渗流;在降雨和雨后两个时间段,上部裂隙风化岩体的孔隙水压力先增后减,但
河道堰塞是一种由地震、降雨等因素导致山体滑坡造成河道堰塞的自然灾害.在河道堰塞灾害造成的众多损失中,风险人口的生命损失最为严重.根据河道堰塞生命损失的致灾机理构建了风险人口、警报时间、理解程度、湖区水位上升速度、风险人口高程、淹没水深等参数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参数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通过各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建立由应急疏散网络、淹没水深网络、生命损失定量评估网络3个子网络系统组成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河道堰塞生命损失进行评估,并采用牛栏江河道堰塞案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