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GS上韩国电视促销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0-2002年间,韩国电视购物的销售额每年以60%的幅度快速增长,到2006年已经演变成一个产值高达53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据产业观察家分析,未来几年韩国电视购物仍可望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在韩国,专业化的大型电视购物公司就有5家。韩国GS家庭购物(原LG家庭购物),成立于1994年,现已发展成为韩国最大、世界第三的家庭购物公司。GS电视购物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为5256亿韩元,利润为760亿韩元。为使顾客在电视购物中只需按动遥控器就可以购物,GS公司更是计划在韩国建立电视购物的T-Commerce(电视商务)频道,收购韩国首尔江南有线电视台,以便营造数字媒体环境。
  
  韩国盛行电视购物
  
  在韩国,无论何时,只要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有近1/3的电视台正在播送电视购物节目,一些影视明星还经常在这种节目中客串表演,许多韩国女性对电视购物频道的依赖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韩国的家庭购物从1996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可以与大型商场、减价超市竞争的“第三势力”。
  韩国的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的普及率极高,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熟练运用互联网,网上购物的观念已非常流行。韩国的物流体系完整,信用卡使用普遍,现在韩国的电视购物都采取“网视并行”的运营方式,人们可以在看完电视后立即电话订购,也可以从网上进一步了解有关商品并进行网上订购。
  
  营销内容多样化
  
  韩国电视购物节目中卖的商品很丰富,包括家电、家具、汽车、房子、旅游、美食等,包罗万象且价格低廉,并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销售热点,主要提供的产品以家电和其他家庭用品为主,这两类商品的销售占到总数的4成左右。除了家用品外,电脑、服饰和运动用品,也都是韩国电视购物的主打商品。在韩国,除了电子产品外,在电视购物节目上的产品按照人民币折算,一般不会超过400元。运行韩国电视购物的频道大多是一些著名企业,比如GS、现代和CJ,百姓对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容易产生信赖感。因为电视购物频道刺激销售的效果显著,福特、Volvo和奔驰等外国汽车商也纷纷开始利用韩国的电视购物频道作为新型的营销渠道。
  
  营销体系完备
  
  韩国电视购物公司在进货时,会先对产品的销量进行评估,如果一件产品经过3道评审都没有达标,就要撤货。在物流配送上,GS公司已建起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系统,与送货公司签订了合作关系,顾客购买商品后,承诺在下单后的3天之内送货上门,货到付款。Gs家庭购物呼叫中心接线员约有1500人,员工的数量,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规模与产品的销售情况。
  
  GS商品70%来自于中国
  
  GS于2005年1月在中国设立了上海代表处,摒弃了通过代理商和中国出口公司在中国采购的模式,而是直接采购。GS在中国已经有3年的采购历史,且每年都在持续增长。现在,其在华采购量占到公司全球采购总量的70%。例如,GS销售的电饭锅是从美的采购,微波炉则来自于格兰仕。
  GS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对于从中国采购的产品都有专业的产品质量检验员把关。韩国GS家庭购物上海代表处采购经理席敏吉说,相较其他国家,韩国进口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甚至可以用“挑剔”来形容。 “从产品质检证明和质量认证,到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检测,我们都有一套严格的筛选和监督供应商程序,因为这关系到GS的生命力和客户忠诚度。”他还肯定地表示,Gs将继续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购买。
  不过席敏吉也说,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好,价格也有竞争力,但是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差异性不大。“有些产品,这个品牌和那个品牌差不多,没有自己的个性。”他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在开发新产品上多下功夫,生产出更具差异性的产品。为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习性,GS家庭购物格外强调商品开发的重要性,希望中国企业不断推出更多元、更新颖的商品抓住观众的目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频率。
  
  GS电视购物吸引中国商家
  
  由于GS电视购物除了具有销售特征外,还具备很强的电视广告效应。电视购物节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商品信息全方位的介绍,展示商品外型、演示功能,人物访谈是最为常用的形式,总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愿望。在电视购物盛行的韩国,海尔液晶电视的销售特别选择了这种方式,在韩国GS电视购物节目中销售新款液晶电视机,据海尔韩国公司介绍,希望通过电视导购扩大在线销售的网络。目前海尔液晶电视在韩国的销售主要以零售和批发为主,电视购物还是新品前期推广的宣传策略,但后续不排除直接采用电视购物的方式进行销售。
  无独有偶,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也特地访问了GS家庭购物设在韩国汉城的总部,他认为,家庭电视购物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在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来已久,而且经营得比较规范。家庭电视购物是一种在线营销行业,与传统零售业的区别在于没有店铺,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商品销售。因为是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去除了复杂的流通环节,把价格降到最低,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中国企业在国外的销售完全可以去尝试这种新的方式。
其他文献
1988年,本刊的前身《世界机电经贸信息》杂志在周建南同志主持下,为推动机电产品出口而创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就是本刊创刊的理由和不断追求的梦想,跟随国家的总体部署,我们收集、整理和传播机电产品出口信息,探讨每个不同时期的出口方法和措施。杂志在历经了半月刊、月刊的转变,到2006年初为了适应新形势而进行刊名的更改,伴随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0年的快速成长,杂志也走过了这不平凡的18年。本期,我们激动的迎
期刊
4年前,我刚到公司的时候,老总希望我能够尽快熟悉公司的产品和客户群体,恰巧那会有一位“王总”打了很多次电话,说是他本身是做俄罗斯边境贸易的,他的几个客户对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的感兴趣,希望我们可以到佳木斯一趟见见他们,了解一下俄罗斯的市场,顺便把订单谈下来。  由于我们公司在广州,去佳木斯显然是一趟苦差,说实在话我们那时是真的不想去,但这位“王总”在电话里表现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并且还说对我们公司产品
期刊
2006年11月21日,两年一届的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在宁波召开,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家电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国内外技术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家节能环保新动向、电能效问题、网络家电、国际家电发展趋势,以及测试与认证等业内关注的核心技术方向。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的话说:“今年的技术大会是我们全行业向技术要效益、以技术提升我们国际竞争力的动员会,是全方位评价、检验我们技术发展水
期刊
2003年10月,是我们噩梦的开始。  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WESTFIELD公司的信件,询问我们有无存货,对方一个叫OZA的人传真了一种服装款式给我们,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达成协议。  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在互联网上查询了一下这家公司,发现它是一家很大的百货店,在澳洲和美国都有分店。事后才知道,此WESTFIELD 并非彼WESTFIELD,实际上这是一家克隆公司,借
期刊
“2007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活动”在10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正式启动    随着我国自营进出口权限的放开,外贸服务市场开放与竞争的态势成为本刊关注的焦点。为了反映市场需求,提升服务品牌,加速市场化进程,本刊自2003年首次启动“中国外贸服务市场系列调查活动”至今已历时3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特别是“进出口经理人年会暨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外贸服务品牌评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期刊
一位外贸部经理说,公司以前业务员不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现在业务员已经达到10人,并且将业务分为欧盟、东南亚、北美和港台4组。公司的业务通过网络平台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每天的新询盘非常多,加上老客户的邮件,公司外贸部的邮件量很大。但是,他发现由于业务员的经验、能力或素质问题,经常有一些重要询盘被放跑了。因此,他有心对业务员的邮件进行跟踪/监控。可是,由于他自己手头上也有客户,所以他根本没时间追踪和监
期刊
近年来,中法两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战略合作,两国经贸迅速发展,中国成为法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合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能源、航空和铁路交通等领域,从而带动了两国间中小企业的全面合作。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寻求合作,特别是近一两年,我国企业在法国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多元化,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  法国的哪些行业比较适合中国企业?法国投资部主席华伟力先生认为:物流、化工
期刊
熙熙攘攘的一年即将随着我们杂志第12期的出版划上句号。回顾2006年,在外贸领域一直被人们关注的是不断飙升的外汇储备,而在这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是我国出口贸易的空前繁荣。有贸易的存在就有欺诈的存在,为了让中国的进出口企业擦亮慧眼,识骗局,本刊全力打造了“天下无贼——外贸防骗”活动,现活动正在火热筹备中。本次活动通过网络、杂志以及现场论坛形式,为进出口企业全方位分析外贸骗局。  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在网
期刊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核心支付工具,也是我国进口业务中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在进口业务中,信用证申请书是企业自行缮制的一项重要文件。开证申请书(Application Form)是买方作为开证申请人委托开证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的法律文件,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关系是以开证申请书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是根据该申请书确定的。开证申请书一旦经银行承诺,即成为开证申请人
期刊
美国经济若放慢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    美国次级债危机自2007年夏天爆发以来,迄今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次级债危机爆发的背景,一是在房地产繁荣时期,逐利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向原本缺乏购买力的人群发放了大量贷款,积累了巨额信用风险;二是在资本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严重低估了次级债支持金融产品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大量机构投资者在次级债金融产品优厚的历史回报诱惑下大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