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等。但是实际上,在农村,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极其有限,课外阅读成了大难题。归结起来制约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不浓,教师教学中还缺少一种激励作用很强的评价方式和手段,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科学切实的方法指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阅读兴趣是促进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宜采取以下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缺乏,教师过分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认为学生文学修养和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作品。因此千篇一律的条分缕析成了他们惯用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如: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分析课文,提出问题,往往等不得学生思考,提问一两个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就干脆自己报答案;更有甚者,上成了赏析课,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参与。这样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教学相长和三维目标的过程。这样形成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成长。
  面对初一学生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总在开头花几节课,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只要能大声发言,我就口头表扬;若能把问题回答正确,我就给予奖励;要是提出见解性的问题,我不仅奖励,还推广他的思维方式。渐渐阅读成了学生愉快的事,课堂上气氛活跃、轻松、和谐,学生都能大胆质疑、各抒己见,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
  2.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需在认真研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了兴趣后,还要有读书的习惯
  1.习惯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形成。我们要对学生诱导,严格要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于“决定—强化—行为”,由于人的惰性,只有强化改变,才能形成自觉行动。这其中,强化改变起了决定作用,因此,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培养,需要外力,放任自由是不能养成良好习惯的。
  2.习惯是反复训练才形成的,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既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能一下子统统养成。只有区分主次、难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培养能力的需要,分阶段、分层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反复实践,这种实践在开始阶段必须用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由教师按要求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然后逐步发展到课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后,这种行为就变成良好的习惯了。
  3.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时,学生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外力必须通过学生本身努力才能起作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作用,使他们产生情感认同,自行确立标准,自我增强,自我监控,从而顺利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有了“读”的习惯后,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言或作者,编著的前言,知道全面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天日,而且真能看完,是好习惯。有了不解之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好习惯往往和好方法是相联的,有了读书的好方法,才会有读书的高效率。
  1.查阅工具书和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这时,我就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要求,如学会查工具书及资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并告诉学生,字典等工具书是不开口的老师,我们平时要多向他们请教,初一学生要求他们人手一本字典,平时遇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他们能借助字典自行解决。同时还要经常督促检查,使之真正收到实效,渐渐学生也养成了习惯,学生劲头普遍较高。
  查找资料我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会利用网络、阅览室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往往在课前或课后给定范围,明确要求,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
  2.教给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等,针对学生实际,我重点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初一新教材所选的一些名家精品,便于初一学生阅读、欣赏,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文章。课堂教学中练习精读可以积累阅读经验,养成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语言材料,为略读打下基础。而略读关键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学会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和略读应兼容并蓄,都是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开发区中心校)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是多方联动的教学艺术,学生、教师和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三要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当前,新
2008年6月8-9日,主题为“促进资源整合,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的博鳌现代物流与自由港国际论坛在中国宁波举行,中外运敦豪(DHL)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莫志明先生在大会分论坛上做了主题
金嗓子E550为纯甲类线路设计的综合型功率放大器,采用革新式AAVA音量控制,大型环形输出变压器和高容量滤波电容,可以提供120W(2Ω)、60W(4Ω)和30W(8Ω)的功率输出,
【摘 要】情境教学法就是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一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论述的,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多媒体;表演;物具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学
早几年曾有人推测: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书刊将会被取代,会成为历史,会被放进博物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印刷术而衍生的书,时至今日,一如既往地作为知识学习、交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清丽而“满蕴着温柔”的文笔,构建了一个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之爱、人类之爱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世界;在这温柔的爱的文学世界里,人
自新课改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美术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美育和德育方面都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该如何对中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创新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意见,与广大同行商榷。  一、更新教育理念,摒弃机械模仿  模仿是人的天性,用在美术教学上,就是临摹。传统的美术教学以临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