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启航梦想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手段,在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用好微课,有助于开启梦想的课堂。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短小精悍为特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它善于抓住学生最佳黄金注意力时段,简明扼要阐述知识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同时它又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突破课堂,做好情景总结,开好班会家长会,实现教学反思,展示教育智慧。下面结合微课在平时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运用微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上课时经过教师的一番讲解,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基本能够顺利解答课本或练习上的问题,可是到了下一节课时,还是会有不少的学生不能解决上一节课上已经学会的知识,学生的作业上更是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错误,到了测试时更是“精彩连连”,让教师大呼这是不是“精彩的欺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当静下心来思考此类问题时就会发现,虽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很流畅,教师仔细教,学生认真学,貌似完成了整节课堂的学习任务,但恰恰相反,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去听、去看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真正独立思考问题。
  运用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的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导入微课,也可以开门见山,设置一个疑问悬念,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利用问题、故事、游戏、活动等。通过模拟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与之相关的心理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然后通过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习动力,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做好准备。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学生学得愉快,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学习会更容易,效果会更好。
  如在讲授“网络的利弊”一课时,笔者课前先找了几个学生分角色编排录制了一个微课小品:王同学认为自己落伍了,希望家长给自己买电脑。买不买既是学校当今部分农村家长的疑问,也是现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要求,从而点燃了学生的探讨热情,引发了对网络问题的深度关注和理性思考,课堂气氛浓厚而又比较热烈。这样的情境微课,既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关注的问题,“预热”了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有效拓展。
  2 巧用微课,有效突破,解决教材重难点,引领师生互动的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总是希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地学习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面面俱到,但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成绩上不去,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症结在哪里呢?分析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效果差,不能实现对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有效突破。教学重点简单地说就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够实现知识再次迁移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简单地说就是教材中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扫除学习障碍,解除困惑,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之一。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有效突破呢?巧用微课,分解教材重点难点,步步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先把教材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QQ群或教学云平台上,学生便可以随时自由观看学习。微课由于短小精悍,学习时间较短,且每个议题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知识中碰到的重难点问题设计而成,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课前课后自学解疑问答。到正式上课时,再适时插播、讨论,辅助练习循序渐进,重难点也就得到了有效突破。如学困生陈同学,由于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喜欢,他主动要求参与到微课的制作和讨论中来。通过课前课后忙前忙后的讨论,他逐步实现了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在他的带动下,学困生转化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教师普遍反映主动参与课堂的多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现了互动课堂。
  3 使用微课,开好两会,促进家校合力形成,共创和谐的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很多问题具有时效性,不开班会不行,耽误上课也不行。这样有时一节课就分成两部分,一边上课学习课本知识,一边又要抽空开班会,处理班级问题,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时间一长,学生嫌唠叨,教师觉得累,效果不是很明显。微课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笔者及时制作了部分“时时微课”,有乐于助人的微课,有关心他人的微课,有乐于学习的微课,有遵守纪律的微课等,在课前或班后及时插播这些微课。初三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认知能力,由于这些微课故事都来源于班级,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会心一笑,明辨是非,自觉自律去改正,对推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笔者还通过家长会播放“时时微课”视频,向家长全方位展示学生在教室、餐厅、宿舍学习生活的情境,让家长做到真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笔者还在会后及时单独与个别家长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查找原因,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笔者欢迎家长把孩子周六、周日在家庭学习生活的情况用剪辑微课的形式传过来,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本学期的“时时微课”交流,进一步挖掘了部分学生的潜力,畅通了家校联系渠道,为进一步开展班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利用微课,做好教学反思,实现师生教学相长,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经过课堂30多分钟的学习,会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注意力下降的现象,这时应及时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当堂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通过交流共享、总结和积累,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课堂碰撞,学生冒出智慧火花,教师也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了新的思考,这些都是对教学有益的改进与反思,能拓展教师的思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进步和学生个人的成长。
  那么怎么保存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呢?通过微课,既可以及时保存,又能实现对课堂反思的“再教设计”,从而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动态课堂。及时记录下的这些教学心得反思,做好微课后,再进行必要的专题归类,这样到期中、期末复习时,通过专题微课的使用,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高度。同时,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教学自我反思的过程。把课本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制作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观看讨论,又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生辅导。由于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只要善于运用,必能做到师生教学相长,收获高效课堂。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资源,是对多种信息化手段的有效继承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与微课的有机整合,默默静候微课花开,努力开启梦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王保元,陈玉琴.论有效课堂教师必备的素质[J].中小学教育,2012(9):14.
  [4]王鉴,王俊.课堂生活及其变革研究[J].课程·教材·
  教法,2013(4):26-32.
  [5]姚波,梁家惠.营造宽松学习环境 构建和谐创新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3(6):82-83.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02-02  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英语课程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人民
摘 要 探讨通过自主学习档案的引导,提升学生公路设计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操作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档案;公路设计;工程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71-02  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编制了公路设计课程的学习档案,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学生自主学习档案的建立促进学生自己对学习负责,消除学习
近年来,如东县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技术装备现状,科学分析当前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始终以“重建配、强管用、抓研培、促效益”的理念指导全县教育装备工作,科学
摘 要 在平行班授课中应用微课视频,知识点统一播放,教师课堂指导,保证不同班级、不同教师授课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一致,减轻教师多班授课的负担,减少学生因授课教师不同带来的所学知识差异。  关键词 微课;高职;Flash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3-02  1 可行性  Flash动画制作在高职普遍开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
摘 要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单片机开发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入门 提高 实践”进阶式培养模式,通过暑期训练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热情;通过单片机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夯实单片机应用基础;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提高单片机开发应用能力;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使单片机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实践表明,进阶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效果。
针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的“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等问题,提出教师在口语训练当中应坚持将创新思维作为推动训练的核心动力,创新题目的设计,创新技法,创新评价,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