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案;弹性化;自主探究;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83-01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案设计基本上是如出一辙,常常以一家之说代替对课文的多维认识,以问题设计的单一性代替了学生个体认识、理解的复杂性。这种“高、大、全”式的教案,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信手拈来,全面接受,不假思索。这样的教案只体现了教师“教”的思想,而没有较多地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同时,教师往往被教案牵着鼻子走,俨然充当了教案的“传声筒”,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如果长期以往,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的。有弹性化的教案更有针对性,不再拘泥于过去那种条条框框,而是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作充分的评诂。
弹性化的教案,不仅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现出弹性化,还要求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弹性化。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桴,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内容的弹性化是指教师能结合教学背景、学生实际和对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进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过程的弹性化是指教学过程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或组织各种适宜的活动来实现。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策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活动的形式,并预测活动的效果,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1 开发教材资源
《数学课程纲要解读》中指出:“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1)有机整合
在教学“11—20各数认识”时,课前了解到学生都能准确地数100以内的数,于是把相关内容合并为“两位数的认识”;教学“位置与顺序”时,把“上下、左右、前后”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些方位词,学生能整体感知,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区分、比较,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恰当取舍
在设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一课,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直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重新设计一个更有效的情境来展开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实物(长绳和短绳),提出问题:若把长绳长出的那部分留下来,应怎么办?解决办法:把“和短绳同样长的部分”剪掉。感悟道理:从中感受到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仅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83-01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案设计基本上是如出一辙,常常以一家之说代替对课文的多维认识,以问题设计的单一性代替了学生个体认识、理解的复杂性。这种“高、大、全”式的教案,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信手拈来,全面接受,不假思索。这样的教案只体现了教师“教”的思想,而没有较多地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同时,教师往往被教案牵着鼻子走,俨然充当了教案的“传声筒”,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如果长期以往,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的。有弹性化的教案更有针对性,不再拘泥于过去那种条条框框,而是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作充分的评诂。
弹性化的教案,不仅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现出弹性化,还要求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弹性化。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桴,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内容的弹性化是指教师能结合教学背景、学生实际和对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进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过程的弹性化是指教学过程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或组织各种适宜的活动来实现。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策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活动的形式,并预测活动的效果,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1 开发教材资源
《数学课程纲要解读》中指出:“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1)有机整合
在教学“11—20各数认识”时,课前了解到学生都能准确地数100以内的数,于是把相关内容合并为“两位数的认识”;教学“位置与顺序”时,把“上下、左右、前后”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些方位词,学生能整体感知,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区分、比较,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恰当取舍
在设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一课,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直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重新设计一个更有效的情境来展开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实物(长绳和短绳),提出问题:若把长绳长出的那部分留下来,应怎么办?解决办法:把“和短绳同样长的部分”剪掉。感悟道理:从中感受到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仅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