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关联的产业发展效应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地级市的经验数据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关联对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新近文献对此提出不同观点,认为非关联技术更有利于地区产业发展.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认知邻近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黄河流域地级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利用“共存分析法”计算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技术关联程度,探究技术关联如何影响地区产业发展.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关联对地区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关联的产业发展效应具有动态性,随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呈U型变化.
其他文献
特色文化城市是结合地域自身文化特质打造的,具有文化个性精神的城市.首先,构建特色文化城市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然后,对中国的广州、苏州、成都、郑州和哈尔滨5个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大系统的联动发展情况.结果 表明5个城市两大系统发展均为上升态势,属于协调耦合型,具有高度相关的良性耦合关系,且尚未达到高度协调的促进发展状态.最后,提出引导两大系统向高度协调有序方向发展的对策.
一、引言rn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进入常态化时期.当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时,政府部门的紧急动员、社区组织的应急响应和志愿者的发动都是应当且有效的措施.但随着事态的发展,需要在较长时间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方案,即更多强调地方政府动员、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将不可避免面临社会资源不足和可持续性的问题.无论是在平时的社区治理实践还是疫情防控中,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更多地成为社区多中心治理的关注焦点,而企业这一重要的社会市场力量却往往被忽视,其参与不足将妨碍社区治理多元化和有效性的真
期刊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2018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管理、市场准入、登记制度、路面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范.为了引导居民定点充电,预防和遏制因违规充电等问题引发的火灾事故,2020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出台了《海淀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工作.以上各项政策的颁布,既考虑了交通秩序和行车安全,又兼顾了市民需要和行业发展,为电动自行车的全环节管理提供了规则范本.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城市管理正在向深度智慧化迈进,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眼花缭乱的新概念,如何判定发展方向,是很多城市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难题.rn日前,《城市管理与科技》记者专访了北京国研数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研软件”)总经理钱双,围绕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辅助决策管理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期刊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是全球城市区域空间重构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和国内外的其他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类似,受到了国际、国家、地方等不同尺度因素的影响.作者从尺度重组视角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中应当关注的新动向,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央提出“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战略,以及国家层面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境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方面要沿袭国务院批复的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业定位;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在科技创新、高端制
互联网发展究竟对实体城市产生多大影响,是近30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焦点.回溯了国内外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城市发展的研究进展,对互联网时代下城市空间结构、功能组织和规划理念变革等方面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综述发现,互联网对城市空间演化的影响既有去中心化和扁平化,也有集成化与再中心化;居住、就业、游憩、交通等城市功能区边界愈加模糊,土地利用变得混合兼容;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及其城镇化理论亟待重构,互联网发展带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更新,有利于规划行业变革.总体上看,已有研究还存在作用机制不清晰、实证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难题之一.在对多源流理论框架进行修正基础上,构建一个适配中国社区语境下的“两阶段多源流”社区政策议程设置的解释性框架,即按居民需求偏好强弱与行政任务的紧迫程度,可将问题流分为“强需求-强紧迫、强需求—弱紧迫、弱需求—强紧迫、弱需求—弱紧迫”四种类型;政治流主要来自于政府文件塑造的社会环境以及公众的情绪变化,作为关键变量的“政策活动家”社区能人则是发挥了耦合源流与软化矛盾的积极作用.以福州市H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为例进行阐释论证,案例表明:加装电梯的落地是多条源流汇聚的结果,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和2016年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流出侧和流入侧探讨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 表明,流出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发挥人力资本效应因而对家庭化迁出仅存在线性负向影响;在流入侧,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正向作用以及基础教育服务的负向影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家庭化迁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为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应加大流出地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在流入地则应
中共“十八大”以来,基层社区逐渐成为新时代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趋向.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揭示社区韧性不足问题,探讨现阶段推进社区韧性治理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新方向,并试图从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软治维度勾勒出我国社区韧性治理的建构路径.探讨社区韧性治理的中国式建构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社区韧性治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推动社区韧性治理概念的本土化应用,加快制定本土化的社区韧性治理学术话语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