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素养是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素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初中生 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素养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美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美术教育能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美术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激活学生的感官,揭示美的规律,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像”与“不像”,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其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
2.美术教育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欣赏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美术欣赏课一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个部分。所欣赏的内容都是中外美术名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鸿的《八骏图》等,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既表现了作者独特的线条、构图、透视、上色等绘画技巧,也向观者展示了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对这些作品的细心品评,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鉴赏力。
3.美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审美创造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主观创造力,从而改造生活实践。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有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例如,中国绘画艺术的原则是强调“神”和“意境”,画作在“似与不似之间”,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
在初中六册美术课本中,审美教学内容占总课时的20%左右,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启发和熏陶,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传统的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授基本的绘画技巧上,而不太注重对学生精神境界的要求,甚至有老师遇到名作欣赏课就跳过,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没有好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几个画家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因此,美术欣赏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力,例如,布局严谨的故宫表现的是一种对称的美,苏州园林的布局表现的是不对称的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西方风景画的写实主义风格……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感受艺术之美。
2.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表达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总是根据原先积累的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凭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来判断作品的内涵。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以此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刚开始接触美术作品,学生都是从画得“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一幅画作的好坏,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感受不同风格艺术品的魅力。艺术品都有自己的时代性、民族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常常是裸体人物造型,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体的自然之美;非洲雕刻多是在兽骨兽牙上,象征他们是个好猎手,颜色一般都是黑的,因为他们以黑为美。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文化的艺术之美,建立起更高尚的审美情操。
3.将创造融入美术教学,使学生愉快中感受艺术创作。学生的绘画技艺再高超,也只能做一个临摹高手,没有主观创造的作品没有生命力。因此,美术教学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把对美的感受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绘画手段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美的看法和感受,制作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剪纸、绘画、布艺,甚至是雕刻,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作品展,或是展示长廊来公开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快乐。
当然,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不应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如图书馆、艺术馆、画展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阵地。美术教学也要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审美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初中生 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素养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美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美术教育能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美术教师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激活学生的感官,揭示美的规律,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像”与“不像”,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其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
2.美术教育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欣赏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美术欣赏课一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个部分。所欣赏的内容都是中外美术名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鸿的《八骏图》等,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既表现了作者独特的线条、构图、透视、上色等绘画技巧,也向观者展示了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对这些作品的细心品评,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鉴赏力。
3.美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审美创造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主观创造力,从而改造生活实践。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有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例如,中国绘画艺术的原则是强调“神”和“意境”,画作在“似与不似之间”,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
在初中六册美术课本中,审美教学内容占总课时的20%左右,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启发和熏陶,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传统的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授基本的绘画技巧上,而不太注重对学生精神境界的要求,甚至有老师遇到名作欣赏课就跳过,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没有好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几个画家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因此,美术欣赏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力,例如,布局严谨的故宫表现的是一种对称的美,苏州园林的布局表现的是不对称的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西方风景画的写实主义风格……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感受艺术之美。
2.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表达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学生总是根据原先积累的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凭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来判断作品的内涵。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感觉,以此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刚开始接触美术作品,学生都是从画得“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一幅画作的好坏,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感受不同风格艺术品的魅力。艺术品都有自己的时代性、民族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常常是裸体人物造型,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体的自然之美;非洲雕刻多是在兽骨兽牙上,象征他们是个好猎手,颜色一般都是黑的,因为他们以黑为美。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文化的艺术之美,建立起更高尚的审美情操。
3.将创造融入美术教学,使学生愉快中感受艺术创作。学生的绘画技艺再高超,也只能做一个临摹高手,没有主观创造的作品没有生命力。因此,美术教学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把对美的感受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绘画手段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美的看法和感受,制作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剪纸、绘画、布艺,甚至是雕刻,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作品展,或是展示长廊来公开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快乐。
当然,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不应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如图书馆、艺术馆、画展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阵地。美术教学也要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审美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