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看完这个故事,不由为老人的睿智叫绝。如果他不是采用这个方法,而是和孩子们气急败坏,可能引来的是孩子们更加淘气的嬉闹,甚至为自己的嬉闹获得的“成功”而雀跃。问题是为什么在老人的智慧面前,孩子们连自己最喜欢的玩耍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呢?
道理很简单:人做事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孩子喜欢玩”是内部动机,是为自己的快乐而玩。当老人把“为自己的快乐而玩”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别人而玩”的外部动机时,游戏也就不再是游戏了。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天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刚学会说话时,就喜欢“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地问个不停,当他们刚接触书本时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可为什么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再也不是他们喜欢的事了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培养,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社会、报答父母”,而不关心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总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假如问问孩子们为什么而学习,为祖国、为社会、为父母,唯独没有为自己的兴趣。缺少了“为自己的快乐而学”这一内部动机,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认识和思维的乐趣,孩子厌学也就不足为怪了。“情境教学”、“愉快教学”等教学方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也就在于他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们忘记了学生的内部动机,他们太喜欢控制孩子了,不断地用奖惩来引导孩子学习,而不去理会他们自己的动机。孩子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好孩子,真为父母争气”,让孩子觉得学习的好坏都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忘记了自己的内部动机,由“自己喜欢学”变成了“为他人学”,如此一来,再好玩的事情他们都不愿去做(如上例中的玩耍),更不要说需要付出艰苦智力活动的学习了。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别让自己的控制变成孩子学习的主导动机,注意保持他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学”的内部动机,学习也能变成“为自己的游戏”。大人们,别再让孩子为你而学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师范学院)
编辑 杜 锐
看完这个故事,不由为老人的睿智叫绝。如果他不是采用这个方法,而是和孩子们气急败坏,可能引来的是孩子们更加淘气的嬉闹,甚至为自己的嬉闹获得的“成功”而雀跃。问题是为什么在老人的智慧面前,孩子们连自己最喜欢的玩耍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呢?
道理很简单:人做事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孩子喜欢玩”是内部动机,是为自己的快乐而玩。当老人把“为自己的快乐而玩”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别人而玩”的外部动机时,游戏也就不再是游戏了。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天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刚学会说话时,就喜欢“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地问个不停,当他们刚接触书本时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可为什么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再也不是他们喜欢的事了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培养,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社会、报答父母”,而不关心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总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假如问问孩子们为什么而学习,为祖国、为社会、为父母,唯独没有为自己的兴趣。缺少了“为自己的快乐而学”这一内部动机,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认识和思维的乐趣,孩子厌学也就不足为怪了。“情境教学”、“愉快教学”等教学方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也就在于他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们忘记了学生的内部动机,他们太喜欢控制孩子了,不断地用奖惩来引导孩子学习,而不去理会他们自己的动机。孩子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好孩子,真为父母争气”,让孩子觉得学习的好坏都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忘记了自己的内部动机,由“自己喜欢学”变成了“为他人学”,如此一来,再好玩的事情他们都不愿去做(如上例中的玩耍),更不要说需要付出艰苦智力活动的学习了。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别让自己的控制变成孩子学习的主导动机,注意保持他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学”的内部动机,学习也能变成“为自己的游戏”。大人们,别再让孩子为你而学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师范学院)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