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镜中的抽象画法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b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抽象艺术包含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第二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由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它的含义被限定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指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二是指一种几何的构成,这种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可以说,这是抽象主义艺术的两大类型。其实这两个层面是按照抽象的程度来划分的,第一种含义是从形象中尚可以找到自然中的原型,相对应的绘画风格上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热抽象”,第二种则是更加概括、更加简化的图像,使图像无从辨认完全简化为抽象符号,相对应的绘画风格就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冷抽象”。
  抽象主义的艺术大多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反对传统的造型法则,主张舍弃具体的造型,反对用具体的造型语言描写客观物质世界,而用不表达情节和内容的线、形、色彩体积和构图来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思想的艺术。抽象主义在开始出现时远不只是种艺术风格和流派,更不只是种手法,而首先是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是现代艺术精神和抽象艺术思想相结合下的艺术创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抽象主义就已出现,但作为流派的抽象主义也就是“抽象派”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
  其实在古代,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了抽象艺术这种创作方法,比如青铜器上的许多纹样:甲骨文、书法、绘画,其中的图案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或是用线条简约来描述事物的形象。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写实艺术所取代,正如蒙德里安所说:事物的表面使人快乐,它们的内在性使人坚强幸福地生活。如果说写实艺术表达的是表象,那么抽象艺术表达的就是内在。下面,我们就以青铜镜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铜镜中的抽象描述在第一种类型中就有这一类,其中的图案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例如图1中的龙,图2中的凤,图3中的羽人,图4中的麒麟,他们只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各种动物精彩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崇拜的神灵。
  图1为唐代蟠龙纹葵花镜,直徑27.4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圆钮,蟠龙作浅浮雕。龙头右向,双角分支作飘举状,双目作菱形,张口吐舌,四足雄健,爪勾曲有力,通体满饰麟纹。龙是人们崇拜的神灵,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龙,它是由狮头、鹿角、鳄鱼嘴、乌龟颈、蛇身等组成的一个抽象的神灵。
  图2是唐代吹笙引凤葵花镜,直径12.9厘米,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藏。圆钮,钮左一人端坐吹笙,右一凤展翅翘尾,闻声而至。根据《列仙传》,吹笙者当为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其生动地体现了吹笙引凤的主题。凤也是人们崇拜的四神之一,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凤,它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灵。关于凤凰的形态,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图3是汉代四菱镜,直径14厘米,圆钮,徐州地区收藏。它并不是四神镜,它只有“四神”中的青龙、白虎、玄武,而朱雀换成了“四灵”中的麒麟,所以应该是四神镜和四灵镜的混合体。此镜为高浮雕,其中青龙、白虎、玄武、麒麟栩栩如生,边缘有“大吉”二字,笔画规整。大家一直认为四大神灵的内容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其实有误。“四大神灵”应该是“四神”和“四灵”,“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指“麒麟、朱雀、玄武、青龙”。而将麒麟代替白虎是因为麒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是人们心目中极为喜爱的祥瑞之兽,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麒麟和龙、凤一样,是古代人民为了某些精神的寄托,向往美好的生活,经过长期不断努力而寓意创作出来的。从史料中的纹图可看出,麒麟的形象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后像马体、龙首。《说文》:“麒,仁兽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传统之说,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是中国“四灵”麟、凤、龟、龙之首,百兽之先。传说麒麟被命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麒麟性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所以被认为是“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或“王则至仁则书”。由此而引有关孔子出生的传说: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门前口吐玉书,意喻长大后必定是贤才之人、国家栋梁。 实际上,麒麟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兽。
  图4是东汉神兽镜,直径16.6厘米,圆钮。纹饰分成五排,第一排神人正面坐,左青龙,右白虎。第二排神人面略向左侧,两侧有神兽;第三排在钮的两侧,端坐四个神人;第四排两神人相对而坐,两侧共有一神人一神兽;第五排中间神人正面坐,左为玄武,右为白虎。我们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很多长着翅膀的神仙,通常称之为羽人。汉代羽人大都长着两只高出头顶的大耳朵,可以看做一种时代特征。其具体造型大致可见四类: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禽)首人身,身生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此镜中的羽人大都属于第一类,据历史记载,羽人能翱翔四海,长生不老,它属于人们抽象出来的神人。
  铜镜中抽象画的第一种类型中还有一种表现: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图5是战国三龙纹镜,直径15.9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双旋钮,圆钮座。主体纹为三龙纹。图案用简洁的曲线来描述龙身和龙爪,我们只能从图中的龙头依稀判断出它为龙镜。龙身龙爪虽然抽象地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但却能体会到龙腾飞跃,相互追逐的生机,由此我们把这样的画法归结为第一类的第二种抽象画法。
  图6为战国四凤纹镜,直径19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三旋钮,主体纹饰为四兽,兽身扭转,首尾极长,有一花结。我们只能从怪兽的头冠和尖尖的嘴巴,抽象地认为它是凤凰。但是从柔软的扭转身躯,能体会到凤凰的美姿。   图7为战国透雕四鸟纹方镜,日本千石唯司藏。镜背中间有一横档,横档各分两支,与镜边相截。主纹为鸟,呈背向展翅状,鸟体羽翼各有羽毛纹,伸出两爪攀岩于与横支上。此纹镜用扁平的画法,将鸟类的形状完全用平面化来表现。虽然抽象地脱离了鸟的真实形态,但却能使我们体会到群栖鸟类的丰满图样。
  图8是西汉四乳四虺镜,直径20.6厘米,圆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四乳间有四个S形的图案,S形中又穿插出一些分支。虽然我们将四个S形称之为四虺,实际上,根据细节的分析,它似乎为龙的简化。而分支应是龙的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抽象的画法在汉代是很成熟的。
  图9是西汉双龙镜,直径14厘米,桥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两龙环绕扭坐,龙身和龙爪都由简单的线条组成,我们只能从龙头中判断出为双龙。龙身虽为线条,但是缠绕乳钉却能体现出飞龙腾云驾雾之势。我们认为它应归于抽象画法中的第一类中的第二种。
  图10为东汉二虎镜,小圆钮,直径10厘米,浮雕式的二虎夹钮相对峙,虎的形态抽象,只有头部和圆圆的眼睛能依稀看出为虎,萌萌的样子比之现在的萌宝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抽象地表现出两个虎宝宝嬉戏玩耍的可爱神态。
  抽象派的第二类是指由几何体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用此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下面我们来介绍铜镜中几种这样的抽象画法。
  图11是战国镶嵌绿松石透雕几何纹镜,直径10.6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小钮。内躯呈方形,四方各是几何形图案,方框及镜沿外部都用绿松石镶嵌。在汉代以前,铜镜的使用大多为王侯贵族等人,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在铜镜的图案中往往使用一些虚幻的神兽、一些奇特的图案来暗示自己的高贵和统治者的威严。这面铜镜当中的图案我们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应是具有这种功能,我们认为这属于抽象派的第二类型。
  图12是战国三山纹镜,直径20厘米,法国巴黎藏。四旋钮,主题纹饰是三山和三兽相间环列。山字镜,人们只是根据它的笔画像山而命名,但是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领会和体验,我们认为它也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3是汉代星云镜,直径14厘米,连峰钮,四枚大乳钉将镜子分为四区,每区各有7枚小乳以曲线连接,此图案历来就被人们产生争议:有的人认为,是龙的身躯,有的人认为是天上的星斗等。正因为如此,它让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美感。而四周的连弧纹沿也引起人们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是装饰图案,而有的人认为是向外四射的阳光等。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4是战国彩绘镜,直径18.8厘米,扁钮,图15也是战国时期的彩绘镜,直径14厘米,都是河南信阳出土。它們的纹饰都是用彩绘描绘,灰色地纹,其上用粉红色绘出对称的图案,虽然我们看不出它是什么图案,但是人们各能从中体会到力量、美感、奔腾和激情等,它应是一幅抽象画法的精美画卷。
  图16是东汉几何纹博局镜,直径10厘米,圆钮。博局纹及八枚乳钉分为四方八区,短斜线圈带外为一周锯齿纹。此画面,完全由几何图形组成,但是它的几何图形却让很多人产生不同的看法,例如:博局纹,有的人认为它是博局棋的图案,有的人认为它是伏羲和女娲手中拿着的规和矩,有的人认为TLV图案是进入天堂的大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符号;而图中的短斜线和锯齿纹,有人认为是一种修饰的边缘图案,有的人认为,这是象征太阳光芒或铜镜光芒的一种表现等,此图案应该符合第二种抽象画法的表现手法。
  研究这些历史遗存的铜镜,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伟大和聪明才智,而其中抽象派画法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在深入的研究中,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祖先的聪明才智,更加激发我们对祖国的崇拜和热爱,也更能体现出对古代艺术品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陶瓷装饰种类丰富,题材广泛,陶瓷匠人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器物上,制作出具有文化艺术魅力的精美瓷器。本文以馆藏精品瓷器为参照,主要从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三个方面浅析文化艺术对中国陶瓷装饰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国先民们善于发现大自然,并利用大自然为自身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早在远古时期,出现陶制用品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巧手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用品,并为之装饰纹饰、添加色彩。
期刊
在人类文明史中,很多民族都会用泥制陶,但瓷器却是中国先民独步天下的发明。瓷器超越了实用器皿的意义,是泥土与矿石在烈火中的一次涅槃。如今,瓷器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皿之一,但在古代,瓷器却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们所钟爱的奢侈品,还通过各种渠道出口海外。今天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批河北博物院馆藏的精美元代青花瓷,以期更为直观地感知我国令人惊叹的瓷器文化。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到了元代在景德镇发展成熟。
期刊
在中国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里,曾有四位著名的老艺术家,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他们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执教,春风桃李,化育英才。在教授绘画的同时,钟情于绘画创作,且艺术风格各异,有的工笔重彩、风华绝尘,有的上宗宋元、功力深厚,有的没骨花鸟雅秀超逸,有的写意花鸟栩栩如生。这四位老艺术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少翔、季观之、钟质夫、郭西河,合称“鲁美四老”,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推晏少翔,他活了10
期刊
河北省处于中国华北平原的北部,西边依靠太行山,北边与内蒙古接壤,东边毗邻渤海,南方连接河南诸省。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呈现出半湿润半干燥的状态,这里的四季较为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热,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地较为干旱。河北省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就曾在河北征战并进行融合,由此开创了中华的文明历史。这些自然的地理环境和北方特点形成了河北人独有的性格特征与生活习俗
期刊
学田是指古代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所用的田地,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延续至清朝。福建省惠安孔庙作为宋代至清代的官办县学,历代设有学田以维持学校的运作,现存有一方清代学田碑记录了清代惠安学田的来源。  惠安孔庙始建于北宋,从宋至清,一直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县学学宫,现存有孔庙建筑照屏、棂星门、泮池、戟门、两庑、大成殿和崇圣祠。历史上还曾有学宫建筑明伦堂和教谕廨等,可惜现已无存。在惠安孔庙戟门西
期刊
吉州窑是我国江南地区一处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遗址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因隋至宋吉安属吉州管辖,故名“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它创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宋,南宋末年衰退,终烧于明代中期,延烧600多年。吉州窑善于利用自身地理和人文优势,集各大名窑之大成,尤其是受唐以后古吉州地区活跃的经济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其产品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在众多民窑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宋时期南
期刊
在不久前结束的西泠印社2018秋季拍卖会上有这么一枚不起眼的印章,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在这个专场——“文房清玩——田黃暨名家钮工”中,它并非耀眼的明星,甚至被安排在最后出场。然而它却是我们在这里要讲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因而有着特殊的意义。  林元珠,清末民初的福建寿山石雕大家,东门派集大成者。时人评述,“其所作兽钮,筋力遒健,特别着意于须、鬃、毛发的处理;行刀流利,精致活泼;螭虎穿环,飞鳌水兽
期刊
最近,笔者经办了一对T41《从小爱科学》小型张邮票的咨询鉴定。持票人李先生是一位集邮20余年的爱好者,去年因为买了一套房子,已花去了全家的积蓄,年底收房后面临的装修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两口子收入不菲,但要解决将近40万元的装修费,还是遇到了难处。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他们只好忍痛卖掉唯一的一个T46《庚申年》猴四方连和一对心仪的T41《从小爱科学》小型张邮票。李先生之所以心仪这对《从小爱科学》
期刊
唐云与赖少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便密切交往,伴随着四十年友情的是他们艺术上的共同进步、事业上的相互砥砺、生活上的彼此扶持。二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诸多藏品、艺事见证了他们的友情,这些既是历史长河中的吉光片羽,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书画大师不断进取,创新风格,反映新时代精神面貌的决心与努力,对于当代艺坛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
期刊
钱化佛(1884—1964),现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人尊为“辛亥首义老人”,他也是海上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尤以画佛著称于世。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自日本回国,留沪习英文,后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外面看,其为一民办教育机构,实质多有全国革命志士入社为会员。1911年秋,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淞沪响应,钱化佛即奋力参与起事,曾受到孙中山接见,并结翰墨之缘,孙中山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