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抽象艺术包含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第二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由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它的含义被限定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指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二是指一种几何的构成,这种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可以说,这是抽象主义艺术的两大类型。其实这两个层面是按照抽象的程度来划分的,第一种含义是从形象中尚可以找到自然中的原型,相对应的绘画风格上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热抽象”,第二种则是更加概括、更加简化的图像,使图像无从辨认完全简化为抽象符号,相对应的绘画风格就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冷抽象”。
抽象主义的艺术大多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反对传统的造型法则,主张舍弃具体的造型,反对用具体的造型语言描写客观物质世界,而用不表达情节和内容的线、形、色彩体积和构图来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思想的艺术。抽象主义在开始出现时远不只是种艺术风格和流派,更不只是种手法,而首先是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是现代艺术精神和抽象艺术思想相结合下的艺术创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抽象主义就已出现,但作为流派的抽象主义也就是“抽象派”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
其实在古代,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了抽象艺术这种创作方法,比如青铜器上的许多纹样:甲骨文、书法、绘画,其中的图案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或是用线条简约来描述事物的形象。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写实艺术所取代,正如蒙德里安所说:事物的表面使人快乐,它们的内在性使人坚强幸福地生活。如果说写实艺术表达的是表象,那么抽象艺术表达的就是内在。下面,我们就以青铜镜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铜镜中的抽象描述在第一种类型中就有这一类,其中的图案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例如图1中的龙,图2中的凤,图3中的羽人,图4中的麒麟,他们只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各种动物精彩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崇拜的神灵。
图1为唐代蟠龙纹葵花镜,直徑27.4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圆钮,蟠龙作浅浮雕。龙头右向,双角分支作飘举状,双目作菱形,张口吐舌,四足雄健,爪勾曲有力,通体满饰麟纹。龙是人们崇拜的神灵,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龙,它是由狮头、鹿角、鳄鱼嘴、乌龟颈、蛇身等组成的一个抽象的神灵。
图2是唐代吹笙引凤葵花镜,直径12.9厘米,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藏。圆钮,钮左一人端坐吹笙,右一凤展翅翘尾,闻声而至。根据《列仙传》,吹笙者当为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其生动地体现了吹笙引凤的主题。凤也是人们崇拜的四神之一,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凤,它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灵。关于凤凰的形态,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图3是汉代四菱镜,直径14厘米,圆钮,徐州地区收藏。它并不是四神镜,它只有“四神”中的青龙、白虎、玄武,而朱雀换成了“四灵”中的麒麟,所以应该是四神镜和四灵镜的混合体。此镜为高浮雕,其中青龙、白虎、玄武、麒麟栩栩如生,边缘有“大吉”二字,笔画规整。大家一直认为四大神灵的内容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其实有误。“四大神灵”应该是“四神”和“四灵”,“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指“麒麟、朱雀、玄武、青龙”。而将麒麟代替白虎是因为麒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是人们心目中极为喜爱的祥瑞之兽,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麒麟和龙、凤一样,是古代人民为了某些精神的寄托,向往美好的生活,经过长期不断努力而寓意创作出来的。从史料中的纹图可看出,麒麟的形象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后像马体、龙首。《说文》:“麒,仁兽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传统之说,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是中国“四灵”麟、凤、龟、龙之首,百兽之先。传说麒麟被命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麒麟性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所以被认为是“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或“王则至仁则书”。由此而引有关孔子出生的传说: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门前口吐玉书,意喻长大后必定是贤才之人、国家栋梁。 实际上,麒麟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兽。
图4是东汉神兽镜,直径16.6厘米,圆钮。纹饰分成五排,第一排神人正面坐,左青龙,右白虎。第二排神人面略向左侧,两侧有神兽;第三排在钮的两侧,端坐四个神人;第四排两神人相对而坐,两侧共有一神人一神兽;第五排中间神人正面坐,左为玄武,右为白虎。我们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很多长着翅膀的神仙,通常称之为羽人。汉代羽人大都长着两只高出头顶的大耳朵,可以看做一种时代特征。其具体造型大致可见四类: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禽)首人身,身生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此镜中的羽人大都属于第一类,据历史记载,羽人能翱翔四海,长生不老,它属于人们抽象出来的神人。
铜镜中抽象画的第一种类型中还有一种表现: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图5是战国三龙纹镜,直径15.9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双旋钮,圆钮座。主体纹为三龙纹。图案用简洁的曲线来描述龙身和龙爪,我们只能从图中的龙头依稀判断出它为龙镜。龙身龙爪虽然抽象地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但却能体会到龙腾飞跃,相互追逐的生机,由此我们把这样的画法归结为第一类的第二种抽象画法。
图6为战国四凤纹镜,直径19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三旋钮,主体纹饰为四兽,兽身扭转,首尾极长,有一花结。我们只能从怪兽的头冠和尖尖的嘴巴,抽象地认为它是凤凰。但是从柔软的扭转身躯,能体会到凤凰的美姿。 图7为战国透雕四鸟纹方镜,日本千石唯司藏。镜背中间有一横档,横档各分两支,与镜边相截。主纹为鸟,呈背向展翅状,鸟体羽翼各有羽毛纹,伸出两爪攀岩于与横支上。此纹镜用扁平的画法,将鸟类的形状完全用平面化来表现。虽然抽象地脱离了鸟的真实形态,但却能使我们体会到群栖鸟类的丰满图样。
图8是西汉四乳四虺镜,直径20.6厘米,圆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四乳间有四个S形的图案,S形中又穿插出一些分支。虽然我们将四个S形称之为四虺,实际上,根据细节的分析,它似乎为龙的简化。而分支应是龙的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抽象的画法在汉代是很成熟的。
图9是西汉双龙镜,直径14厘米,桥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两龙环绕扭坐,龙身和龙爪都由简单的线条组成,我们只能从龙头中判断出为双龙。龙身虽为线条,但是缠绕乳钉却能体现出飞龙腾云驾雾之势。我们认为它应归于抽象画法中的第一类中的第二种。
图10为东汉二虎镜,小圆钮,直径10厘米,浮雕式的二虎夹钮相对峙,虎的形态抽象,只有头部和圆圆的眼睛能依稀看出为虎,萌萌的样子比之现在的萌宝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抽象地表现出两个虎宝宝嬉戏玩耍的可爱神态。
抽象派的第二类是指由几何体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用此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下面我们来介绍铜镜中几种这样的抽象画法。
图11是战国镶嵌绿松石透雕几何纹镜,直径10.6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小钮。内躯呈方形,四方各是几何形图案,方框及镜沿外部都用绿松石镶嵌。在汉代以前,铜镜的使用大多为王侯贵族等人,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在铜镜的图案中往往使用一些虚幻的神兽、一些奇特的图案来暗示自己的高贵和统治者的威严。这面铜镜当中的图案我们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应是具有这种功能,我们认为这属于抽象派的第二类型。
图12是战国三山纹镜,直径20厘米,法国巴黎藏。四旋钮,主题纹饰是三山和三兽相间环列。山字镜,人们只是根据它的笔画像山而命名,但是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领会和体验,我们认为它也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3是汉代星云镜,直径14厘米,连峰钮,四枚大乳钉将镜子分为四区,每区各有7枚小乳以曲线连接,此图案历来就被人们产生争议:有的人认为,是龙的身躯,有的人认为是天上的星斗等。正因为如此,它让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美感。而四周的连弧纹沿也引起人们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是装饰图案,而有的人认为是向外四射的阳光等。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4是战国彩绘镜,直径18.8厘米,扁钮,图15也是战国时期的彩绘镜,直径14厘米,都是河南信阳出土。它們的纹饰都是用彩绘描绘,灰色地纹,其上用粉红色绘出对称的图案,虽然我们看不出它是什么图案,但是人们各能从中体会到力量、美感、奔腾和激情等,它应是一幅抽象画法的精美画卷。
图16是东汉几何纹博局镜,直径10厘米,圆钮。博局纹及八枚乳钉分为四方八区,短斜线圈带外为一周锯齿纹。此画面,完全由几何图形组成,但是它的几何图形却让很多人产生不同的看法,例如:博局纹,有的人认为它是博局棋的图案,有的人认为它是伏羲和女娲手中拿着的规和矩,有的人认为TLV图案是进入天堂的大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符号;而图中的短斜线和锯齿纹,有人认为是一种修饰的边缘图案,有的人认为,这是象征太阳光芒或铜镜光芒的一种表现等,此图案应该符合第二种抽象画法的表现手法。
研究这些历史遗存的铜镜,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伟大和聪明才智,而其中抽象派画法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在深入的研究中,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祖先的聪明才智,更加激发我们对祖国的崇拜和热爱,也更能体现出对古代艺术品研究的重要意义。
抽象主义的艺术大多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反对传统的造型法则,主张舍弃具体的造型,反对用具体的造型语言描写客观物质世界,而用不表达情节和内容的线、形、色彩体积和构图来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思想的艺术。抽象主义在开始出现时远不只是种艺术风格和流派,更不只是种手法,而首先是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是现代艺术精神和抽象艺术思想相结合下的艺术创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抽象主义就已出现,但作为流派的抽象主义也就是“抽象派”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
其实在古代,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了抽象艺术这种创作方法,比如青铜器上的许多纹样:甲骨文、书法、绘画,其中的图案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或是用线条简约来描述事物的形象。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写实艺术所取代,正如蒙德里安所说:事物的表面使人快乐,它们的内在性使人坚强幸福地生活。如果说写实艺术表达的是表象,那么抽象艺术表达的就是内在。下面,我们就以青铜镜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铜镜中的抽象描述在第一种类型中就有这一类,其中的图案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例如图1中的龙,图2中的凤,图3中的羽人,图4中的麒麟,他们只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各种动物精彩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崇拜的神灵。
图1为唐代蟠龙纹葵花镜,直徑27.4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圆钮,蟠龙作浅浮雕。龙头右向,双角分支作飘举状,双目作菱形,张口吐舌,四足雄健,爪勾曲有力,通体满饰麟纹。龙是人们崇拜的神灵,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龙,它是由狮头、鹿角、鳄鱼嘴、乌龟颈、蛇身等组成的一个抽象的神灵。
图2是唐代吹笙引凤葵花镜,直径12.9厘米,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藏。圆钮,钮左一人端坐吹笙,右一凤展翅翘尾,闻声而至。根据《列仙传》,吹笙者当为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其生动地体现了吹笙引凤的主题。凤也是人们崇拜的四神之一,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凤,它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灵。关于凤凰的形态,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图3是汉代四菱镜,直径14厘米,圆钮,徐州地区收藏。它并不是四神镜,它只有“四神”中的青龙、白虎、玄武,而朱雀换成了“四灵”中的麒麟,所以应该是四神镜和四灵镜的混合体。此镜为高浮雕,其中青龙、白虎、玄武、麒麟栩栩如生,边缘有“大吉”二字,笔画规整。大家一直认为四大神灵的内容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其实有误。“四大神灵”应该是“四神”和“四灵”,“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指“麒麟、朱雀、玄武、青龙”。而将麒麟代替白虎是因为麒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是人们心目中极为喜爱的祥瑞之兽,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麒麟和龙、凤一样,是古代人民为了某些精神的寄托,向往美好的生活,经过长期不断努力而寓意创作出来的。从史料中的纹图可看出,麒麟的形象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后像马体、龙首。《说文》:“麒,仁兽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传统之说,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是中国“四灵”麟、凤、龟、龙之首,百兽之先。传说麒麟被命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麒麟性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所以被认为是“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或“王则至仁则书”。由此而引有关孔子出生的传说: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门前口吐玉书,意喻长大后必定是贤才之人、国家栋梁。 实际上,麒麟也是人们抽象出来的神兽。
图4是东汉神兽镜,直径16.6厘米,圆钮。纹饰分成五排,第一排神人正面坐,左青龙,右白虎。第二排神人面略向左侧,两侧有神兽;第三排在钮的两侧,端坐四个神人;第四排两神人相对而坐,两侧共有一神人一神兽;第五排中间神人正面坐,左为玄武,右为白虎。我们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很多长着翅膀的神仙,通常称之为羽人。汉代羽人大都长着两只高出头顶的大耳朵,可以看做一种时代特征。其具体造型大致可见四类: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禽)首人身,身生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此镜中的羽人大都属于第一类,据历史记载,羽人能翱翔四海,长生不老,它属于人们抽象出来的神人。
铜镜中抽象画的第一种类型中还有一种表现: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图5是战国三龙纹镜,直径15.9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双旋钮,圆钮座。主体纹为三龙纹。图案用简洁的曲线来描述龙身和龙爪,我们只能从图中的龙头依稀判断出它为龙镜。龙身龙爪虽然抽象地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但却能体会到龙腾飞跃,相互追逐的生机,由此我们把这样的画法归结为第一类的第二种抽象画法。
图6为战国四凤纹镜,直径19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三旋钮,主体纹饰为四兽,兽身扭转,首尾极长,有一花结。我们只能从怪兽的头冠和尖尖的嘴巴,抽象地认为它是凤凰。但是从柔软的扭转身躯,能体会到凤凰的美姿。 图7为战国透雕四鸟纹方镜,日本千石唯司藏。镜背中间有一横档,横档各分两支,与镜边相截。主纹为鸟,呈背向展翅状,鸟体羽翼各有羽毛纹,伸出两爪攀岩于与横支上。此纹镜用扁平的画法,将鸟类的形状完全用平面化来表现。虽然抽象地脱离了鸟的真实形态,但却能使我们体会到群栖鸟类的丰满图样。
图8是西汉四乳四虺镜,直径20.6厘米,圆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四乳间有四个S形的图案,S形中又穿插出一些分支。虽然我们将四个S形称之为四虺,实际上,根据细节的分析,它似乎为龙的简化。而分支应是龙的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抽象的画法在汉代是很成熟的。
图9是西汉双龙镜,直径14厘米,桥钮,图案中四乳将镜面分成四个部分,两龙环绕扭坐,龙身和龙爪都由简单的线条组成,我们只能从龙头中判断出为双龙。龙身虽为线条,但是缠绕乳钉却能体现出飞龙腾云驾雾之势。我们认为它应归于抽象画法中的第一类中的第二种。
图10为东汉二虎镜,小圆钮,直径10厘米,浮雕式的二虎夹钮相对峙,虎的形态抽象,只有头部和圆圆的眼睛能依稀看出为虎,萌萌的样子比之现在的萌宝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抽象地表现出两个虎宝宝嬉戏玩耍的可爱神态。
抽象派的第二类是指由几何体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用此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下面我们来介绍铜镜中几种这样的抽象画法。
图11是战国镶嵌绿松石透雕几何纹镜,直径10.6厘米,日本千石唯司藏,小钮。内躯呈方形,四方各是几何形图案,方框及镜沿外部都用绿松石镶嵌。在汉代以前,铜镜的使用大多为王侯贵族等人,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在铜镜的图案中往往使用一些虚幻的神兽、一些奇特的图案来暗示自己的高贵和统治者的威严。这面铜镜当中的图案我们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但应是具有这种功能,我们认为这属于抽象派的第二类型。
图12是战国三山纹镜,直径20厘米,法国巴黎藏。四旋钮,主题纹饰是三山和三兽相间环列。山字镜,人们只是根据它的笔画像山而命名,但是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领会和体验,我们认为它也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3是汉代星云镜,直径14厘米,连峰钮,四枚大乳钉将镜子分为四区,每区各有7枚小乳以曲线连接,此图案历来就被人们产生争议:有的人认为,是龙的身躯,有的人认为是天上的星斗等。正因为如此,它让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美感。而四周的连弧纹沿也引起人们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是装饰图案,而有的人认为是向外四射的阳光等。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属于抽象画法的第二种类型。
图14是战国彩绘镜,直径18.8厘米,扁钮,图15也是战国时期的彩绘镜,直径14厘米,都是河南信阳出土。它們的纹饰都是用彩绘描绘,灰色地纹,其上用粉红色绘出对称的图案,虽然我们看不出它是什么图案,但是人们各能从中体会到力量、美感、奔腾和激情等,它应是一幅抽象画法的精美画卷。
图16是东汉几何纹博局镜,直径10厘米,圆钮。博局纹及八枚乳钉分为四方八区,短斜线圈带外为一周锯齿纹。此画面,完全由几何图形组成,但是它的几何图形却让很多人产生不同的看法,例如:博局纹,有的人认为它是博局棋的图案,有的人认为它是伏羲和女娲手中拿着的规和矩,有的人认为TLV图案是进入天堂的大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符号;而图中的短斜线和锯齿纹,有人认为是一种修饰的边缘图案,有的人认为,这是象征太阳光芒或铜镜光芒的一种表现等,此图案应该符合第二种抽象画法的表现手法。
研究这些历史遗存的铜镜,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伟大和聪明才智,而其中抽象派画法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在深入的研究中,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祖先的聪明才智,更加激发我们对祖国的崇拜和热爱,也更能体现出对古代艺术品研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