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医第一关
秦明的母亲是医院的护士长,她希望儿子长大后当一名医生,而父亲是个刑警,他想让儿子当警察。为了秦明长大后干什么,父母没少争论。秦明在父母的争论中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1998年高中毕业后,秦明选择报考了皖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那时候法医学是个大冷门,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抱有非常大的误解与偏见,有的人甚至不愿意跟做法医的人同桌吃饭。
1999年,香港电视剧《鉴证实录》在内地走红,法医这个充满神秘和刺激的职业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筹备建立法医学系,而这个时候的秦明,已经是法医学系大二的学生。
秦明至今记得,他第一次站在解剖室里面对一具新鲜尸体时,才刚刚过完19岁的生日。1999年8月,经过身为痕迹检验专家的父亲介绍,他回到老家公安局刑警支队的法医部门实习。
一天,秦明所在的部门接到电话,市里发生一起群殴案件,一名18岁的少年中刀身亡,涉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捉拿归案。因为死者为非正常死亡,法医必须到场,秦明就跟着老法医圣兵去了现场。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知道自己早晚要参加尸检,但是事到临头,秦明还是有点紧张。除了紧张外,他还有一肚子疑惑:“既然三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了,案件已经破了,为什么还要去解剖呢?”圣兵告诉秦明:“只要是刑事案件,都要进行尸体解剖检验,这是保证案件准确和完善证据锁链的重要一步。”
尽管是炎热的夏季,但秦明一走进解剖室,还是感到后背袭来一阵阵凉气。解剖台上的尸袋,在不见阳光的室内显得尤为阴森可怕,毕竟新鲜的尸体和学校里的尸体标本有很大区别。
秦明曾无数次期待亲历现场,可事到临头他还是觉得太残酷:当尸袋里的脸慢慢露出来时,秦明简直不敢呼吸。圣兵看出秦明的异样,问秦明要不要先回去。秦明全身都僵住了,却不知哪来的勇气依然盯着解剖台。他在想,如果这一关都挺不过去,还当什么法医呢?
褪去衣服的死者身上的伤痕露出来后,秦明忍着往下看,隐约看到了死者胸腹部翻出来的脂肪和肌肉。经过尸检,死者身中四刀,但只有一刀是致命伤。刺入腹腔的三刀均没有伤及器官和血管,而刺入胸腔的一刀则刺破了心脏,导致他当场死亡。但是侦查人员却告诉法医,审讯过程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均否认自己捅了死者的胸部。
尸体是不会说谎的,死者腹部的三处刀伤边缘都很平整,只有“致命一刀”形成的创口边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皮瓣,这处皮瓣说明致命一刀的刀尖应该是卷刃的。因为通过前期调查和检验工作,凶器与凶手都已一一对应,于是警方很轻松地通过一把卷刃的刀,找到了杀死死者的真凶。这是案件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秦明第一次亲眼见证了法医在破案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尸语者的痛与累
原本以为常年与尸体打交道,会少很多是非,秦明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工作同样给他带来很多误解与委屈。
2009年的一天下午,一名妇女与别人发生口角后,总感觉自己的膝盖不舒服,就去做伤情鉴定。但检验结果出来后,她的伤是退行性改变,是一种老化的象征。妇女因为秦明同事的鉴定结果对自己不利,不断上访。随后,她还在网上搜索法医科成员的信息。很快,她查到了秦明的名字,恰巧和她起纠纷的那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也姓秦。就这样,从没见过秦明的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第二天,合肥论坛上便多了篇“公安厅法医科秦明上蹿下跳为堂妹开脱罪行”的帖子,帖子写得声泪俱下,红极一时。很多网民不论是非真假,看了就把秦明痛骂一顿。这让秦明很是委屈,自己还不到三十岁,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四十多岁中年妇女的“堂兄”,从此,秦明在法医科多了一个“堂兄”的外号。
法医的医学鉴定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即便是非常辛苦,秦明都会仔细检查每一个伤口,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直接导致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有一次,秦明去现场勘查一具蜡化的尸体。虽然已经参与过数百具尸体的检验工作,但秦明一直没有见过蜡化的尸体。尸体放置到解剖台后,师父要求秦明“戴两层手套”,但秦明以两层手套没手感,缝线打结感觉不到线头为由拒绝了,哪知尸检工作完毕后,戴了两层手套的同事们都没事,只有秦明无论用什么清洁工具清洗手指,都无法去除尸体留下的气味。到了晚饭时间,大家吃饭的时候,秦明只能坐在一旁,藏起自己的手,饥肠辘辘。那种气味一直持续了两天时间,秦明买了几斤香菜天天搓手才算消除掉。
虽然干法医很苦很累,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但秦明从未后悔过。他认为,无论谁犯下罪恶,想要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尸体永远不会说谎,而法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听得懂尸体语言的人。
网络作家老秦
2010年,秦明开始写博客,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叫老秦,其实他并不老,是80后,微博头像是一个戴黑框眼镜、穿白大褂飞奔疾驰的平头小伙子。
2012年除夕夜,秦明开始在博客上创作小说,小说基本以他在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但都虚拟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老秦的粉丝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天涯论坛“莲蓬鬼话”版主主动联系秦明去天涯更新,并将他的作品推荐在天涯主页面,小说的点击量曾一度达到每日十万次,这就成了第一部小说《尸语者》的雏形。
有出版商看中了秦明的创作,希望将其小说出版销售,然而秦明却一直犹豫不决,直至一个编辑问秦明: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秦明恍然大悟:自己写小说的目的就是还原法医真相,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法医工作。
打消了顾虑之后,秦明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于2012年9月份顺利出版。没想到,书一面世,便引来读者的热捧,首印一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接连加印几次,后来《尸语者》销售超过十万册。
就在秦明沾沾自喜的时候,有读者泼来冷水:故事情节还不错,但是文笔太差。医科出身的秦明进行了认真反思,随后中断了电脑写作,用了大量时间攻读各类文学作品,并虚心向出版社的编辑朋友请教,在文笔有了一定提高后,才开始继续创作。
经过半年时间创作,秦明的《无声的证词》于2013年5月出版,上架三周时间,首印两万册销售一空,又紧急加印,后来销售了五万册。之后,秦明一鼓作气又出版了第三部小说《第11根手指》,小说中,他将用来解剖尸体的手术刀比作自己的第11根手指。
秦明成了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更是试图普及一些法医学知识,诸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钝挫伤的刀口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尸块找到死者的身份信息等,作者就像一名导师,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真实。有读者说:“看惯了刺激惊恐的小说,第一次看这种看似平淡却很专业的小说,让人对法医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秦明的微博上有三十多万粉丝,且大多是女性,还经常有粉丝跑到他单位门口找他签名。
渐渐地,秦明发现,写小说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医的工作,也能促进自己去总结、反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两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人们都觉得法医神秘,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实中的秦明,也为体重担忧,看到领导绕着走,偶尔会因待遇发点小牢骚。提到写书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直言不讳:“写书的收入比工资高不少,我写一本书,稿费抵好几年的工资,但我写书并不是为了钱。”
从法医先锋到网络作家,秦明用他独特的现场叙事手法,为读者讲述着法医是如何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来进行现场分析、现场重建、犯罪分子刻画,从而破获重大、疑难案件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秦明的母亲是医院的护士长,她希望儿子长大后当一名医生,而父亲是个刑警,他想让儿子当警察。为了秦明长大后干什么,父母没少争论。秦明在父母的争论中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1998年高中毕业后,秦明选择报考了皖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那时候法医学是个大冷门,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抱有非常大的误解与偏见,有的人甚至不愿意跟做法医的人同桌吃饭。
1999年,香港电视剧《鉴证实录》在内地走红,法医这个充满神秘和刺激的职业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筹备建立法医学系,而这个时候的秦明,已经是法医学系大二的学生。
秦明至今记得,他第一次站在解剖室里面对一具新鲜尸体时,才刚刚过完19岁的生日。1999年8月,经过身为痕迹检验专家的父亲介绍,他回到老家公安局刑警支队的法医部门实习。
一天,秦明所在的部门接到电话,市里发生一起群殴案件,一名18岁的少年中刀身亡,涉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捉拿归案。因为死者为非正常死亡,法医必须到场,秦明就跟着老法医圣兵去了现场。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知道自己早晚要参加尸检,但是事到临头,秦明还是有点紧张。除了紧张外,他还有一肚子疑惑:“既然三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了,案件已经破了,为什么还要去解剖呢?”圣兵告诉秦明:“只要是刑事案件,都要进行尸体解剖检验,这是保证案件准确和完善证据锁链的重要一步。”
尽管是炎热的夏季,但秦明一走进解剖室,还是感到后背袭来一阵阵凉气。解剖台上的尸袋,在不见阳光的室内显得尤为阴森可怕,毕竟新鲜的尸体和学校里的尸体标本有很大区别。
秦明曾无数次期待亲历现场,可事到临头他还是觉得太残酷:当尸袋里的脸慢慢露出来时,秦明简直不敢呼吸。圣兵看出秦明的异样,问秦明要不要先回去。秦明全身都僵住了,却不知哪来的勇气依然盯着解剖台。他在想,如果这一关都挺不过去,还当什么法医呢?
褪去衣服的死者身上的伤痕露出来后,秦明忍着往下看,隐约看到了死者胸腹部翻出来的脂肪和肌肉。经过尸检,死者身中四刀,但只有一刀是致命伤。刺入腹腔的三刀均没有伤及器官和血管,而刺入胸腔的一刀则刺破了心脏,导致他当场死亡。但是侦查人员却告诉法医,审讯过程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均否认自己捅了死者的胸部。
尸体是不会说谎的,死者腹部的三处刀伤边缘都很平整,只有“致命一刀”形成的创口边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皮瓣,这处皮瓣说明致命一刀的刀尖应该是卷刃的。因为通过前期调查和检验工作,凶器与凶手都已一一对应,于是警方很轻松地通过一把卷刃的刀,找到了杀死死者的真凶。这是案件定罪量刑的关键证据,秦明第一次亲眼见证了法医在破案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尸语者的痛与累
原本以为常年与尸体打交道,会少很多是非,秦明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工作同样给他带来很多误解与委屈。
2009年的一天下午,一名妇女与别人发生口角后,总感觉自己的膝盖不舒服,就去做伤情鉴定。但检验结果出来后,她的伤是退行性改变,是一种老化的象征。妇女因为秦明同事的鉴定结果对自己不利,不断上访。随后,她还在网上搜索法医科成员的信息。很快,她查到了秦明的名字,恰巧和她起纠纷的那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也姓秦。就这样,从没见过秦明的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第二天,合肥论坛上便多了篇“公安厅法医科秦明上蹿下跳为堂妹开脱罪行”的帖子,帖子写得声泪俱下,红极一时。很多网民不论是非真假,看了就把秦明痛骂一顿。这让秦明很是委屈,自己还不到三十岁,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四十多岁中年妇女的“堂兄”,从此,秦明在法医科多了一个“堂兄”的外号。
法医的医学鉴定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即便是非常辛苦,秦明都会仔细检查每一个伤口,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直接导致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有一次,秦明去现场勘查一具蜡化的尸体。虽然已经参与过数百具尸体的检验工作,但秦明一直没有见过蜡化的尸体。尸体放置到解剖台后,师父要求秦明“戴两层手套”,但秦明以两层手套没手感,缝线打结感觉不到线头为由拒绝了,哪知尸检工作完毕后,戴了两层手套的同事们都没事,只有秦明无论用什么清洁工具清洗手指,都无法去除尸体留下的气味。到了晚饭时间,大家吃饭的时候,秦明只能坐在一旁,藏起自己的手,饥肠辘辘。那种气味一直持续了两天时间,秦明买了几斤香菜天天搓手才算消除掉。
虽然干法医很苦很累,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但秦明从未后悔过。他认为,无论谁犯下罪恶,想要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尸体永远不会说谎,而法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听得懂尸体语言的人。
网络作家老秦
2010年,秦明开始写博客,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叫老秦,其实他并不老,是80后,微博头像是一个戴黑框眼镜、穿白大褂飞奔疾驰的平头小伙子。
2012年除夕夜,秦明开始在博客上创作小说,小说基本以他在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但都虚拟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老秦的粉丝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天涯论坛“莲蓬鬼话”版主主动联系秦明去天涯更新,并将他的作品推荐在天涯主页面,小说的点击量曾一度达到每日十万次,这就成了第一部小说《尸语者》的雏形。
有出版商看中了秦明的创作,希望将其小说出版销售,然而秦明却一直犹豫不决,直至一个编辑问秦明: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秦明恍然大悟:自己写小说的目的就是还原法医真相,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法医工作。
打消了顾虑之后,秦明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于2012年9月份顺利出版。没想到,书一面世,便引来读者的热捧,首印一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接连加印几次,后来《尸语者》销售超过十万册。
就在秦明沾沾自喜的时候,有读者泼来冷水:故事情节还不错,但是文笔太差。医科出身的秦明进行了认真反思,随后中断了电脑写作,用了大量时间攻读各类文学作品,并虚心向出版社的编辑朋友请教,在文笔有了一定提高后,才开始继续创作。
经过半年时间创作,秦明的《无声的证词》于2013年5月出版,上架三周时间,首印两万册销售一空,又紧急加印,后来销售了五万册。之后,秦明一鼓作气又出版了第三部小说《第11根手指》,小说中,他将用来解剖尸体的手术刀比作自己的第11根手指。
秦明成了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更是试图普及一些法医学知识,诸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钝挫伤的刀口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尸块找到死者的身份信息等,作者就像一名导师,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真实。有读者说:“看惯了刺激惊恐的小说,第一次看这种看似平淡却很专业的小说,让人对法医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秦明的微博上有三十多万粉丝,且大多是女性,还经常有粉丝跑到他单位门口找他签名。
渐渐地,秦明发现,写小说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医的工作,也能促进自己去总结、反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两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人们都觉得法医神秘,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实中的秦明,也为体重担忧,看到领导绕着走,偶尔会因待遇发点小牢骚。提到写书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直言不讳:“写书的收入比工资高不少,我写一本书,稿费抵好几年的工资,但我写书并不是为了钱。”
从法医先锋到网络作家,秦明用他独特的现场叙事手法,为读者讲述着法医是如何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来进行现场分析、现场重建、犯罪分子刻画,从而破获重大、疑难案件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