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旨在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产生背景及内涵出发,探究其实施的初步效应,从而发现国家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据此提出优化建议。“一带一路”是由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领头协调的国家高层次的战略规划,作为国家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其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特色,适时制定合适的阶段目标并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战略实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26
1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时,先后倡议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从统筹规划到颁布实施不到两年的时间,乍一看似横空出世,实则是有计划的层层推进,也是响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实则是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其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睦邻友好,并与有意愿进行合作的国家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进退,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的重心在于基建互通,其次是各国的经贸合作,进而推进沿线国家的发展。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产生的背景应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国内国民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出现产能过剩。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存度高,原油价格波动大,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4月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标志着过去10年能源流动的大转变达到高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加强沿线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时可以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急需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上争夺话语权,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 “一带一路”的战略效应
经过2013年的初见雏形,2014年的酝酿,2015年的正式发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规划到初步实施不到两年,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是在合作方面。目前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参与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分别投入5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予以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巩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若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五通”,即与沿线各国实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将对我国相关产业产生极强的带动作用。
二是在外交方面。《“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份表述具体、实在、形象的战略性政策文件。中国更加立场鲜明,清晰地表达了外交理念和合作意愿。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主流的国际战略,体现了“周边是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同时向全世界发声,为了谋求共同发展,中国倡导各国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四家铁路基建装备央企的营业收入均创新高,这更加凸显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
四是经济发展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还未完全消除,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促进了经济复苏,国内外形成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大流通,进而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使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3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知差异。“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横跨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沿线多为经济活力高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思想观念都存在差异。有差异必定会阻碍沿线各国实施政策沟通,不能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共同发展。
二是风险控制。“一带一路”战略的收益和风险并存,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定是高风险,高收益。由于战略的长期性,“一带一路”在推动过程中将会累积众多矛盾和冲突,厚积薄发,呈现出系统联动性,牵一发动全身的局面。“一带一路”涉及多方利益,这中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一旦爆发,影响力之大,协调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以中国目前之能力来应对,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存在着能力不足和集体行动的局限性。
三是格局变动问题。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所长郑永年曾提出,当前国际格局呈现出中国迅速崛起、美国相对衰落、日本对美国信任程度下降、俄罗斯地缘政治复杂的态势。美国对中国崛起抱有疑虑,因此其全球政策向亚太倾斜,试图借“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霸权地位。俄罗斯担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介入其中亚地区,产生“离心力”,高度警戒中国的介入。
四是信任危机。其他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对美国在亚洲统治地位的挑战,是在布置世纪大局,企图改变欧亚格局,担心对中国贸易和投资过度依赖,难以赢得别国的支持和响应。
4 “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化建议
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案,因此在战略规划出台后,需要反复评估效果,发现问题,推进改进策略。“一带一路”是国家级的中长期战略,实施过程必定会累积各种复杂的问题,能否达到预计效果,有待考量和努力。其目标是满足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的需要,实现“五通”。 第一,因地制宜,协调认知差异。综合分析各国不同的制度和法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进行协调。“一带一路”作为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如若不能协调认知差异,以后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在外交方面要多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各国的想法和政策变动。
第二,及时防范控制风险。中国需发挥主要作用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合理分配调动各国的资源,协调好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整体规划。面对风险,先分散,再各个击破,绝对不能任由风险累积。如果不能完全化解,就及时将其降至最低,使其可控。
第三,包容互惠,倡导中美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以不激化中美矛盾为前提进行,才能吸引中间地带的国家合作。美国在亚太格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不能忽视其作用,有美国助力,战略将会进展的更加顺利。同时,也要以包容互惠的姿态对待沿线国家,赢得支持,共同推进战略的实施。
第四,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赢得信任。中国要想吸引沿线国家与我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首先,自身要足够强大,才能为他国排忧解难,遮风挡雨。因此,国内应积极鼓励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阐明立场,中国不是在布置世纪大局,而是为了谋求共同发展,和合作国家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5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为中国的发展规划,也是为了全球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有经验为各国提供支持,合理优化配置各国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惠敏,曹红辉.“一带一路”的动因与挑战[J].全球化,2015(6):66-77,132.
[2]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10-12.
[3]陈金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J].商,2015(15):64-65.
[4]胡江云.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规划落地[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5):29-31.
[5]田惠敏.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6]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J].中国市场,2015(25).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战略实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26
1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时,先后倡议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从统筹规划到颁布实施不到两年的时间,乍一看似横空出世,实则是有计划的层层推进,也是响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实则是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其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睦邻友好,并与有意愿进行合作的国家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进退,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的重心在于基建互通,其次是各国的经贸合作,进而推进沿线国家的发展。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互联互通有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产生的背景应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国内国民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出现产能过剩。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存度高,原油价格波动大,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4月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标志着过去10年能源流动的大转变达到高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加强沿线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时可以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急需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上争夺话语权,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 “一带一路”的战略效应
经过2013年的初见雏形,2014年的酝酿,2015年的正式发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规划到初步实施不到两年,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是在合作方面。目前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参与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分别投入5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予以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巩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若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五通”,即与沿线各国实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将对我国相关产业产生极强的带动作用。
二是在外交方面。《“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份表述具体、实在、形象的战略性政策文件。中国更加立场鲜明,清晰地表达了外交理念和合作意愿。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主流的国际战略,体现了“周边是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同时向全世界发声,为了谋求共同发展,中国倡导各国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四家铁路基建装备央企的营业收入均创新高,这更加凸显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
四是经济发展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还未完全消除,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促进了经济复苏,国内外形成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大流通,进而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使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3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知差异。“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横跨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沿线多为经济活力高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思想观念都存在差异。有差异必定会阻碍沿线各国实施政策沟通,不能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共同发展。
二是风险控制。“一带一路”战略的收益和风险并存,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定是高风险,高收益。由于战略的长期性,“一带一路”在推动过程中将会累积众多矛盾和冲突,厚积薄发,呈现出系统联动性,牵一发动全身的局面。“一带一路”涉及多方利益,这中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一旦爆发,影响力之大,协调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以中国目前之能力来应对,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存在着能力不足和集体行动的局限性。
三是格局变动问题。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所长郑永年曾提出,当前国际格局呈现出中国迅速崛起、美国相对衰落、日本对美国信任程度下降、俄罗斯地缘政治复杂的态势。美国对中国崛起抱有疑虑,因此其全球政策向亚太倾斜,试图借“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霸权地位。俄罗斯担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介入其中亚地区,产生“离心力”,高度警戒中国的介入。
四是信任危机。其他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对美国在亚洲统治地位的挑战,是在布置世纪大局,企图改变欧亚格局,担心对中国贸易和投资过度依赖,难以赢得别国的支持和响应。
4 “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化建议
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案,因此在战略规划出台后,需要反复评估效果,发现问题,推进改进策略。“一带一路”是国家级的中长期战略,实施过程必定会累积各种复杂的问题,能否达到预计效果,有待考量和努力。其目标是满足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的需要,实现“五通”。 第一,因地制宜,协调认知差异。综合分析各国不同的制度和法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进行协调。“一带一路”作为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如若不能协调认知差异,以后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在外交方面要多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各国的想法和政策变动。
第二,及时防范控制风险。中国需发挥主要作用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合理分配调动各国的资源,协调好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整体规划。面对风险,先分散,再各个击破,绝对不能任由风险累积。如果不能完全化解,就及时将其降至最低,使其可控。
第三,包容互惠,倡导中美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以不激化中美矛盾为前提进行,才能吸引中间地带的国家合作。美国在亚太格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不能忽视其作用,有美国助力,战略将会进展的更加顺利。同时,也要以包容互惠的姿态对待沿线国家,赢得支持,共同推进战略的实施。
第四,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赢得信任。中国要想吸引沿线国家与我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首先,自身要足够强大,才能为他国排忧解难,遮风挡雨。因此,国内应积极鼓励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阐明立场,中国不是在布置世纪大局,而是为了谋求共同发展,和合作国家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5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为中国的发展规划,也是为了全球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有经验为各国提供支持,合理优化配置各国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惠敏,曹红辉.“一带一路”的动因与挑战[J].全球化,2015(6):66-77,132.
[2]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10-12.
[3]陈金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J].商,2015(15):64-65.
[4]胡江云.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规划落地[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5):29-31.
[5]田惠敏.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6]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J].中国市场,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