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这样的阐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索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恰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搜集和运用学习资源,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合适的情境,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
“智慧的启迪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疑问情境,培养思维创新
心理学认为,疑问最容易产生探索性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情感意识的培养,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往往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会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能得以孕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利用教学艺术,把死的知识盘活,善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创设一种宽松、融洽、民主的氛围,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自己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集体讨论,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思维创新提供机会。
例如,学习“保护空气”这一节之后,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后果及防治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我布置学生收集“你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的现象?”并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些污染,使天空更蓝。同学们以身边污染空气的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燃料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西气东输的天然气),改进工艺流程,对汽车排放废气及工业排放废气的处理,……等许多建议和方案。又例在学过排水集气法的原理之后,教师提出,“你怎样才能用一矿泉水瓶收集一整瓶我市风景区善卷洞中的气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个疑问情境下,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并利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感悟化学,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又能培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活动最好的办法是做,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是在活动中汇总并得到表现。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质量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学习材料与信息,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怀着极大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就能积极参与探索与创新,创新意识也极易萌发。
例如,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等信息,教师提供有关仪器,让学生设计一套“你认为最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装置有创意,活动开展后,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自动手,设计出许多有创意的装置,如有些小组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广口瓶代替试管,甚至有些小组设计出用底部破裂的试管与烧杯作为反应装置……,最后教师作激励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通过活动探究,使每位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使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呜,进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生活的机会,通过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考、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强化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过氧气性质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我们一般在灯泡中加入少量白磷,这是为什么?是否可用硫来替代?又如在学过二氧化碳性质之后,我让学生设计怎样测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再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可让学生比较它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异同之点,同时提出:因为一氧化碳有毒,那么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收集、处理尾气?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有的找资料收集信息,有的咨询家长,并设计出用气球收集,活性炭吸附……等方案。因为这些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学生对此类问题很感兴趣,这不就是我们期待学生应有的创新激情吗?
总之,课堂教学中蕴涵养巨大的活力,化学教学应根据时代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的萌芽不断茁长成壮。
“智慧的启迪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疑问情境,培养思维创新
心理学认为,疑问最容易产生探索性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情感意识的培养,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往往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会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能得以孕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利用教学艺术,把死的知识盘活,善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创设一种宽松、融洽、民主的氛围,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自己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集体讨论,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思维创新提供机会。
例如,学习“保护空气”这一节之后,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后果及防治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我布置学生收集“你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的现象?”并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些污染,使天空更蓝。同学们以身边污染空气的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燃料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西气东输的天然气),改进工艺流程,对汽车排放废气及工业排放废气的处理,……等许多建议和方案。又例在学过排水集气法的原理之后,教师提出,“你怎样才能用一矿泉水瓶收集一整瓶我市风景区善卷洞中的气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个疑问情境下,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并利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感悟化学,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又能培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活动最好的办法是做,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是在活动中汇总并得到表现。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质量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学习材料与信息,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怀着极大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就能积极参与探索与创新,创新意识也极易萌发。
例如,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有关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等信息,教师提供有关仪器,让学生设计一套“你认为最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装置有创意,活动开展后,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自动手,设计出许多有创意的装置,如有些小组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广口瓶代替试管,甚至有些小组设计出用底部破裂的试管与烧杯作为反应装置……,最后教师作激励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通过活动探究,使每位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使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呜,进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生活的机会,通过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考、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强化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过氧气性质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我们一般在灯泡中加入少量白磷,这是为什么?是否可用硫来替代?又如在学过二氧化碳性质之后,我让学生设计怎样测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再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可让学生比较它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异同之点,同时提出:因为一氧化碳有毒,那么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收集、处理尾气?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有的找资料收集信息,有的咨询家长,并设计出用气球收集,活性炭吸附……等方案。因为这些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学生对此类问题很感兴趣,这不就是我们期待学生应有的创新激情吗?
总之,课堂教学中蕴涵养巨大的活力,化学教学应根据时代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的萌芽不断茁长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