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尿失禁中医辨证论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对中风后尿失禁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7.06%、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4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4d和第28d组间比较,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中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对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尿失禁;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0-01
  由于中风时排尿中枢受到损害,支配排尿反射的神经失去控制,患者可出现尿失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导致尿路感染、褥疮等,不利于中风的康复[1]。笔者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常规使用西药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和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①年龄≤70岁;②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者;③符合尿失禁的诊断标准[3]。
  1.2排除标准①中风前即有尿失禁或尿储留者;②其他中枢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③膀胱结石或肿瘤等下尿路梗阻患者;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⑥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和重度抑郁症者;⑦针刺穴位或其附近有皮损者;⑧对本类药物过敏者;⑨不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前失访者。
  1.3一般资料将符合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0-69岁,平均(66.12±3.84)岁;病程1个月-8月,平均(4.36±1.62)月。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1-70岁,平均(65.39±3.68)岁;病程1个月-10月,平均(4.51±1.63)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康复训练;嘱患者做提肛运动,每次做50个,每日3次;并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疗程28d。
  1.4.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和中药治疗。针刺取穴选择百会、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阴陵泉,行补法1min,每日1次,留针30min。艾灸取穴选择关元、肾俞、足三里,行温和灸,每日1次,每穴约灸10min,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无灼痛为度。中药以缩泉丸为基础进行加减。基本处方:乌药、黄芪、茯神、益智仁、山茱萸各20g、山药、五味子、龙骨、牡蛎各15g、肉桂、甘草各6g。根据患者伴随症状随证加减。1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疗程28d。
  1.5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1.5.1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患者排尿频率、尿量、尿失禁次数、程度等;并以B超测定膀胱最大容量。
  1.5.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4]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患者能自行控制排尿;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小便时有尿意感,小便能基本自控;好转:小便有一定控制能力,失控次数较治疗前减少1/3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7.06%、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4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1n1痊愈1显效1有效1无效1总有效观察组168132(47.06)①126(38.24)17(10.29)13(4.41)165(95.59)①对照组160110(16.67)112(20.00)120(33.33)118(30.00)142(70.00)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膀胱容量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4d和第28d组间比较,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32组膀胱容量比较(mL)
  组别1n1治疗前1治疗后14d1治疗后28d观察组1681215±31①1274±42②③1326±29②④对照组1601210±331265±38③1307±34④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③P<0.05,④P<0.01。
  3讨论
  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外研究显示[5],随着时间不同,尿失禁的发生率从15%-40%不等。盆底锻炼和生物反馈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本病属于中医学“遗溺”范畴。肾主津液、主闭藏,与膀胱互为表里。若肾阳气受损,膀胱虚冷,失其温养,则不能制约小便,而发生尿失禁。治当以补肾缩尿為大法。故笔者采用针刺、艾灸和中药的中医综合疗法进行辨证论治。针刺百会、四神聪可醒脑开窍,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阴陵泉可补益正气,温肾助阳,缩尿止遗;艾灸关元、肾俞、足三里亦可温肾缩尿。“膀胱不约为遗溺。”缩泉丸是治疗膀胱虚寒证的经典方剂,以之加味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可去处下焦虚寒,恢复膀胱约束之功,从而缩尿止遗。总之,针灸和中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对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马晓辉,张爱梅.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3,28(3):606-607.
  [2]中华医学会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吕哲,杨冰,赵平丽.补肾缩泉、祛瘀益智法及缩泉益智汤治疗中风后小便频数及失禁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229-230.
  [4]翁方中,周瑞祥.针、药、灸三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6例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198-200.
  [5]Patel,M,Coshall,C,Rudd,AG,et al.Natural history and effects on 2-year outcome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troke[J].Stroke,2001,32(1):122-1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我院3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调查,探讨减少不合理剖宫产的方法。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近三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自愿选择剖宫产者显著增加。结论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加强宣教,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的剖宫产术。  【关键词】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分析;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8-01The cause
期刊
2019年4月29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高达71.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仍较为严重。  ▲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众所周知,近视有看远处模糊、眯眼的症状。刚出生的婴儿眼球还未发育完全,多为远视,眼球前后径约为17毫米,随着眼睛的发育,眼球逐渐增大,前后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减低,在1~2岁,
期刊
目的 阐明磁共振成像(MRI)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对脑膜瘤与胶质瘤鉴别诊断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方法 按设计的统一标准,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或脑膜瘤患者1 14例,其中脑膜瘤患者50例,胶质瘤患者64例.在入院常规检查基础上,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血清VEGF、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检查
血液是流动在我们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这条“生命之舟”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两类成分组成。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其中的白细胞充当着我们人体的健康卫士,帮助我们抵御外来有害物质的侵略。  但是,我们所说的白细胞并不是一种细胞,而是一类细胞的统称。白细胞的大家庭由五个兄弟组成,它们在体内互相协调,个个都是“杀敌勇士”,拥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当人体生病或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很多
期刊
目的:分析伴自身免疫现象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2013年8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93例,按照自身抗体检查和肝穿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