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物资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钢琴组曲——《壮乡组曲》是一首带有壮族民歌音乐元素全新创作的作品,是作者——倪洪进先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之际来广西采风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钢琴组曲。这部作品虽然有很强的民族风格,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它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新的作品。
【关键词】:《壮乡组曲》;壮族民歌;壮族民歌
《壮乡组曲》由《船从远方来》,《歌圩》,《摇篮曲》,《酒歌》四首标题乐曲组成。这四首乐曲既独立又有联系,它们把广西壮族人民参加三月三歌圩盛世把广西壮族人民从各地乘船赶歌圩,在歌圩中快乐地对歌,一天盛世过后休息的安静,最后畅快喝酒场景这一系列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一)第一首《船从远方来》。这一乐曲的蓝本是来源于广西武鸣侗族民歌。其曲名也和这首民歌曲名相同。作者采用了其民族音调将其发展而来的。根据歌词,《船从远方来》实际上是一首情景如画的江上随水漂流,而心上的妹妹则在花香鸟语、绿树成林的河岸上行走,他们以物拟人,以人拟物相互对歌传情。按传统习惯, “世上只有藤缠树”,所以,“只有船靠岸,不见岸靠船”。也体现了壮乡人们爱唱歌的特点,无论何时何地都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又因为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润湿气候,降水量是全国降水量较高的一个地区。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原因,广西的河流众多,而且流量丰沛,所以常常以船作为交通工具。在《刘三姐》电影里刘三姐与阿牛哥对歌中就有这么一句问答式的歌词——“什么无脚走天下?”其答案就是船。这个也证明了船是壮乡人们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倪洪进先生就把这首情歌演变成各乡各地喜爱唱歌的壮乡人民从方圆几十里外乘船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月三歌墟的情景。而且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仿佛就置身于画面当中,坐着船,感受着河水欢快地流淌,还可以隐约听到优美的山歌从远处飘来的感觉。让人感到无限的惬意。
例一:
《船从远方来》让听众清晰地看到一幅秀美的山水图。一开始十六分音符的下行音阶一下子就抓住了聆听者的耳朵,顿时把聆听者推入了这幅山水图中。主旋律用左手表现,灵活的右手表现水的流动性。右手所演奏表现的这些波涛滚滚的江水都是由左手的旋律做引导的。作者运用清脆连贯,圆润流畅的音阶和琶音交替出现象征江水,用大量的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来表现正在欢快流淌的江水。作者也把流淌的江水分为两个部分:起先是一串三连音进行,接着为大量十六分音符的运用,将江水由“涟漪”扩展到“波涛汹涌”,一步步将乐曲推向高潮。从而把聆听者带进了奇山秀水之中。
(二)第二首《歌墟》。這首《歌墟》的音乐元素取材于广西德宝壮族二声部山歌《林中来了白裙子》。原山歌歌词描绘了林中迷人的景色,把爱穿白裙子的壮族姑娘比喻成盛开的茉莉花。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倾注了对姑娘的一片爱慕之情。作者倪红进先生运用这首曲子的音调表现的是壮乡人民在歌墟中欢快对歌的场景。
例二:
歌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活动,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每逢三月三,各乡各屯的男女青年三五成群相约和其他乡屯的青年男女到野外山坡去集体对歌,互相表达爱慕之情,有时通宵达旦,黎明方回。而之所以大部分壮族民歌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也要归功于歌墟。经过在歌墟中不断的传唱,口耳相传才得以完好的保存。这一曲就是描写壮乡青年男女在歌墟上互传情歌,互诉真情的情景。表现了壮乡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
在“歌墟”中,作者就把这一句民歌(例三所示)作为此曲的音乐动机。在第一段中反复重复这个音乐动机。不过明显作者在节奏的运用上变化创新。但仍然保留相同的拍号,作者将动机在不同的音高上重复体现一种在山中演唱出现回声的感觉。同样在TEMPOⅠ作者运用了复调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在歌墟中一唱一和相互对歌的场景。
(三) 第三首《摇篮曲》。《摇篮曲》为Andante sostenuto稍慢的行板。听过第二曲“歌墟” 欢快,愉悦而且具有舞蹈性的旋律后,第三曲“摇篮曲”让听众看到了壮乡宁静安详的一面。
此乐章的蓝本来自广西隆安县民歌——摇篮曲《宝宝睡得甜》。这是流行与广西隆安的壮族儿歌。我们从歌词“妈妈去种田,给你找果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爸爸给小孩唱得一首摇篮曲。音乐民族习俗得原因,妇女是主要得劳动力,男人是在家煮饭带小孩的。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得摇篮曲大多都是由妈妈来唱给小孩听,哄他们睡觉。整首歌曲柔和温柔,因为音域不宽,所以感觉父亲一直在喃喃细语温柔地哄小孩睡觉。让人感觉到亲切,也体现了父亲对小孩得关怀和喜爱的真挚情感。
例三:
在曲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的交替。起先只在伴奏中出现,到后来旋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交替。在左手的伴奏中,出现了三连音的节奏型,这样的节奏型在曲子中占了主要的作用,始终贯穿曲子。这样得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摇篮摇晃感。让人感觉到很贴切和温馨。
(四)第四首《酒歌》。 《酒歌》Vivace 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活泼的。“酒歌”这一乐段是的音乐素材是来源于广西邕宁县的壮族民歌《酒歌》。按照壮族民歌题材分类属于风俗歌类。其中风俗歌又包括酒歌,“调莫贝”(哭嫁歌),“伦地洛”(拦路歌),春牛调,摇篮曲,儿歌和摇儿歌等等。在壮族聚居的村庄部落中,每当有喜庆的大日子或者亲戚朋友们聚会的时候,壮族人民都喜欢用酒歌来助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有酒必有歌的传统。所以说酒歌是壮族人民在庆祝喜庆大日子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为酒歌都是在欢快酣畅的情况下演唱的,所以其感情豪壮,诙谐有趣,节奏沉穩,旋律奔放。节奏中还常常带有舞蹈性。第四曲“酒歌”取材于邕宁壮族民歌《酒歌唱起迎太阳》。
乐曲中保留了原民歌中的节奏特点。
例四:
这是一个欢快具有舞蹈性的乐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一首旋律如此奔放的乐曲放在最后。主要是想把整一组乐曲再一次推向高潮。这样的结尾可以让听众一直沉浸在乐曲中的快乐。
倪红进先生在《壮乡组曲》中很好地保存了四首广西壮族的民歌。同时也很好地将其推广。因为从古流传至今的民歌,大多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传统的民歌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点。倪红进先生将其民歌音乐元素加入钢琴曲中,势必扩大了听众群。这对民歌的推广是很好的帮助,再者倪红进先生是将壮族民歌音乐元素和西方古老的作曲体裁的结合。这是让壮族民歌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也是之后的作曲家可以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杨凌云.壮乡组曲的创作特点简析[J].艺术探索,2000(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邵红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J].福建艺术,2003(3).
【摘要】:钢琴组曲——《壮乡组曲》是一首带有壮族民歌音乐元素全新创作的作品,是作者——倪洪进先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之际来广西采风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钢琴组曲。这部作品虽然有很强的民族风格,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它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新的作品。
【关键词】:《壮乡组曲》;壮族民歌;壮族民歌
《壮乡组曲》由《船从远方来》,《歌圩》,《摇篮曲》,《酒歌》四首标题乐曲组成。这四首乐曲既独立又有联系,它们把广西壮族人民参加三月三歌圩盛世把广西壮族人民从各地乘船赶歌圩,在歌圩中快乐地对歌,一天盛世过后休息的安静,最后畅快喝酒场景这一系列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一)第一首《船从远方来》。这一乐曲的蓝本是来源于广西武鸣侗族民歌。其曲名也和这首民歌曲名相同。作者采用了其民族音调将其发展而来的。根据歌词,《船从远方来》实际上是一首情景如画的江上随水漂流,而心上的妹妹则在花香鸟语、绿树成林的河岸上行走,他们以物拟人,以人拟物相互对歌传情。按传统习惯, “世上只有藤缠树”,所以,“只有船靠岸,不见岸靠船”。也体现了壮乡人们爱唱歌的特点,无论何时何地都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又因为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润湿气候,降水量是全国降水量较高的一个地区。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原因,广西的河流众多,而且流量丰沛,所以常常以船作为交通工具。在《刘三姐》电影里刘三姐与阿牛哥对歌中就有这么一句问答式的歌词——“什么无脚走天下?”其答案就是船。这个也证明了船是壮乡人们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倪洪进先生就把这首情歌演变成各乡各地喜爱唱歌的壮乡人民从方圆几十里外乘船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月三歌墟的情景。而且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仿佛就置身于画面当中,坐着船,感受着河水欢快地流淌,还可以隐约听到优美的山歌从远处飘来的感觉。让人感到无限的惬意。
例一:
《船从远方来》让听众清晰地看到一幅秀美的山水图。一开始十六分音符的下行音阶一下子就抓住了聆听者的耳朵,顿时把聆听者推入了这幅山水图中。主旋律用左手表现,灵活的右手表现水的流动性。右手所演奏表现的这些波涛滚滚的江水都是由左手的旋律做引导的。作者运用清脆连贯,圆润流畅的音阶和琶音交替出现象征江水,用大量的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来表现正在欢快流淌的江水。作者也把流淌的江水分为两个部分:起先是一串三连音进行,接着为大量十六分音符的运用,将江水由“涟漪”扩展到“波涛汹涌”,一步步将乐曲推向高潮。从而把聆听者带进了奇山秀水之中。
(二)第二首《歌墟》。這首《歌墟》的音乐元素取材于广西德宝壮族二声部山歌《林中来了白裙子》。原山歌歌词描绘了林中迷人的景色,把爱穿白裙子的壮族姑娘比喻成盛开的茉莉花。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倾注了对姑娘的一片爱慕之情。作者倪红进先生运用这首曲子的音调表现的是壮乡人民在歌墟中欢快对歌的场景。
例二:
歌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活动,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每逢三月三,各乡各屯的男女青年三五成群相约和其他乡屯的青年男女到野外山坡去集体对歌,互相表达爱慕之情,有时通宵达旦,黎明方回。而之所以大部分壮族民歌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也要归功于歌墟。经过在歌墟中不断的传唱,口耳相传才得以完好的保存。这一曲就是描写壮乡青年男女在歌墟上互传情歌,互诉真情的情景。表现了壮乡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
在“歌墟”中,作者就把这一句民歌(例三所示)作为此曲的音乐动机。在第一段中反复重复这个音乐动机。不过明显作者在节奏的运用上变化创新。但仍然保留相同的拍号,作者将动机在不同的音高上重复体现一种在山中演唱出现回声的感觉。同样在TEMPOⅠ作者运用了复调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在歌墟中一唱一和相互对歌的场景。
(三) 第三首《摇篮曲》。《摇篮曲》为Andante sostenuto稍慢的行板。听过第二曲“歌墟” 欢快,愉悦而且具有舞蹈性的旋律后,第三曲“摇篮曲”让听众看到了壮乡宁静安详的一面。
此乐章的蓝本来自广西隆安县民歌——摇篮曲《宝宝睡得甜》。这是流行与广西隆安的壮族儿歌。我们从歌词“妈妈去种田,给你找果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爸爸给小孩唱得一首摇篮曲。音乐民族习俗得原因,妇女是主要得劳动力,男人是在家煮饭带小孩的。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得摇篮曲大多都是由妈妈来唱给小孩听,哄他们睡觉。整首歌曲柔和温柔,因为音域不宽,所以感觉父亲一直在喃喃细语温柔地哄小孩睡觉。让人感觉到亲切,也体现了父亲对小孩得关怀和喜爱的真挚情感。
例三:
在曲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的交替。起先只在伴奏中出现,到后来旋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交替。在左手的伴奏中,出现了三连音的节奏型,这样的节奏型在曲子中占了主要的作用,始终贯穿曲子。这样得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摇篮摇晃感。让人感觉到很贴切和温馨。
(四)第四首《酒歌》。 《酒歌》Vivace 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活泼的。“酒歌”这一乐段是的音乐素材是来源于广西邕宁县的壮族民歌《酒歌》。按照壮族民歌题材分类属于风俗歌类。其中风俗歌又包括酒歌,“调莫贝”(哭嫁歌),“伦地洛”(拦路歌),春牛调,摇篮曲,儿歌和摇儿歌等等。在壮族聚居的村庄部落中,每当有喜庆的大日子或者亲戚朋友们聚会的时候,壮族人民都喜欢用酒歌来助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有酒必有歌的传统。所以说酒歌是壮族人民在庆祝喜庆大日子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为酒歌都是在欢快酣畅的情况下演唱的,所以其感情豪壮,诙谐有趣,节奏沉穩,旋律奔放。节奏中还常常带有舞蹈性。第四曲“酒歌”取材于邕宁壮族民歌《酒歌唱起迎太阳》。
乐曲中保留了原民歌中的节奏特点。
例四:
这是一个欢快具有舞蹈性的乐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一首旋律如此奔放的乐曲放在最后。主要是想把整一组乐曲再一次推向高潮。这样的结尾可以让听众一直沉浸在乐曲中的快乐。
倪红进先生在《壮乡组曲》中很好地保存了四首广西壮族的民歌。同时也很好地将其推广。因为从古流传至今的民歌,大多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传统的民歌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点。倪红进先生将其民歌音乐元素加入钢琴曲中,势必扩大了听众群。这对民歌的推广是很好的帮助,再者倪红进先生是将壮族民歌音乐元素和西方古老的作曲体裁的结合。这是让壮族民歌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也是之后的作曲家可以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杨凌云.壮乡组曲的创作特点简析[J].艺术探索,2000(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邵红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J].福建艺术,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