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活动”起来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表现事物活动过程的,因此针对这些教材内容,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不但能使生物课“活动”起来,而且能够提升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 生物课活动表演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因材施教”是强调对教材的处理既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又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就生物课程而言,由于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是表现事物(包括人或动物)活动过程的,因此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如果考虑到教材的这一特点,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不但能使得这些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的生物教学中就尝试着应用“活动法”来处理这些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活动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化即是指用活动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学科教学(非活动类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促内化,通过内化促发展”。[1]的确,学习有效与否,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有关,活动化教学由于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初一生物下册有一节内容是讲“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由于气体交换是在人的内部进行,不但看不到,气体交换线路和过程还很复杂,比较难掌握,于是我将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了三个活动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化难为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我将这一节的内容设计成了可供表演的一个情景。具体说就是准备道具,布置场地,将讲台看作肺泡,将老师手中拿着的红色圆形纸片看作外来的氧气,将走道看作是血管,选几位手拿标有二氧化碳的蓝色纸牌的同学扮演组织细胞,站在教室后面,再选几个头上戴着红细胞标志的同学扮演血液中的红细胞;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先在我所代表的肺泡这里拿象征氧气的红色圆形纸片,然后“流动”在走道内,当他们到达组织细胞时用“氧气”从同学的手中交换“二氧化碳”,再从另一边的走道回到肺泡中用“二氧化碳”来交换“氧气”,这样表演一圈表明完成一次气体交换(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也为了使观看的同学都能够看仔细,表演可反复进行几次)。最后当表演结束,我让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把气体交换的过程先用口头进行叙述,然后再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由于有了直观的表演,许多学生不但能准确描述,而且能准确画出示意图。除此之外,在表演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反映,发现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情绪都十分高涨,这和我以往用讲述的方式教授这节内容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由此证明,在生物课中采用活动的方式处理教材这些活动性的内容不但可行,而且有效。
  二、通过活动化抽象为具体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2]的确,正因为人具有好动和不满足的天性,才有了各种探求知识的欲望。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通过活动在满足学生的这种天性。生物学科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涉及面很广,其中很多内容是无法看到的,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知之甚少,因此单凭教师讲授很难达到目的,有时老师讲半天,学生也不见得就能明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活动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就非常必要。例如“生物的性状和遗传”这一节内容,由于所涉及的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这样既看不到又摸不着的物质,因此如何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识向来都是教师们头疼的事情。我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采用的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的表演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先精心设计情节和情景、挑选学生做演员、准备道具,让两个佩戴D符号的高而胖的学生扮演显性基因,让两个佩戴d符号的小而瘦的学生扮演隐性基因,并让他们分别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显性基因,住在细胞核里的染色体上,我控制生物的显性性状……这些都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开始表演,表演分三步进行:一、表演两种不同基因组合时的特征,让d和D相遇,由于d小而瘦而被挡在了D高而胖的身后,不但没有露脸的机会,而且由于争不过,也无法出头露面,这样两种基因组合时表现显性性状的特征就被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基因组成为Dd;二、两种显性基因组合时的情景,两个高而胖的D相遇,他们见面时就像双胞胎见了面,亲热异常,又拥抱又握手,不但互相都能露脸,而且谁都有发言权,这样DD组合时也表现显性性状的特征就展示了出来;三、两个小而瘦的d组合在一起,他们见面时也亲热异常,并且互诉衷肠,仿佛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样两个隐性基因dd组合时表现隐性性状的特征也被形象的展示了出来。由于采用表演的方法,整节内容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形象,一节令人头疼的内容就在有趣的表演中轻松搞定,效果十分理想。
  三、通过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学会合作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模式的转变。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由于合作学习涉及到“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3]等要素,因此如何将这些要素与教学相结合就值得每位教师深思。初二生物有一节内容是讲“神奇的微生物”的,尽管微生物无处不在,但要让同学们有真切感受,必须通过系列实验才能完成,而系列实验一个人无法进行,必须有许多同学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了进来的实验活动来组织教学。首先要把学生们分成8个小组,各组每位同学都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每组负责熬制培养基的同学,在实验室把熬好的明胶分装在清洁的培养皿中。每组负责采集的同学拿着培养皿分别在教室、楼道、操场、草地、口腔、钱币、手心等事先选中的场所采集微生物。最后一组的同学作对照组,不采集直接密封。前七个组采集好后把培养皿密封起来不再打开,贴上标签,写清楚组别、制作时间、采集地点,放在实验室中恒温培养。每天定时由负责同学观察记录,详细记载了当天培养基上发生的变化。一周后各小组内先汇总情况,每位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工作,负责总结的同学写出总结报告并利用实物展台汇报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全班交流。虽然在整个实验过程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几乎所有的任务都由学生完成,但整个实验非常顺利,学生们的热情很高。通过这次试验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微生物无处不在、数量不等、繁殖需要条件等特点,而且认识到了卫生与微生物的利害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与快乐,明白了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所得的重要,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可以说,这是一堂既体现个人价值,又体现合作优势的成功的教学。
  总之,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到杜威的“从做中学”,从荀子的“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的“知行合一”都十分强调教学的活动性,这充分说明活动教学法不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恰当应用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宁宇. 《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见http://bbs.eduol.cn/post_70_94368_0.html。
  [2](瑞士)裴斯泰洛齐.《隐士的黄昏》.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3] 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125页.
  
其他文献
[摘要]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就《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介绍了在课程设计环节的具体做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据结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1.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既是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多门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无论在规模上、规格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滞后于普通教育,甚至出现了滑坡现象,这
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措施。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
所谓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母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如汉语),在某种特定环境中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将SOA运用于空间信息服务是一种顺应科技潮流的做法,可以说是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上的重大成就。本文主要介绍了SOA软件结构,以及其在空间信息服务中被应用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把相关的空间信息服务的流程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业务中去的思想。  【关键词】SOA;空间信息服务;架构模式    随着web应用的不断普及,以web服务为基础的空间信息服务方式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而且学术界已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与高考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表现出无奈与困惑,难怪很多学校都把素质教育定在基础年级,一到高三尤其是高考应考阶段就回复到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课程结构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下,校本课程研究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块,对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和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校本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发展也必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共同向新课改所要求的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局面迈进。  【关键词】课程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建立在西方高等教育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基础上,并不断结合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软学分制.华软学分制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排课的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