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现一些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为依赖资源禀赋的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的产品附加价值低,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产业链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出现问题,必然导致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机。产业链问题关系到资源城市的兴衰,产业链问题不解决,将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辽宁省资源城市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需要培育的接续产业。
一、煤炭城市产业链的延长与接续产业的培育
煤炭城市可以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化工链条延伸。辽宁的煤炭城市主要是阜新、铁法、抚顺市、南票区、北票市,煤炭产业链延伸基本是开采-洗选-发电。为了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应积极向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化工模式转变。利用原来的煤电基础,发展煤衍生产业和非煤产业。目前首先应抓好向煤化工的延伸。从数据分析来看,辽宁煤炭产业链延伸的重点是:
1、开采-洗选-发电模式。这种模式是辽宁省煤炭现存的主要发展的方向,煤电产业链在辽宁有较好的基础。目前许多煤炭资源没有经过洗选的过程而直接用于发电,忽略了煤电产业链价值增值的环节——洗选,在正常情况下,每入洗1吨原煤可以去除0.15-0.2吨煤矸石,减少50%-70%的天然硫,同时还可以获得20元的利润。所以,辽宁的煤碳产业要作好现有的煤电产业链,在煤的洗选加工、环节增加投入,获取煤炭资源的附加价值。
2、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炭与化工行业联系密切。辽宁首先应该作好煤化工产业链,依托廉价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如发展坑口气化生产煤制油品,或醇类醚类替代车用和民用的燃料,或通过煤气化生产乙烯等途径。煤化工发展的主流是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发展洁净煤利用最关键的技术(包括醇燃料和烃燃料)及多关联工艺技术。其产业化重点应放在量大面广、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上最具影响的煤制马达燃料和洁净煤发电。为了谋求生产过程的污染最低、能量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电化一体化多产业集合或组合技术。还要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继续做好煤炭地下气化实验,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新途径。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并根据煤种、煤质特点及目标产品不同,采用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不同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如煤焦化——煤直接液化联产、煤焦化——化工合成联产、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煤化工与矿物加工联产等。
3、煤——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转型而言,包括阜新、北票、南票等城市。利用煤炭产业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其相关的非煤产业。阜新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第二代产业,大力培育替代产业。阜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优势工业和县区经济。北票和南票可以借鉴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的初步经验,推动自身经济转型。资源仍较丰富的调兵山市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4、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借鉴我国其他地方存在的煤炭产业链条,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发展如煤层气、电力电子、机械制造和信息等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业,包括建筑业、维修业、家庭服务业。
5、与煤共半生矿物质的开发利用。发展共伴生资源的深加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辽宁现有煤炭副产品和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渣、洗煤泥等)综合利用。如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可用于回填塌陷区、铺路、制砖、生产水泥、供热、发电、生产化工产品等,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变煤为宝,增加效益;提高煤炭的洗选加工水平;在原有矿周围和深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及寻求发现新矿点,增加资源储备量和延伸矿山的生命周期。
二、石油产业链的延长与接续产业的培育
石油城市一般可以沿着开采-炼油-精细化工链条延伸。盘锦等就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了炼油、石化工业。辽宁要建成以大连石化基地,大连为龙头的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
1、开采-炼油-精细化工链。辽宁的石化产品多为通用型和原料型,高、精、尖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的精细深加工不够。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及利用,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等45类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石化技术和石化产品被列入鼓励类。在辽宁已经投产一些大型石化项目,如大连石化200万吨煤油改造、辽阳石化80万吨PTA改造项目、抚顺石化20万吨乙烯改造和40万吨乙烯开线、改建等,能够提升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水平,在扩大炼油能力,提高成品油质量的同时,中下游产品、精细化工、煤化工发展速度也必将加快。
2、发展天然气化工。随着国际能源形式的变化,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所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中国以往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主要作为燃料加以消耗,而作为化工原料的比重较小。充分利用辽河油田的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化工及其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将是今后油田城市产业链延伸的另一重要方向。
3、非石油产业。一是装备制造业,可以依托辽宁的机械工业基础,结合多年来油田开发形成的石油机械制造的基础,做大做强石油和石化机械制造业;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大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应加快北方软件园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及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建设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网络通讯、计算机、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拳头产品。
为了保证石油产业链的延伸,要通过上一批加大开发勘探力度、联合开发外围四低油田、做大天然气产业等方面的项目,延缓石油生产开采期,实现以气补油,以多补油,把石油产业的寿命延长。通过老油田采用先进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利用现代勘探技术,对周边油田加大勘探力度,发现更多的可采储量。
一、煤炭城市产业链的延长与接续产业的培育
煤炭城市可以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化工链条延伸。辽宁的煤炭城市主要是阜新、铁法、抚顺市、南票区、北票市,煤炭产业链延伸基本是开采-洗选-发电。为了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应积极向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化工模式转变。利用原来的煤电基础,发展煤衍生产业和非煤产业。目前首先应抓好向煤化工的延伸。从数据分析来看,辽宁煤炭产业链延伸的重点是:
1、开采-洗选-发电模式。这种模式是辽宁省煤炭现存的主要发展的方向,煤电产业链在辽宁有较好的基础。目前许多煤炭资源没有经过洗选的过程而直接用于发电,忽略了煤电产业链价值增值的环节——洗选,在正常情况下,每入洗1吨原煤可以去除0.15-0.2吨煤矸石,减少50%-70%的天然硫,同时还可以获得20元的利润。所以,辽宁的煤碳产业要作好现有的煤电产业链,在煤的洗选加工、环节增加投入,获取煤炭资源的附加价值。
2、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煤炭与化工行业联系密切。辽宁首先应该作好煤化工产业链,依托廉价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如发展坑口气化生产煤制油品,或醇类醚类替代车用和民用的燃料,或通过煤气化生产乙烯等途径。煤化工发展的主流是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发展洁净煤利用最关键的技术(包括醇燃料和烃燃料)及多关联工艺技术。其产业化重点应放在量大面广、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上最具影响的煤制马达燃料和洁净煤发电。为了谋求生产过程的污染最低、能量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电化一体化多产业集合或组合技术。还要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继续做好煤炭地下气化实验,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新途径。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并根据煤种、煤质特点及目标产品不同,采用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不同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如煤焦化——煤直接液化联产、煤焦化——化工合成联产、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煤化工与矿物加工联产等。
3、煤——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转型而言,包括阜新、北票、南票等城市。利用煤炭产业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其相关的非煤产业。阜新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第二代产业,大力培育替代产业。阜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优势工业和县区经济。北票和南票可以借鉴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的初步经验,推动自身经济转型。资源仍较丰富的调兵山市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4、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借鉴我国其他地方存在的煤炭产业链条,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发展如煤层气、电力电子、机械制造和信息等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业,包括建筑业、维修业、家庭服务业。
5、与煤共半生矿物质的开发利用。发展共伴生资源的深加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辽宁现有煤炭副产品和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渣、洗煤泥等)综合利用。如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可用于回填塌陷区、铺路、制砖、生产水泥、供热、发电、生产化工产品等,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变煤为宝,增加效益;提高煤炭的洗选加工水平;在原有矿周围和深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及寻求发现新矿点,增加资源储备量和延伸矿山的生命周期。
二、石油产业链的延长与接续产业的培育
石油城市一般可以沿着开采-炼油-精细化工链条延伸。盘锦等就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了炼油、石化工业。辽宁要建成以大连石化基地,大连为龙头的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
1、开采-炼油-精细化工链。辽宁的石化产品多为通用型和原料型,高、精、尖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的精细深加工不够。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及利用,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等45类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石化技术和石化产品被列入鼓励类。在辽宁已经投产一些大型石化项目,如大连石化200万吨煤油改造、辽阳石化80万吨PTA改造项目、抚顺石化20万吨乙烯改造和40万吨乙烯开线、改建等,能够提升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水平,在扩大炼油能力,提高成品油质量的同时,中下游产品、精细化工、煤化工发展速度也必将加快。
2、发展天然气化工。随着国际能源形式的变化,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所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中国以往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主要作为燃料加以消耗,而作为化工原料的比重较小。充分利用辽河油田的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化工及其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将是今后油田城市产业链延伸的另一重要方向。
3、非石油产业。一是装备制造业,可以依托辽宁的机械工业基础,结合多年来油田开发形成的石油机械制造的基础,做大做强石油和石化机械制造业;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大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应加快北方软件园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及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建设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网络通讯、计算机、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拳头产品。
为了保证石油产业链的延伸,要通过上一批加大开发勘探力度、联合开发外围四低油田、做大天然气产业等方面的项目,延缓石油生产开采期,实现以气补油,以多补油,把石油产业的寿命延长。通过老油田采用先进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利用现代勘探技术,对周边油田加大勘探力度,发现更多的可采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