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活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课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活动课程必须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训练。为此,我根据本班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逐步形成总目标、学期目标、课时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知领域,发挥学生的数学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作为全体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应该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允许学生不同程度地掌握,不必要也不可能划一要求。因此,我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开发的基础上不断修改、逐步完善。如:应用题的解题训练,数图形,找规律填数,猜数字谜等内容,几乎各年级都应安排。这就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进程,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出具体的学期目标。课时目标同样遵循可行、有序和可测的原则,一做到目标明确、具体、适度。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实践活动课是由学生直接参与到其中的互动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进行活动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在高年级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联系生活,提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地方?”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圆形有着怎样的不同于别的图形的特征。接着从生活经验出发,用从反面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设想如果车轮是椭圆的,车轮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样的车子坐上去稳不稳。如果是三角形呢?从而得出车轮是圆形是最科学的,而且车轴一定要装在圆心,这样不管车轮怎么转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是不变的,坐在上面很稳。使学生对“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一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必须明确数学活动课是学科活动课,必须承担学科部分的教学任务,重视相应的思想方法渗透和道德教育等。其次要明确它是活动课,有别于学科课,不能照搬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活动课的特征,充分发挥活动课特有的功能。从教的角度分析,活动课强调营造宽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开放、自主发展的教学氛围。从学的角度分析,活动课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动参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活动课要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竞争等心理特点。因而,上数学活动课既要体现操作性、参与性、自主性,又要突出思考性、趣味性、创造性等特点。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推上第一线,把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个性健康发展。如“抢数”游戏很受低年级学生的喜欢,“扑克”游戏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提高运算能力很有效。“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合理的租车、买票方案,再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操作中学会思考
实践活动课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的实践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分组实践时,我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的各种形状三角形硬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操作,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可能有新的思维火花产生。
五、全体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大都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再现知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必须在活动中使每人都有活动的时间。所以在安排活动时,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自己管理自己或小组管理,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例如,第四册5做一做,试一试6实践活动课,可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再按4人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实践构建时间观念的活动:一组完成“想一想”活动——通过用钟表撥出时间,再结合这一时间想一想、说一说,感受时间的长短和变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另一组完成“做一做”活动通过一些日常实际活动使学生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形成对1分钟、10秒钟时间长短的认识。然后两大组再交换活动内容。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从教学方法上提供了保证,从环境和氛围上提供了动力,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这是一个新的课型,这需要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去实践、研究,探索出一条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课 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活动课程必须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训练。为此,我根据本班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逐步形成总目标、学期目标、课时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知领域,发挥学生的数学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作为全体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应该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允许学生不同程度地掌握,不必要也不可能划一要求。因此,我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开发的基础上不断修改、逐步完善。如:应用题的解题训练,数图形,找规律填数,猜数字谜等内容,几乎各年级都应安排。这就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进程,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出具体的学期目标。课时目标同样遵循可行、有序和可测的原则,一做到目标明确、具体、适度。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实践活动课是由学生直接参与到其中的互动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进行活动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在高年级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联系生活,提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地方?”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圆形有着怎样的不同于别的图形的特征。接着从生活经验出发,用从反面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设想如果车轮是椭圆的,车轮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样的车子坐上去稳不稳。如果是三角形呢?从而得出车轮是圆形是最科学的,而且车轴一定要装在圆心,这样不管车轮怎么转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是不变的,坐在上面很稳。使学生对“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这一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必须明确数学活动课是学科活动课,必须承担学科部分的教学任务,重视相应的思想方法渗透和道德教育等。其次要明确它是活动课,有别于学科课,不能照搬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活动课的特征,充分发挥活动课特有的功能。从教的角度分析,活动课强调营造宽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开放、自主发展的教学氛围。从学的角度分析,活动课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动参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活动课要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竞争等心理特点。因而,上数学活动课既要体现操作性、参与性、自主性,又要突出思考性、趣味性、创造性等特点。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推上第一线,把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个性健康发展。如“抢数”游戏很受低年级学生的喜欢,“扑克”游戏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提高运算能力很有效。“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合理的租车、买票方案,再通过计算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操作中学会思考
实践活动课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的实践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分组实践时,我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的各种形状三角形硬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操作,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可能有新的思维火花产生。
五、全体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大都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再现知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必须在活动中使每人都有活动的时间。所以在安排活动时,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自己管理自己或小组管理,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例如,第四册5做一做,试一试6实践活动课,可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再按4人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实践构建时间观念的活动:一组完成“想一想”活动——通过用钟表撥出时间,再结合这一时间想一想、说一说,感受时间的长短和变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另一组完成“做一做”活动通过一些日常实际活动使学生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形成对1分钟、10秒钟时间长短的认识。然后两大组再交换活动内容。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从教学方法上提供了保证,从环境和氛围上提供了动力,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这是一个新的课型,这需要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去实践、研究,探索出一条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