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制度也不会独立存在,制度是指文字性的规定,是企业内部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用以规范人的行为。孙村煤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按照企业管理理论,必须正确处理“七对矛盾”,促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1.正确处理制度与感情之间的矛盾。制度管理和感情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感情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建立在人的高度自觉性基础之上的。在人的自觉性还不够强、人员素质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必须靠制度管理。正确处理制度与感情的矛盾,就要在制定制度时把保障职工的权益、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作为出发点,体现刚性管理柔情的一面。在执行上,就要坚持“严格责任追究”的理念不动摇,把制度化管理作为提高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的良好风气。同时,要把“厚爱职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各项人性化措施,体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2.正确处理制度与随意性之间的矛盾。“计划”是管理四要素之先,主要是为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失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定工作计划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工作计划就成了一项管理制度,需要相关人员遵守、落实、考核。我们做工作就是事前定计划,事后及时分析总结,查找问题、改正不足。但是计划性不强,措施不完善,带来的只有被动无助,被困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必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用超前的眼光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计划与现场实际的差异,及时修改计划、完善措施,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事后分析不是“马后炮”,而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也是通过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对原工作计划进行分析、总结、修正、补充,再指导实际,确保达到预期目标。要善于总结,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改正不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3.正确处理制度和权力之间的矛盾。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制度是行使权力的保证,管理就是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变成制度,并按照制度落实,通过制度行使权力。“为官莫忘责任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所承担的责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履责如履薄冰,用权如临深渊,自觉将自己置于组织管理之中、纪律约束之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干良心活,干责任活,以战战兢兢的姿态保安全,坚决摒弃“规章不如私条”、“原则不如面子”、“制度不如权力”的错误观念,坚定不移的落实各项制度,杜绝管理上的失误。
4.正确处理制度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论是一个部门,还是一个专业,都是一个整体,各项工作的进步都是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各单位、专业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的目的。“独立王国”、不沟通不交流、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整体工作比较被动。要正确处理制度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制定制度时,增强大局意识,打破狭隘的“区位观”,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的立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本着“责任不同,方向一致;岗位不同,目标一致”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谋全局上,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5.正确处理制度与高效之间的矛盾。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部分人员认为:按制度落实就会影响效率,进而影响效益。这种观念是完全不对的,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要提高劳动效率就是要正确的做事,就是要认真研究工作程序,精细管理流程、工作流程,实现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无缝化对接,以制度的形式下发执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制度,合理配置人、机、环境等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潜能,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制度和高效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决策方向,坚决杜绝“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以效益为目标进行工作安排,不断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真正体现出管理成效。
6.正确处理制度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内必须讲求原则性,要实事求是,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对待成绩不夸大、对待缺点不隐瞒,有问题暴漏出来,解决不了的实事求是向上汇报,坚决杜绝“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瞎蒙乱造”等现象,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环境。面对特定条件、特殊环境、特定对象,要讲究灵活性,做事不死板、不拘泥,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变通处置。对于不符合现场实际的制度,要敢越雷池,敢于否定制度,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7.正确处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就制度本身而言,制度需要创新。就创新而言,需要制度作保障。通过健全制度,强化激励,为创新提供机制上的支持。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是在继承发扬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要牢固树立“创新求变”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对于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要继承发扬;对于不合时宜的,要颠覆性的改变;对于可变不可变的,要具体分析,灵活掌握,真正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正确处理制度与感情之间的矛盾。制度管理和感情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感情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建立在人的高度自觉性基础之上的。在人的自觉性还不够强、人员素质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必须靠制度管理。正确处理制度与感情的矛盾,就要在制定制度时把保障职工的权益、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作为出发点,体现刚性管理柔情的一面。在执行上,就要坚持“严格责任追究”的理念不动摇,把制度化管理作为提高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的良好风气。同时,要把“厚爱职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各项人性化措施,体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2.正确处理制度与随意性之间的矛盾。“计划”是管理四要素之先,主要是为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失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定工作计划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工作计划就成了一项管理制度,需要相关人员遵守、落实、考核。我们做工作就是事前定计划,事后及时分析总结,查找问题、改正不足。但是计划性不强,措施不完善,带来的只有被动无助,被困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必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用超前的眼光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计划与现场实际的差异,及时修改计划、完善措施,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事后分析不是“马后炮”,而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也是通过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对原工作计划进行分析、总结、修正、补充,再指导实际,确保达到预期目标。要善于总结,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改正不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3.正确处理制度和权力之间的矛盾。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制度是行使权力的保证,管理就是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变成制度,并按照制度落实,通过制度行使权力。“为官莫忘责任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所承担的责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履责如履薄冰,用权如临深渊,自觉将自己置于组织管理之中、纪律约束之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干良心活,干责任活,以战战兢兢的姿态保安全,坚决摒弃“规章不如私条”、“原则不如面子”、“制度不如权力”的错误观念,坚定不移的落实各项制度,杜绝管理上的失误。
4.正确处理制度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论是一个部门,还是一个专业,都是一个整体,各项工作的进步都是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各单位、专业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的目的。“独立王国”、不沟通不交流、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整体工作比较被动。要正确处理制度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制定制度时,增强大局意识,打破狭隘的“区位观”,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的立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本着“责任不同,方向一致;岗位不同,目标一致”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谋全局上,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5.正确处理制度与高效之间的矛盾。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部分人员认为:按制度落实就会影响效率,进而影响效益。这种观念是完全不对的,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要提高劳动效率就是要正确的做事,就是要认真研究工作程序,精细管理流程、工作流程,实现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无缝化对接,以制度的形式下发执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制度,合理配置人、机、环境等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潜能,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制度和高效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决策方向,坚决杜绝“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以效益为目标进行工作安排,不断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真正体现出管理成效。
6.正确处理制度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内必须讲求原则性,要实事求是,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对待成绩不夸大、对待缺点不隐瞒,有问题暴漏出来,解决不了的实事求是向上汇报,坚决杜绝“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瞎蒙乱造”等现象,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环境。面对特定条件、特殊环境、特定对象,要讲究灵活性,做事不死板、不拘泥,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变通处置。对于不符合现场实际的制度,要敢越雷池,敢于否定制度,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7.正确处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就制度本身而言,制度需要创新。就创新而言,需要制度作保障。通过健全制度,强化激励,为创新提供机制上的支持。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是在继承发扬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要牢固树立“创新求变”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对于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要继承发扬;对于不合时宜的,要颠覆性的改变;对于可变不可变的,要具体分析,灵活掌握,真正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