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苏富比2014年中国书画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7日举行,4月3-6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预展。此季将呈献近400幅近现代名家作品,包括来自欧美收藏之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谢稚柳等的书画,不少更是首次在市场推出,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其中亮点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的张大干《水殿风来》,用笔纵放无拘,气度宽宏,而墨韵淋漓,写来神完气足,为画家60年代泼墨荷花代表作。
齐白石:果品四屏
白石四屏多写于二三十年代,从画风、书体分析,《佳果四屏》当为30年代末、40年代初之作。而年代相仿者有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藏《水果鱼蟹》,尺寸相若,可互为参考。再晚者如1951年为梁劲予写《虾蟹蛙鸡》四屏、1953年写《没骨有余》四屏,画幅均不足二尺,都以老辣之笔写出,丝毫不逊于早期巨制。
白石写意花卉得法吴昌硕颇多,但缶老喜满纸龙飞凤舞,白石则长于布局推敲,安排布置巧妙自然。本套四屏,各绘荔枝、葡萄、樱桃与枇杷一种,每幅构图平实,皆以一篮鲜果或上或下置于画面中央,各添缀折枝果叶,无一雷同,打破单调,互为呼应,细审之下,实见匠心:《荔枝》枝叶以润笔写出,浓而稍干的洋红点画果实,准确传递出果皮干涩质感,令人遐想剥开后现轻红酽白互衬之致;盛篮采粗篾编成,饱蘸浓墨,两笔画就提梁,篮前折枝叶多果少,突出果篮的主体地位。《葡萄》承上幅酽红而来,折枝摆布于画面相若位置,篾篮用偏干之飞白写出,既区别于上幅,亦衬托果实圆润结实,芳鲜玉寒;《樱桃》另开新面貌,只见朱樱满盈,堆迭繁密,绿叶铺篮底,折枝系于提梁,樱桃浓色勾圈,复以淡色染之,重墨提写小枝,映衬出“轻质触必碎,中藏半泓水”的质感;细密编就的柔韧提篮,在四幅的盛器中最见工致。《枇杷》提篮既不同于篾蓝之粗犷,复异于《樱桃》草篮之绵密,由几根藤条串结而成,简笔重墨,愈发映衬出枇杷澄黄灿烂,是幅折枝则从画面上方串垂而下,墨色蜻蜓翩然飞来,生机顿现,可谓点睛之笔。画中多处依稀可见打稿痕迹,《枇杷》的提篮方向,成画与底稿完全相反,令人得窥画家运思之苦。
画家注重色彩搭配,荔枝、樱桃配以娇艳妖娆的洋红,间以枇杷的灿烂金黄、葡萄的紫润嫩翠,众色相衬下见鲜活清新,似闻果香四溢。同时强化色墨对比,每幅随着用笔提顿轻重及行笔速度快慢而令墨色浓淡起伏有致,与所配搭之鲜艳设色,遂生变化微妙多端之关系。除《荔枝》长题一行外,其余只署名款,虽为白石四屏落款常态,但各画之构图搭配已臻完美,文字唠叨反成蛇足,区区细节,已见画家经营之细意!
徐悲鸿:回立向苍苍
徐悲鸿《回立向苍苍》一作上款中“普实克先生”即雅罗斯拉夫·普实克(Jaroslava Prfuiska,1906-1980年),捷克著名汉学家。生于布拉格,20年代于查理斯大学人文科学及艺术学院修读希腊、罗马及拜占庭历史。后转入瑞典哥特堡大学攻读汉学及日本学,复到德国深造,师从多位著名汉学家。1932至1934年间赴华留学,期间在北平与文坛人士颇有过从。1937年,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短期课程。同年底返回捷克,开始其后半生从事教育及汉学研究的生涯。普实克在捷克汉学界地位崇高,受他指导及影响的学者扩及欧洲学术界。他长期领导的东方研究所更是五六十年代欧洲最有成就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心。
张大千:秋山夕照
大干先生在1968年初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谢家孝表示:“我最近已能把石青当作水墨那样运用自如,而且得心应手,这是我近来唯一自觉的进步,很高兴,也很得意。”他所谓将石青运用自如,即指其对泼彩技法的掌握。自受目疾所困,他的画风已渐有改变,身处西方社会受现代艺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兼且性格机巧灵活具丰富创造力,在主客观因素结合下,遂开拓了晚期独特的泼墨泼彩技法。其实,自1965年以降,他对这种半自动性技巧已操控自如。如《幽谷图》《瑞士雪山》《山雨欲来》《四天下》等名作相继面世。他在是年讲出以上一番话,说明自己也认为1968年是泼墨泼彩创作的成熟期。这年的同类代表作包括《滟灏云帆》、《谪仙诗意》等,本幅即为其中之一。
本幅创作特点见于色彩运用上。他以极浓厚的石青石绿,反复泼洒于山体上,结成大块面的色层。石青石绿矿物颜料的厚实质感,营造了如宝石般的色泽,直如平面画作上镶嵌了立体透凸的宝石而色泽璀璨耀目。左上方一角,轻抹殷红,顿见朝阳初现泼洒之晓色。下方红花绿叶掩映,小桥穿插,轻舟荡漾,高士出游于晨光熹微中。全画以半抽象为主,辅以笔墨点景,传统创新,共冶一炉,足见画家心思灵巧,运用自如!
此作来源于美国著名中国文学研究学者韩南(Dr.Patrick Hanan)。韩南1927年生于新西兰。早岁修读英国文学,负笈英伦进修,因受中国小说之异国情调影响,转研中国古代文学,并以《金瓶梅》为专题,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课程。50年代后期赴北京进修一年,期间向郑振铎、吴晓铃等专家学者请益。
张大干:水殿风来
大干先生艺术生涯逾六十载,笔砚甚勤,且展览遍及海内外,蜚声国际,作品散布各地,在私人收藏外,不少代表作亦入藏博物馆,如美国波士顿艺术馆、巴黎塞努奇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本幅《水殿风来》由郭子杰捐赠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郭子杰,即郭有守(1901-1978年),四川资中人,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要职,与文化艺术界关系密切,长期参与推动有关工作。他与大干先生同籍,亦具亲谊,抗战期间,出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时大千避兵入蜀,两人常有过从。政权转易后,大千去国,驿马频繁于各地展览中,欧洲之活动即由是时驻节当地担任外交职务之郭氏联络筹划。自50年代中期至往后十年间,大干多次访欧,足迹遍及瑞奥德法诸国,郭子杰皆相伴在侧,一应事务,由其悉心安排,俨如画家在欧洲之代理人,感情亲逾手足。
大干为郭子杰精心绘制之画极多,大部分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本幅题跋谓写于横滨偕乐园,即画家居停东瀛时作画之所,署款则于巴黎,应寄寓郭氏家中,从行箧中捡出,补题以赠郭氏,日后复有转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举。
60年代初,正画家技法自大写意臻至泼墨泼彩之过渡期,遂屡以大幅荷花为试验,如八屏通景巨荷即出于此时。本幅构图简洁,用笔纵放无拘,气度宽宏,而墨韵淋漓,浓淡相宜,得天然真趣,足见写来神完气足,挥洒即就。
1963年,大干在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行展览,亦是他在美国最早的重要个展。除了逾40幅近作外,并向美国三大博物馆商借藏品参与,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波士顿艺术馆,本幅即借展品之一。1972年,三藩市亚洲艺术及文化中心举办“张大干四十年回顾展”,除画家珍藏外,展品由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提供,本幅亦属其一。由此可见,大干当视此画为泼墨荷花之代表作,每有重要展览,皆商借参与。
(责任编辑:李珍萍)
齐白石:果品四屏
白石四屏多写于二三十年代,从画风、书体分析,《佳果四屏》当为30年代末、40年代初之作。而年代相仿者有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藏《水果鱼蟹》,尺寸相若,可互为参考。再晚者如1951年为梁劲予写《虾蟹蛙鸡》四屏、1953年写《没骨有余》四屏,画幅均不足二尺,都以老辣之笔写出,丝毫不逊于早期巨制。
白石写意花卉得法吴昌硕颇多,但缶老喜满纸龙飞凤舞,白石则长于布局推敲,安排布置巧妙自然。本套四屏,各绘荔枝、葡萄、樱桃与枇杷一种,每幅构图平实,皆以一篮鲜果或上或下置于画面中央,各添缀折枝果叶,无一雷同,打破单调,互为呼应,细审之下,实见匠心:《荔枝》枝叶以润笔写出,浓而稍干的洋红点画果实,准确传递出果皮干涩质感,令人遐想剥开后现轻红酽白互衬之致;盛篮采粗篾编成,饱蘸浓墨,两笔画就提梁,篮前折枝叶多果少,突出果篮的主体地位。《葡萄》承上幅酽红而来,折枝摆布于画面相若位置,篾篮用偏干之飞白写出,既区别于上幅,亦衬托果实圆润结实,芳鲜玉寒;《樱桃》另开新面貌,只见朱樱满盈,堆迭繁密,绿叶铺篮底,折枝系于提梁,樱桃浓色勾圈,复以淡色染之,重墨提写小枝,映衬出“轻质触必碎,中藏半泓水”的质感;细密编就的柔韧提篮,在四幅的盛器中最见工致。《枇杷》提篮既不同于篾蓝之粗犷,复异于《樱桃》草篮之绵密,由几根藤条串结而成,简笔重墨,愈发映衬出枇杷澄黄灿烂,是幅折枝则从画面上方串垂而下,墨色蜻蜓翩然飞来,生机顿现,可谓点睛之笔。画中多处依稀可见打稿痕迹,《枇杷》的提篮方向,成画与底稿完全相反,令人得窥画家运思之苦。
画家注重色彩搭配,荔枝、樱桃配以娇艳妖娆的洋红,间以枇杷的灿烂金黄、葡萄的紫润嫩翠,众色相衬下见鲜活清新,似闻果香四溢。同时强化色墨对比,每幅随着用笔提顿轻重及行笔速度快慢而令墨色浓淡起伏有致,与所配搭之鲜艳设色,遂生变化微妙多端之关系。除《荔枝》长题一行外,其余只署名款,虽为白石四屏落款常态,但各画之构图搭配已臻完美,文字唠叨反成蛇足,区区细节,已见画家经营之细意!
徐悲鸿:回立向苍苍
徐悲鸿《回立向苍苍》一作上款中“普实克先生”即雅罗斯拉夫·普实克(Jaroslava Prfuiska,1906-1980年),捷克著名汉学家。生于布拉格,20年代于查理斯大学人文科学及艺术学院修读希腊、罗马及拜占庭历史。后转入瑞典哥特堡大学攻读汉学及日本学,复到德国深造,师从多位著名汉学家。1932至1934年间赴华留学,期间在北平与文坛人士颇有过从。1937年,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短期课程。同年底返回捷克,开始其后半生从事教育及汉学研究的生涯。普实克在捷克汉学界地位崇高,受他指导及影响的学者扩及欧洲学术界。他长期领导的东方研究所更是五六十年代欧洲最有成就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心。
张大千:秋山夕照
大干先生在1968年初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谢家孝表示:“我最近已能把石青当作水墨那样运用自如,而且得心应手,这是我近来唯一自觉的进步,很高兴,也很得意。”他所谓将石青运用自如,即指其对泼彩技法的掌握。自受目疾所困,他的画风已渐有改变,身处西方社会受现代艺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兼且性格机巧灵活具丰富创造力,在主客观因素结合下,遂开拓了晚期独特的泼墨泼彩技法。其实,自1965年以降,他对这种半自动性技巧已操控自如。如《幽谷图》《瑞士雪山》《山雨欲来》《四天下》等名作相继面世。他在是年讲出以上一番话,说明自己也认为1968年是泼墨泼彩创作的成熟期。这年的同类代表作包括《滟灏云帆》、《谪仙诗意》等,本幅即为其中之一。
本幅创作特点见于色彩运用上。他以极浓厚的石青石绿,反复泼洒于山体上,结成大块面的色层。石青石绿矿物颜料的厚实质感,营造了如宝石般的色泽,直如平面画作上镶嵌了立体透凸的宝石而色泽璀璨耀目。左上方一角,轻抹殷红,顿见朝阳初现泼洒之晓色。下方红花绿叶掩映,小桥穿插,轻舟荡漾,高士出游于晨光熹微中。全画以半抽象为主,辅以笔墨点景,传统创新,共冶一炉,足见画家心思灵巧,运用自如!
此作来源于美国著名中国文学研究学者韩南(Dr.Patrick Hanan)。韩南1927年生于新西兰。早岁修读英国文学,负笈英伦进修,因受中国小说之异国情调影响,转研中国古代文学,并以《金瓶梅》为专题,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课程。50年代后期赴北京进修一年,期间向郑振铎、吴晓铃等专家学者请益。
张大干:水殿风来
大干先生艺术生涯逾六十载,笔砚甚勤,且展览遍及海内外,蜚声国际,作品散布各地,在私人收藏外,不少代表作亦入藏博物馆,如美国波士顿艺术馆、巴黎塞努奇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本幅《水殿风来》由郭子杰捐赠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郭子杰,即郭有守(1901-1978年),四川资中人,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要职,与文化艺术界关系密切,长期参与推动有关工作。他与大干先生同籍,亦具亲谊,抗战期间,出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时大千避兵入蜀,两人常有过从。政权转易后,大千去国,驿马频繁于各地展览中,欧洲之活动即由是时驻节当地担任外交职务之郭氏联络筹划。自50年代中期至往后十年间,大干多次访欧,足迹遍及瑞奥德法诸国,郭子杰皆相伴在侧,一应事务,由其悉心安排,俨如画家在欧洲之代理人,感情亲逾手足。
大干为郭子杰精心绘制之画极多,大部分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本幅题跋谓写于横滨偕乐园,即画家居停东瀛时作画之所,署款则于巴黎,应寄寓郭氏家中,从行箧中捡出,补题以赠郭氏,日后复有转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举。
60年代初,正画家技法自大写意臻至泼墨泼彩之过渡期,遂屡以大幅荷花为试验,如八屏通景巨荷即出于此时。本幅构图简洁,用笔纵放无拘,气度宽宏,而墨韵淋漓,浓淡相宜,得天然真趣,足见写来神完气足,挥洒即就。
1963年,大干在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行展览,亦是他在美国最早的重要个展。除了逾40幅近作外,并向美国三大博物馆商借藏品参与,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波士顿艺术馆,本幅即借展品之一。1972年,三藩市亚洲艺术及文化中心举办“张大干四十年回顾展”,除画家珍藏外,展品由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提供,本幅亦属其一。由此可见,大干当视此画为泼墨荷花之代表作,每有重要展览,皆商借参与。
(责任编辑:李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