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噩耗传来,我们的老战友、中国话剧院一级导演陈禺同志在山西太原为山西省话剧院导演新型话剧《立秋》时,于2004年4月18日在一次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正在发言中突然发病,不幸殉职。使我们一方面非常悲痛,同时也深深为在我们老同志中有她这样一位杰出的、光彩四射的中国话剧剧坛上的最有成就的最卓越的导演人才而深感光荣和自豪。我们将永远怀念她!
陈禺同志1929年出生于黑龙江瑗珲县,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哈尔滨和北平贝满女中,1945年4月经地下党介绍奔赴冀鲁豫解放区参加革命,先后在冀鲁豫军区、冀南二地委《滏阳日报》社任助理编辑,在随营学校四大队任学员及政治处宣传干事,不久即以才华出众被调入军区战友剧社及以后的平原省军区文工团。艰苦的战地文化生活锤炼了她的革命意志,也奠定了她从事革命文艺事业的坚定信念。在战友剧社期间曾在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以及话剧《战斗里成长》……等剧中担任主角,饰演过喜儿、刘胡兰……等角色。1946年lO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
全国解放后。曾入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本科歌剧系专修导演专业,毕业演出《小二黑结婚》的女主角小芹,获得好评,并曾拜评剧名家喜彩莲为师学习评剧,在中国戏曲研究院艺术处评剧团工作。
1953年在俄语专科学校留苏予备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被送入前苏联莫斯科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深造。她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1958年毕业回国后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导演。她与欧阳山尊合作导演过《红旗飘飘》、《三姊妹》,尔后自己翻译并导演了《伊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0年后,陈禺调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导演,先后执导了《岳云》、《刘文学》、《马兰花》,1962年调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执导了古今中外几十个剧目,其代表作有《李双双》、《伽俐略傳》、《关汉卿》、《钦差大臣》……几十年来,她的业绩表明,不愧为我国话剧界第一批留苏学习、新中国培养的一代导演代表人物。几十个来她勤奋钻研,不倦探索,形成了气势恢宏,激情明快,深刻思辨、富于哲理和诗情奔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她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研究,潜心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将我国民族戏曲艺术融汇于话剧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风格。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创造了具有示范性的独特戏剧风貌和艺术影响。
陈禺同志是一位学者型的导演、教育家,她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生导师,为培养艺术人才倾注了心血和感情。她通晓俄文,又自学其他语种,涉猎广博,关注世界戏剧发展方向和现状,他成功的探索和发展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多次出访过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波兰、新加坡等国,并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他总结各种艺术创作经验,撰写文章并出版了《我的舞台艺术》等论著。
陈禺同志曾获各种奖励甚多,2000年获得了话剧导演余狮奖即“终身金狮奖”,“十大导演”奖,1983年获“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及“茹尔·瓦莱斯”荣誉会员称号。1959年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2000年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禺同志一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没有什么艺术家架子,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保持了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同志们中间,谦逊诚恳,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1992年在我们战友剧社编辑出版一本《啊!战友》的文艺史料时,她仍然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撰写了一篇十分感人的回忆文章:《啊,战友——我的艺术生命的摇篮》,生动而深刻的叙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把那些老同志的好处点滴的记下来,而对自己却一带而过,表现了她谦逊纯朴的美好品德。在我们每次相聚时,她都是那么深沉内敛的不张扬不显山露水,毫不表现自己,其实那时她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了。离休后,她仍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祖国的话剧事业,毫不顾及自己,以致以身殉职,75岁的年纪实在走的太早了!
我们在怀着沉痛的感情回忆她这一生的光辉往事!也为她有着如此美好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安息吧!陈禺同志。
陈禺同志1929年出生于黑龙江瑗珲县,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哈尔滨和北平贝满女中,1945年4月经地下党介绍奔赴冀鲁豫解放区参加革命,先后在冀鲁豫军区、冀南二地委《滏阳日报》社任助理编辑,在随营学校四大队任学员及政治处宣传干事,不久即以才华出众被调入军区战友剧社及以后的平原省军区文工团。艰苦的战地文化生活锤炼了她的革命意志,也奠定了她从事革命文艺事业的坚定信念。在战友剧社期间曾在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以及话剧《战斗里成长》……等剧中担任主角,饰演过喜儿、刘胡兰……等角色。1946年lO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
全国解放后。曾入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本科歌剧系专修导演专业,毕业演出《小二黑结婚》的女主角小芹,获得好评,并曾拜评剧名家喜彩莲为师学习评剧,在中国戏曲研究院艺术处评剧团工作。
1953年在俄语专科学校留苏予备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被送入前苏联莫斯科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深造。她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1958年毕业回国后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导演。她与欧阳山尊合作导演过《红旗飘飘》、《三姊妹》,尔后自己翻译并导演了《伊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0年后,陈禺调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导演,先后执导了《岳云》、《刘文学》、《马兰花》,1962年调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执导了古今中外几十个剧目,其代表作有《李双双》、《伽俐略傳》、《关汉卿》、《钦差大臣》……几十年来,她的业绩表明,不愧为我国话剧界第一批留苏学习、新中国培养的一代导演代表人物。几十个来她勤奋钻研,不倦探索,形成了气势恢宏,激情明快,深刻思辨、富于哲理和诗情奔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她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研究,潜心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将我国民族戏曲艺术融汇于话剧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风格。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创造了具有示范性的独特戏剧风貌和艺术影响。
陈禺同志是一位学者型的导演、教育家,她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生导师,为培养艺术人才倾注了心血和感情。她通晓俄文,又自学其他语种,涉猎广博,关注世界戏剧发展方向和现状,他成功的探索和发展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多次出访过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波兰、新加坡等国,并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他总结各种艺术创作经验,撰写文章并出版了《我的舞台艺术》等论著。
陈禺同志曾获各种奖励甚多,2000年获得了话剧导演余狮奖即“终身金狮奖”,“十大导演”奖,1983年获“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及“茹尔·瓦莱斯”荣誉会员称号。1959年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2000年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禺同志一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没有什么艺术家架子,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保持了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同志们中间,谦逊诚恳,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1992年在我们战友剧社编辑出版一本《啊!战友》的文艺史料时,她仍然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撰写了一篇十分感人的回忆文章:《啊,战友——我的艺术生命的摇篮》,生动而深刻的叙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把那些老同志的好处点滴的记下来,而对自己却一带而过,表现了她谦逊纯朴的美好品德。在我们每次相聚时,她都是那么深沉内敛的不张扬不显山露水,毫不表现自己,其实那时她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了。离休后,她仍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祖国的话剧事业,毫不顾及自己,以致以身殉职,75岁的年纪实在走的太早了!
我们在怀着沉痛的感情回忆她这一生的光辉往事!也为她有着如此美好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安息吧!陈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