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从而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获知的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思想或设想,进而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职业教育;教育理念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知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潜质,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创造适宜的气氛,就像培育适宜的土壤,以有利于创新能力成长。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欲望则是行动最原始的动力。如果具有创新的欲望,思维创新就获得了最初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欲望强烈,行动者就会思维活跃起来,蓄势待发,创新欲望弱,可能创新思维就会惰性化,迟滞着行动的发生。要为学生设置某种创新情境,将学校专业对应的社会生产中某些创新问题带到教育教学中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进行研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思维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二是坚定学生的创新意志。意志是思维创新的保障,是达到目标的激发力量和调控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与掌握经常不是一次完成,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反复不断的思考、失误的基础之上的,这就离不开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为此,职业教育要适当地引入前沿技术领域较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未来职业生涯中将会面对一些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体验到挫折感的同时,激发攻克难关的勇气。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创新能力就会被埋没。即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也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丰富个性、具有生命色彩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素质能力提升
培育创新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根据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的特征的“学科本位”型课程体系,重视向发展学生能力、培育学生个性的“人格本位”型课程体系转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是改革课程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改革入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大量的学科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要注重将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及实践课程等多类型的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以新的模式培育技术人才。二是强化实习实训。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开设实训课程,在理论培养的同时用实训作支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由专业教师定期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建立测评体系。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值,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技能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评价,形成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创新方式方法,营造开放教学环境
当今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以往相比将发生深刻变化,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单纯的继承性教育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创新教育,树立新的教育观。一是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构成。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完整系统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动态、理论前沿,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广度上,既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有关实践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拓展自己的双师素质。同时,还应具有优良的文化素养,具有人格魅力,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以这些新的气息吸引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活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灵活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到他们具有创新的自由,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悦学习,让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多提问、多讨论,大胆设想,发散思考,形成一种不服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对学生的疑问和回答的问题,对的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错误的回答也要先讲清道理,再给予修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知识是一个发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职业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广泛吸收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推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各专业领域中的前沿动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积极广泛的搜集最新教学资料,补充到课堂中去,在教学中要把知识的发展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寻求知识的结论。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人事处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职业教育;教育理念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知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潜质,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创造适宜的气氛,就像培育适宜的土壤,以有利于创新能力成长。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欲望则是行动最原始的动力。如果具有创新的欲望,思维创新就获得了最初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欲望强烈,行动者就会思维活跃起来,蓄势待发,创新欲望弱,可能创新思维就会惰性化,迟滞着行动的发生。要为学生设置某种创新情境,将学校专业对应的社会生产中某些创新问题带到教育教学中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进行研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思维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二是坚定学生的创新意志。意志是思维创新的保障,是达到目标的激发力量和调控因素。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与掌握经常不是一次完成,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反复不断的思考、失误的基础之上的,这就离不开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为此,职业教育要适当地引入前沿技术领域较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未来职业生涯中将会面对一些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体验到挫折感的同时,激发攻克难关的勇气。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创新能力就会被埋没。即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也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丰富个性、具有生命色彩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素质能力提升
培育创新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根据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的特征的“学科本位”型课程体系,重视向发展学生能力、培育学生个性的“人格本位”型课程体系转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是改革课程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改革入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大量的学科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要注重将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及实践课程等多类型的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以新的模式培育技术人才。二是强化实习实训。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开设实训课程,在理论培养的同时用实训作支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由专业教师定期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建立测评体系。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值,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技能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评价,形成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创新方式方法,营造开放教学环境
当今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以往相比将发生深刻变化,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单纯的继承性教育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创新教育,树立新的教育观。一是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构成。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完整系统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动态、理论前沿,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广度上,既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有关实践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拓展自己的双师素质。同时,还应具有优良的文化素养,具有人格魅力,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以这些新的气息吸引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活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灵活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到他们具有创新的自由,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悦学习,让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多提问、多讨论,大胆设想,发散思考,形成一种不服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对学生的疑问和回答的问题,对的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错误的回答也要先讲清道理,再给予修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知识是一个发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职业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广泛吸收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推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各专业领域中的前沿动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积极广泛的搜集最新教学资料,补充到课堂中去,在教学中要把知识的发展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寻求知识的结论。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人事处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