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初中信息技术属于科学劳动技能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我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
要解决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应该从教师自身分析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首要检讨的人是教师。说明我们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其中会有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的欠缺等因素。
2.应该从学生方面分析
小学课程相对初中课程来说要单纯和简单一些,一旦跨入初中后,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将精力放在其它学科上面,这种适应的过程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任何规模的考试或者考核,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初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心态,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娱乐”课。另外,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欠缺也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
3.应该从家长和社会方面分析
社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存在着偏见,虽然现在的家长已经能够懂得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与其它科目相比较家长们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家长和社会的对课程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起着深刻地影响作用。加之,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析了原因之后,要改变现有情况,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力量能够改变社会或家长的认识或态度,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初中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让他们自觉地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现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讨。
3.1 吸收知识养分,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具备了一定程度信息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端更应该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一种特殊的敏锐性。如果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就会对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
3.2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纠正上面的现象,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3.3 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介绍九寨沟的板报。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弟,没有到处去旅游的机会或经历,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有个性特征的板报,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一详细的去讲,而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讲解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板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当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3.4 采取多种手段,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其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的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
我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
要解决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应该从教师自身分析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首要检讨的人是教师。说明我们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其中会有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的欠缺等因素。
2.应该从学生方面分析
小学课程相对初中课程来说要单纯和简单一些,一旦跨入初中后,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将精力放在其它学科上面,这种适应的过程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任何规模的考试或者考核,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初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心态,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娱乐”课。另外,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欠缺也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
3.应该从家长和社会方面分析
社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存在着偏见,虽然现在的家长已经能够懂得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与其它科目相比较家长们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家长和社会的对课程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起着深刻地影响作用。加之,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析了原因之后,要改变现有情况,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力量能够改变社会或家长的认识或态度,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初中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让他们自觉地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现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讨。
3.1 吸收知识养分,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具备了一定程度信息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端更应该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一种特殊的敏锐性。如果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就会对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
3.2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纠正上面的现象,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3.3 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介绍九寨沟的板报。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弟,没有到处去旅游的机会或经历,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有个性特征的板报,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一详细的去讲,而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讲解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板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当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3.4 采取多种手段,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其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的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