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越发严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研究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对策建议,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既不去损害他人利益,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犯罪 预防对策
  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具备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一、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年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应对规定的八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实施了该八种行为之外的行为,则可以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已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应对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
  1、结伙作案。
  青少年学生犯罪人员一般年纪较小,做案一般采取结伙作案,相互声援、壮胆,一般实施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犯罪活动。他们一般游手好闲、无是生非,欺负比自己年纪更小的学生。有些青少年学生和社会闲散、无业青少年混在一起,从事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2、手段凶狠,往往不计后果。
  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抢劫时不计后果,有些情况下是先实施伤害行为,再劫取财物;有时被害人稍加反抗,便拔刀相刺,造成被害人伤残甚至死亡。绑架、强奸、抢劫等恶性案件在青少年学生犯罪中也时有出现,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十分恶劣。
  3、性犯罪占一定比例。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莫生的事物好奇心较强,极想尝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健康的影视、书报、音响、网络等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事物随之泛滥。青少年学生受淫秽思想影响,一旦机会,便会对年纪小的异性实施性侵害。
  4、因网络导致的犯罪增多。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学生上网比率也越来越高。一些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了能够上网,他们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在政府对网络监管不足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学生也会利用网络来实施犯罪。
  5、低龄化趋势严重。
  青少年学生犯罪向低龄化发展,是当今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成熟期和社会交往年龄提前,它一方面使青少年在智力方面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
  三、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主观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学生大多属于中学生,文化层次不高,基本处于法盲或半法盲状态。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人员尤其是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分不清是非,毫无法制观念,作案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
  2、分辨能力差。青少年学生一般年纪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具有认识问题比较直观和感性,思维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比较鉴别能力,不善权衡利弊,易冲动,对不良的低级的东西吸收快等特点。因此,容易受他人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协调。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生理发育趋于成人化,精力旺盛;另一方面求知欲和好胜心迅速膨胀,渴望接触和步入社会。但由于文化知识、社会阅历和思想修养的欠缺,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协调,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容易滑入犯罪的深渊。
  4、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少青少年学生犯罪都是因为交友不慎,接受不良朋友的小恩小贿,容易产生"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受不良朋友的唆使,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和心智刚发育,容易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喜欢挑战成人世界的各种规章、制度,听不进大人的规劝。这种叛逆心理容易使青少年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6、利己心理影响。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溺爱,从小备受娇宠,占有欲非常强,性格上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不能忍受任何委屈,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用犯罪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二)外在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破裂。青少年学生犯罪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离异家庭。由于不完整的家庭无法承担起对子女的抚养和管教义务,极易造成子女心理扭曲和人格变异,从而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庭教育不当。有些家庭父母不顾子女的教育,对子女投入精力较少,疏于管教;有些家庭父母忙于赚钱,对子女的教育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或者仅仅用钱来满足子女的要求;有些家庭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体罚孩子,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走向极端;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逐渐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高自大的畸形心理。
  (3)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存在的不良因素会对子女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如拜金主义思想、家庭黄色文化、家庭奢侈生活等会影响子女的行为模式。孩子一旦受外界环境刺激,容易走上歧途。
  (4)法制教育缺乏。父母对子女的投入主要放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忽视对子女的法制教育。有些父母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培养子女的法制观念。   2、学校因素。
  (1)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升学率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实行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教育往往重视得不够。
  (2)只重成绩忽视育人。有些老师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受老师这种心态的影响,有的便放任自流,甚至逃学、辍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忽视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落后,造成许多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这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4)忽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得不到及时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在生理知识上愚昧无知,加之法制观念淡薄,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大,而学校又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当他们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很有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实施严重的犯罪。
  3、社会因素。
  (1)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娱乐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各种不良的文化信息,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侵蚀和毒害青少年学生。由于目前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各种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成倍增多,加之网吧泛滥,使青少年学生乐此不疲。
  (2)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少年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压力和负担加重,再之青少年学生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心理失衡,如果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就会发展成强烈的报复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社会变革对公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也随之而来。如:贫富差距拉大,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学生认同这些腐朽思想,从而逐渐走向违法犯罪之路。
  四、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对策
  加强青少年学生教育,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基础工程,对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和谐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使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家庭在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中起到重要作用。
  1、规范家长行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作为父母,一定要品行端正,作表率,做到诚实、守信,学法、知法、守法,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言谈举止恰当,给子女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性作用。
  2、培养子女基本生活技能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家长要注意提高子女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图发展;对子女进行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人生。家长还要把子女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对子女灌输正确的为人处事原则和高尚情操,教育他们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3、家庭教育严格、科学。家长教育子女要宽严相济,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家长对子女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注意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子女表现良好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二)强化学校作用,注重法制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1、开设法制课堂。学校设置法制课是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最有效、直接的途径。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有利于他们在踏上社会以后成为合格公民。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必要手段。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将法制教育内容向其他学科渗透,深化和拓展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2、开展法制教育。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预防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识。与政法部门紧密配合,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法制讲座,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做好心理矫冶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自控能力。
  (三)注重社会影响,培养法律意识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是犯罪预防的对象之一,通过法制宣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1、深入居(村)委会开展法制宣传,利用法制宣传栏宣传法制。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建立禁毒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2、加强网吧管理,对涉及暴力、淫秽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严厉打击,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对教唆、引诱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人员坚持从重从快打击,以减少青少年学生犯罪。
  3、对青少年学生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坚持"四定"措施,即定帮教对象,定帮教力量,定具体措施,定期检查。使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尽快的回归社会。
  4、加强违法犯罪青少年学生的再教育工作。政府应提供足够资金办好工读学校,使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学生能回归学校,不致流入社会继续违法犯罪,通过学校感化教育,重点帮助,使他们改掉恶习,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犯罪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应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来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坚定的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1]刘天锋.1991-2000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
  [2]魏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3]齐依南、刘娟.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索与交流.2007,5.
其他文献
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伯乐奖的12位编辑中,78岁的叶至善是最年长的一位,版协副秘书长张振启的一番介绍,使我颇为感动。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在一所古风依然的老北京四合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寻求其特有的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用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等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对抗癌中草药冬凌草中分离出的抗癌、抗菌有效成分冬凌草乙素分子的~(13)C和~1H化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前言体操是我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获世界冠军、金牌较多的项目。在23届奥运会上,我国体操得分占全代表团三分之一以上。可见,体操运动目前在我国正处鼎盛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单跳专项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课题。那种采用简单的“大”“中”“小”定性安排,对每一堂课到底练到什么程度属“大负荷”。“中负荷”或“
抗胆碱能药是一类重要的神经系统药物,是治疗和拯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和化学武器伤害者生命的核心药物。同时对于治疗帕金森氏病、晕车晕船之运动病,胃溃疡、胃绞痛、肠功能性
以6—羟基—2—吡啶酮衍生物作为偶合组份,取代芳胺作为重氮组份的吡啶酮系偶氮染料是黄至橙色调的分散、活性和酸性染料的重要品种。程侣柏等及Cee等用红外和核磁共振波谱
The Liu Wei Di Huang Wan is a formula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is used to treat asthma patients and has been shown to have several important p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