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搏骤停;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70-02
全球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例/10万人, 其中约 80%患者心搏骤停是发生在院前,生存率约 2%~11%。心搏骤停患者救治的关键要素包括:早期识别、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早期除颤和复苏后治疗等。院前发生的心搏骤停,经常因早期识别率低及施救者不到位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我国院前急救主要由“120”、“999”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提供早期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而因院前仪器设备匮乏,徒手心肺复苏术仍是现阶段院前急救医师现场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判断患者的预后、终止心肺复苏的时机,对院前心搏骤停的抢救结果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判断CPR的质量,依然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即大动脉搏动的有无、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情况、口唇及四周末梢的颜色变化等,但都有各自局限性,而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基于 PEtCO2 值的定量波形图作为 Class-1 级推荐,用以判断对成人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CPR质量和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本文探究的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质量评估及预后判断。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本人在无锡市急救中心参与院前急救工作时,救治的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共30例(除外创伤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根据院前自主循环是否恢复分为复苏组和死亡组。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救护车到达心搏骤停现场时,立即行胸外按压、建立高级气道、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氣并连接直接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建立静脉通道及肾上腺素常规静脉推注应用,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即终止复苏。
1.3 观察指标 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0min、15min、30minPEtCO2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复苏组、死亡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各项数据参数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70-02
全球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例/10万人, 其中约 80%患者心搏骤停是发生在院前,生存率约 2%~11%。心搏骤停患者救治的关键要素包括:早期识别、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早期除颤和复苏后治疗等。院前发生的心搏骤停,经常因早期识别率低及施救者不到位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我国院前急救主要由“120”、“999”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提供早期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而因院前仪器设备匮乏,徒手心肺复苏术仍是现阶段院前急救医师现场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判断患者的预后、终止心肺复苏的时机,对院前心搏骤停的抢救结果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判断CPR的质量,依然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即大动脉搏动的有无、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情况、口唇及四周末梢的颜色变化等,但都有各自局限性,而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基于 PEtCO2 值的定量波形图作为 Class-1 级推荐,用以判断对成人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CPR质量和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本文探究的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质量评估及预后判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本人在无锡市急救中心参与院前急救工作时,救治的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共30例(除外创伤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根据院前自主循环是否恢复分为复苏组和死亡组。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救护车到达心搏骤停现场时,立即行胸外按压、建立高级气道、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氣并连接直接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建立静脉通道及肾上腺素常规静脉推注应用,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即终止复苏。
1.3 观察指标 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0min、15min、30minPEtCO2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复苏组、死亡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各项数据参数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