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843年,科学家们就首度发现,太阳活动以10~12年周期在变化。在这期间,太阳会经历活跃期和平静期——分别被称作太阳活动极大期和太阳活动极小期。根据这种规律,2016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科研团队认为,在接下来的两个太阳活动周期内,太阳黑子数目都将会减少,而在2022年达到高峰的第25个周期,及2030年~2040年的第26个周期,太阳活动都将大幅减少。
而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公元1550年~1770年,全球普遍出现气温显著下降趋势,被后人称为“小冰期”。根据记载,在公元1645~1715年这70年间,太阳活动衰减到极低状态(蒙德極小期),太阳黑子几乎没有记录。这段时间农作物产量降低,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大量饿死的人。
今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比以往太阳活动周期跨度大得多的更大变化周期——平均400年一个变化周期。即每隔400年太阳就会进入天文学所指的太阳“巨极小期”,太阳在这一时期,磁性显著减弱,太阳黑子数目显著减少,到达地球表面辐射也会减少。目前恰好处在发生于“巨极小期”的临界时间点。最早到2050年太阳将变得“异乎寻常地冷”。在此期间,太阳活动可能比常规的11年周期的最低点低7%。
但是,有科学家则认为,这项研究的结论不是直接研究太阳所得,而是基于对太阳型恒星研究所获得的,而且分析的太阳型恒星的样本数较少,观测到的紫外线通量数据的精确度也未知,这些限制降低了预测的可靠性。而且,历史上小冰河期的起源到底是在多大程度上受历史上的太阳巨极小期,即蒙德极小期的影响,科学界仍然有很大的争论。
根据经验,最近几次太阳活动周期影响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大约只有0.1℃。对于公众,不必对所谓的“迷你冰河期”产生恐慌,因为即使未来类似蒙德极小期的太阳巨极小期发生,一般认为最多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不会改变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带来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而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公元1550年~1770年,全球普遍出现气温显著下降趋势,被后人称为“小冰期”。根据记载,在公元1645~1715年这70年间,太阳活动衰减到极低状态(蒙德極小期),太阳黑子几乎没有记录。这段时间农作物产量降低,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大量饿死的人。
今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比以往太阳活动周期跨度大得多的更大变化周期——平均400年一个变化周期。即每隔400年太阳就会进入天文学所指的太阳“巨极小期”,太阳在这一时期,磁性显著减弱,太阳黑子数目显著减少,到达地球表面辐射也会减少。目前恰好处在发生于“巨极小期”的临界时间点。最早到2050年太阳将变得“异乎寻常地冷”。在此期间,太阳活动可能比常规的11年周期的最低点低7%。
但是,有科学家则认为,这项研究的结论不是直接研究太阳所得,而是基于对太阳型恒星研究所获得的,而且分析的太阳型恒星的样本数较少,观测到的紫外线通量数据的精确度也未知,这些限制降低了预测的可靠性。而且,历史上小冰河期的起源到底是在多大程度上受历史上的太阳巨极小期,即蒙德极小期的影响,科学界仍然有很大的争论。
根据经验,最近几次太阳活动周期影响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大约只有0.1℃。对于公众,不必对所谓的“迷你冰河期”产生恐慌,因为即使未来类似蒙德极小期的太阳巨极小期发生,一般认为最多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不会改变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带来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