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不仅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中需要历练培养的能力,更是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掌握适宜的阅读方法是很必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将阅读经验迁移到自身生活中,形成一种体验式的阅读模式。本文从创设情境、表达情感、思考迁移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体验式阅读能力。
【关键词】体验;阅读能力;创设情境;表达情感;思考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快速检索式阅读逐渐充斥学生的语文学习,单纯的找阅读答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回归体验式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的主要教学模式——体验式阅读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情境,以感知情感为切入点,以自主体验为主要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式阅读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演、播放音乐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感官地感知和理解文章,从而激发阅读热情。如《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小说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故事图片内容,创设诸如贾府院落、游廊等情境。课前预习,可以找几名学生扮演角色,在座位上的同学做出点评,这样全班同学都会借助演与评去体验、感受和思考。其次,为了更好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王熙凤在贾府的社会地位,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其他小说情节及播放图片、视频的形式来理解和深化读本内容。在这样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用行动去感知,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二、表达情感,培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读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必须尊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想法,那么如何表达阅读情感呢?首先是要注重“读”。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读出个性,读出自我。如教学杜甫《登高》一诗时,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怎么读,学生们各有看法,有人认为诗人此时身在异乡又年老多病,同时又值悲秋,读时语速应因哀伤而缓慢;而有的学生认为杜甫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壮志不减,乐观豪放。因此,朗读时应该大气而有力量,显示出不畏困难的心态。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理解分析能力的体现,教师分别用“你分析的有道理”“老师感到很欣慰”等一一作出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其次,表达阅读情感还体现在对他人分析的质疑上。如教学李商隐《锦瑟》一诗时,一个学生说:“‘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玉’这个美好意象只是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吗?我觉得还有可能是其他的美好事物。”教师马上捕捉住这个问题资源,让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不仅进一步研读了课本,同时也引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就是这首诗歌的主题探讨。在探讨和争论中,他们积极表达情感,培养了自主体验的阅读能力。
三、思考迁移,积累经验
在阅读文本时,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拘泥于自身认知和感悟的习惯。更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中展示的人、事、物进行互动沟通,让学生以自身的情感领悟,积极地去思考迁移。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廉颇知错能改的片段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这个读本所反映出来的哲理在生活中,甚至在学生们的世界里也是可以找到原型的。因此,教师将阅读活动的情感教育锁定在“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缺点”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整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其交流讨论:“为什么廉颇要负荆请罪?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读本角色中,进一步延伸自己的情感和经验。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进步,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情感迁移越来越重要。当学生学会迁移延伸自己的情感时,这样的阅读,就不只是阅读了,而是一种新的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创作能力,将获得的阅读经验应用起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续写课文,指导学生写作,也就是通过写作能力来检测和巩固阅读能力。如《负荆请罪》续写,赵国两员猛将,一文一武,能否“一山容二虎”等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写作。这样一种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创作活动一定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从创设情境到表达情感再到思考迁移,是一个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过程。体验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学会表达情感,逐步形成将阅读经验迁移到自身生活中的能力,从而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体验人生的重要通道。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体验;阅读能力;创设情境;表达情感;思考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快速检索式阅读逐渐充斥学生的语文学习,单纯的找阅读答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回归体验式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的主要教学模式——体验式阅读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情境,以感知情感为切入点,以自主体验为主要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式阅读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演、播放音乐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感官地感知和理解文章,从而激发阅读热情。如《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小说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故事图片内容,创设诸如贾府院落、游廊等情境。课前预习,可以找几名学生扮演角色,在座位上的同学做出点评,这样全班同学都会借助演与评去体验、感受和思考。其次,为了更好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王熙凤在贾府的社会地位,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其他小说情节及播放图片、视频的形式来理解和深化读本内容。在这样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用行动去感知,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二、表达情感,培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读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必须尊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想法,那么如何表达阅读情感呢?首先是要注重“读”。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读出个性,读出自我。如教学杜甫《登高》一诗时,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怎么读,学生们各有看法,有人认为诗人此时身在异乡又年老多病,同时又值悲秋,读时语速应因哀伤而缓慢;而有的学生认为杜甫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壮志不减,乐观豪放。因此,朗读时应该大气而有力量,显示出不畏困难的心态。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理解分析能力的体现,教师分别用“你分析的有道理”“老师感到很欣慰”等一一作出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其次,表达阅读情感还体现在对他人分析的质疑上。如教学李商隐《锦瑟》一诗时,一个学生说:“‘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玉’这个美好意象只是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吗?我觉得还有可能是其他的美好事物。”教师马上捕捉住这个问题资源,让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不仅进一步研读了课本,同时也引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就是这首诗歌的主题探讨。在探讨和争论中,他们积极表达情感,培养了自主体验的阅读能力。
三、思考迁移,积累经验
在阅读文本时,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拘泥于自身认知和感悟的习惯。更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中展示的人、事、物进行互动沟通,让学生以自身的情感领悟,积极地去思考迁移。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廉颇知错能改的片段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这个读本所反映出来的哲理在生活中,甚至在学生们的世界里也是可以找到原型的。因此,教师将阅读活动的情感教育锁定在“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缺点”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整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其交流讨论:“为什么廉颇要负荆请罪?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读本角色中,进一步延伸自己的情感和经验。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进步,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情感迁移越来越重要。当学生学会迁移延伸自己的情感时,这样的阅读,就不只是阅读了,而是一种新的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创作能力,将获得的阅读经验应用起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续写课文,指导学生写作,也就是通过写作能力来检测和巩固阅读能力。如《负荆请罪》续写,赵国两员猛将,一文一武,能否“一山容二虎”等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写作。这样一种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创作活动一定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从创设情境到表达情感再到思考迁移,是一个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过程。体验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学会表达情感,逐步形成将阅读经验迁移到自身生活中的能力,从而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体验人生的重要通道。
(编辑:李艳松)